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有的人喜欢把一切说得清清楚楚,弄个明明白白;也有人喜欢遮遮掩掩,故意搞得模模糊糊。其实,要我说,有些事是该清楚,有些事可能糊模更好。模糊是一种美呀,有着巨大的魅力。
古今文学家在描写中喜用模糊的手法,这些模糊就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并在遐想中陶醉。如果有人真要去弄个明白,可能会大刹风景,索然无味。比如,古人描写美女常常用“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简简单单十个字,出尽风流,给人丰富的想象。这里不仅是简约,更重要的是用的“模糊”,让人在模糊中想象其美妙的情态。读者只要看到“樊素口”这三个字,就会想到这个小嘴多么红润,笑起来抿着唇,又是另一番风韵,如果再给你一吻……不敢多说了。还有“小蛮腰”,更让人想到她体态婀娜,亭亭玉立;还可以联想到和她手牵手,“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模糊的描写,不仅充分体现了朦胧美,更以少胜多。如鲁迅先生写“豆腐西施”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模模糊糊,简简单单一句,就成了经典,这就是魅力。
我有次写了篇文章,文章中有一段描写一个女孩子在草地飞跑的情态。我是这么写的:“青青的草地,像一块碧绿的绒毯,铺向遥远的天际。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飞快地跑来,像一只美丽的彩蝶在春风中飞,又像一只活泼轻快的小鹿,她一双小手轻轻地摆动,就像美丽的天鹅在迎风起舞。她白白的瓜子形脸儿,飞出一片红霞,可爱极了,还有那镶嵌着的两只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就像碧空中两颗星星。”
写完我觉得满不错的,其中用了不少模糊手法,有点沾沾自喜。正在欣赏,一位朋友来了,我请他看,他是理科高材生,年轻轻成就不凡。他看后大批评而特批评:“你这写的是什么东西?没有一句符合科学。你看,地毯铺到天边,那得多大呀?姑娘就是姑娘,一会儿像彩蝶,一会儿又变小鹿,一会儿又成天鹅了,白骨精呀?还有什么飞呀,瓜子形、飞出红霞呀,极不准确。”我请他帮我修改,他很认真地修改一番,我拿来一看,真是大跌眼镜。他修改如下:“一个小姑娘在春天的草地上跑,她跑得很快,速度为3.8米/秒;跑的时候,两只手在不停地摆动,其摆幅为0.5米/半径。她的脸形是上宽下窄,上宽为15厘米,下宽为11厘米,整个脸长21厘米 。两只眼睛长在离发际6厘米的地方,眼间距4厘米。她跑的时候,由于发热,原来很白的脸上现出红色,其红白比例为2/3。”
他改得的确是又科学又准确,但我真不知道怎么说了。朋友们说说吧。
模糊,不仅是一种描写手法,还是一种表达方式。比如,我们常见各种报告,各类报表,都赫然写着XXX增长百分之几,XXX又增长百分之几,数字无不详尽准确,一般人看到这里无不惊叹:真不简单呀!!又增长这么多!!!许许多多的领导就是在这些百分比中升上高位的,即使有些没有高升的,也要换个位置,所谓“背心改胸罩,虽然是平调,位置很重要”是也。葫芦就是糊涂,每每看到这些光闪闪的数字,不由想到一则轶事。大约是三十年代吧,北京一家小报在显要位置登了一则新闻:北京某著名大学,当年毕业女生中,有百分之五十的嫁给了本校教师。消息一出,整个北京舆论哗然,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该校风气不正,恋爱成风,师生恋更是遍地都是,你看,女生百分之五十都嫁给教师了,多可怕哟!有的说:学生轻浮,老师不尊,成何体统啊!有的说:校风毁矣,师道颓矣,师将不师,校将不校,国将不国矣!也有夸赞冲破封建,打破枷锁,倡导新风……有一好事者,赶到该校作实地考查,发现这则新闻既真实又巧妙:当年该校毕业有两名女生,其中一人嫁给了该校教师。当年北京某报记者也好,当今的领导们也好,都是深谙模糊奥妙之人,葫芦不及也,就不便评论了,也在此模糊一回吧。
生活的艺术就是模糊的艺术。
领导的技巧,就是模糊的技巧。比如批报告,领导往往爱批“请酌情办理”、“请按有关政策办理”,“请研究解决”等等。怎么个“酌情”?什么叫“有关”?怎么个“研究”?这就是领导艺术,这就是领导策略,这就是模糊。我们也不必责怪当领导的办事一推二拖三回避,你没当过领导,我也没当过领导,不知当领导的难处,但也该为领导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呀,有许多事不模糊行吗?当领导的日理万机,事情成堆,如果什么事都明白答复,都认真去办,你办得过来吗?即使能办也不能给人办,起码不能说办就办。快事快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那只是说说的,实际上能行吗?不行。很多是能不办就不办,能拖着办就拖着办,万一拖不过就看着办。其中奥妙,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个大机关里当办事员,无职无权,也就是写写文件,盖个章什么的。他为人热情,办事爽快,人人都说他好,但没有谁看重他:不就是个小小办事员?所以什么评模呀,提拔呀自然到不了他,想办个什么事更是难上加难,他也不在乎。但近来有两件事他不能不在乎。一是妹妹的工作,他家在农村,妹妹大学毕业,待业在家一年多了,他为这事简直是焦头烂额,又无计可施。还有一件事,他老婆的单位眼见着就要倒闭,想在倒闭之前换个单位,更是比登天还难。由于这两件事塞在心里,弄得他有点丢三忘四的。那一天,那按时来到办公室,一摸,钥匙不见了,一定是忘在家里了。正好上午有人来找他盖章,他说“下午吧”,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有点惊疑的看看他。他回到家里,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下午又有许多人来,他只好说“明天再来吧”。明天也是如此。这时,他发现别人对他态度有了改变,见了他点头的多了,而且露出毕恭毕敬的神色。第二天晚上,他陪客很晚才回来,一到家发现不少人坐在他家里(他家里是很少有人上门的),还有几年不见的老同学,也没说什么,只是说看看他,聊聊。客人走了以后,老婆说:人家既然求到门上,又带来那么多礼物,这个章你就盖了吧?
一直到第四天晚上,他才突然想起:那天洗澡,钥匙放在肥皂盒里了。就因为钥匙掉了四天,他的妹妹拖了一年多无法解决的工作问题解决了,他妻子的工作调动问题也解决了,而且都是别人主动上门帮着解决的。还有,就在当年年底,他还被提拔为副科长,领导们都说他已经成熟了。
他和我谈到这事儿时,感慨万千。我对他说,社会就是这么奇妙,你认真办事,人家瞧不起你,你不办事人家反而看重你,我还给他总结出认真办事、爽快办事的几条坏处:一是领导说你不成熟。人家都在玩儿玩儿的,就你忙着办事,为什么呀?收买人心?图功摆好?别人没给办、上级没给办,前任也没给办,就你能办,就显你能耐,这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领导说不成熟那是表面语言,其中奥妙就太多了。领导如果对你有这么个印象,我说你就完蛋了。二是没有体现你的价值。人就是这样,你办得快,说明这事儿容易,既然容易,你就没有价值,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感谢你个啥呀?哪怕是再难的事,你给人迅速办了,人家绝不会感谢你;而一个很容易的事儿,你给他拖着不办,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再办,别人就会觉得这事儿太难了,这么难的事儿你都给办了,就会叫人感激得热泪横流,夸你有能力,有魄力,为人正派,包公再世,海瑞重生。就拿我们的四肢来说吧,你身体健康,手灵脚便,运动自如,你从没感到它们的存在,也不会重视它,只有哪一天出了故障,疼了痛了不能动了,它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你就会重视它。三是会叫你脱不了身。张三有事找你,你办了;李四找你你办不办?还有王五、赵六……天下的事你办得完吗?你无论到哪个地方的信访办看看就知道。四是丧失了自己的威信。你办了一千件事,那是你该办的,是工作,是职责范围,没人说你好,没人夸你能干;但你有一件事办砸了,就有人说不中用,不是干事的料,整个威信一下子就没了。做事不可能不出错,做事越多出错也就越多,不做事当然也就无错可出了,你做好了一万事领导一件都不记得,而你做了一件错事,领导会念念不忘。
对待人事上更讲究“模糊”。比如“我心中有数”,“我会考虑的”,“不要急嘛”“……”既像许诺,又没许诺,人家得到了,会感激不尽,没得到,也抓不住你的把柄。特别是对年轻人,有时拍拍肩膀:“好好干吧!”要多模糊有多模糊,其实等于什么都没说,但对方听了就感到一种鼓励。模糊用得好,对别人是一种希望,一种憧憬,一股动力;对自己却是一份悠闲,一种洒脱,什么也没失去,什么没被抓住。
当官的艺术,说白了就是模糊的艺术。模糊显示领导的魅力、魄力、能力,越是模糊的领导越让人敬畏。不仅是当领导,连姑娘们谈恋爱也必须使用这一艺术,模糊的魅力真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我们通常把小伙子找女朋友叫“追”,“追”是个很有意味的词,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前面跑,一个人在后面追,那么作为被追的对象,就要好好地使用模糊艺术。一是便于选择。我曾在《女孩,你不要嫁错郎》那篇文章中,用柏拉图的“摘麦穗”比喻过婚姻的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就必须很好地使用模糊。这时,你身边会围着许多小伙子,你只能从中选择一个作你的丈夫,在未确定对象之前,非模糊不可,只有模糊,才能把众多小伙子吸引在你的周围,让你了解,供你选择。二是增加引力。所谓“追”,其魅力在距离,也就是保持不远不近。太远了,对方以为无望,不会再追你了,甚至掉头去追别人;太近了,一下子就被追到,对方会感到没趣。追,其实是一种激情,一种情趣,一种享受,美好动人的爱情就是在追中产生的,许多结婚几十年的老夫妻,仍然津津有味地回味当初追与被追的乐趣,在回忆中仍然趣味无穷。爱,是一种魅力,所谓魅力就是在距离中产生的,也就是在模糊中产生的。三是保护自己。一个女孩子,如果不把对方作为丈夫的第一候选人,大约是不愿轻易和对方上床的,要保护自己的最佳方法,就是模糊了。至于这个“模糊”怎么把握,葫芦不便明言,各位自行掌握吧。生活中需要“模糊”的还真是太多太多。记得几年前有首歌,歌名不记得了,只记得其中两句:“有些事你现在不必问,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为什么“不必问”,为什么“不必等”,其中自有奥妙,真的不必弄清楚,就让它模糊去吧。我对面的楼房里住了个老头,他阳台上有很多花,他早早晚晚都拿着个水壶在那儿浇花,很认真,我看着也很有趣,从没有注意过他。一天,我儿子去他家玩,老人正在浇花。儿子看着看着,突然惊叫起来:“老爷爷,你的水壶没有底呀!”老人笑了笑说:“孩子,我这花也是塑料花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rensheng/624521.html
相关阅读:关于好奇心的名言警句
我们活得累,一是期待过甚,总盼着玉米地里长黄金_有哲理的话
有关是非的名言警句
5条音乐格言
关于秋的名言警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