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上一辈之间,在“字”这个问题上,总会有一些故事可讲。
小时候,最大的字体就是作业本上父母的签名。“已阅”、“已背诵”、“已看过”,总是如同合格章一样,盖在作业本最显眼的位置。我们大抵都模仿过这几个字,尤其是考砸了,却必须在考卷上签字时。你相信能以假乱真,却总被逮个正着。
大一点儿,很多人被父母逼着练字。放现在,谁都知道,字的好坏与升学、就业、前途有什么必然联系?可是当时,你真的相信,写好字就是一个独门武器,能让你的脸面迅速提升。不信翻翻,谁家箱底没有一两本字帖?有几个孩子没被父母耳提面命,去跟写字较过劲儿?
等真的长大了,父母逼你练的字再也不想碰。无论是练成了还是练废了,你都相信,字就是一个人独特的烙印,我就这样了,为什么要跟别人一样?你终于有权说不,你有一堆理由,交友、工作、出去玩、打游戏……哪样不比练字重要?
可是你的父母不一样,你们之间潜在的冲突,始终没有消停过。
能不写的字,你一定不写,你甚至没有一支正经的钢笔,速写笔、圆珠笔、铅笔,抓到什么是什么。你有电脑,有手机,有电子备忘录,有大脑,干吗非要用那个烂笔头?聪明人从来不下笨工夫。
你的父母,却好像有一肚子遗憾。一看到你的字就唠叨,“还是小时候没练好啊!”“当年如果字好一点,作文分还能高点……”他们还对手写的一切有一种饱满的感情,过去的试卷、作业、信件、贺卡,甚至手写的小纸条,他们一样都不舍得丢。书、笔记本、日记更是当做宝贝,每每翻开,都要絮叨很久。
你突然发现,字就像一个被废弃的家庭仪式。你觉得是累赘,你的家人却觉得是必需,你觉得过时了不需要了,他们却无比珍视。就像你们家的很多习惯,很多旧物,在你这儿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在他们那儿就像一个“时间锚”,标定的是过去的一个故事,成长的一个阶段,锚在那儿,就能很容易回到过去。
字也影射了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一切,你是执行者,他们能看清你,也能左右你。渐渐地,你有一堆道理,你想做自己的主,甚至想做他们的主。你长大了,父辈那一代的观念却在渐渐过时。你们之间有太多东西说不到一起,他们一开口,你就要不耐烦,他们一重复,你就要反抗。
你小的时候,就算是作业本上简单的回合,你们之前有沟通。你成长过程中,彼此留个条子,就算是事务性的东西,没有任何感情因素,你们之间有往来。你终于成年了,你们之间却再也没有交集。写信?你觉得矫情。留字条?你觉得麻烦。聊天?更不用说,说来说去都是“老三篇”,你早腻了。
父母再也抓不住你的现在,只能回过身来,在过去里找你的影子。
朋友说,父亲一直留着他上大学写的第一封信,他听母亲说过那封信,父亲收到时,一个大男人,泪哗哗地流。
妈妈说,我写的欠条还在抽屉里。那是我读书时,花钱如流水,每次要钱都大言不惭,“给你写借条。”母亲积攒了一堆却没找我要。
父母内心坚持的东西,很微妙,也很固执。它其实一直在你眼前,可你从来没发现。你们之间,总在两个轨道上跑,速率或方向不一致的时候很多,真正沟通的时候却很少,更多时候,是在背道而驰。等终于有一天,他们老了,要走了,你才发现,两条轨道错过了很多可以会合的时机。
而字,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节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qnwz/410145.html
相关阅读:让老板离不开你的十个细节
北京老饭馆
走在人群里
谁偷走了果戈理的头颅
母亲的名字叫“笑着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