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我在高中学习遇到的第一道坎儿,那就是文理分科了。我在高二的时候,经历过传说中的“左手文科,右手理科”的抉择,然后因为头疼数学而毅然选择了文科。然而作为一名一条路不走个三五遍就记不住的“路痴”,面对文科地理学习的高要求,我栽了一个大跟头。不过,一切并不是没有转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路痴也能变成GPS。
掉以轻心,自食恶果
高二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十分担心自己的地理会跟不上,但是据说新接手我们班的地理老师是一名资深且带过地理奥赛的优秀教师。
她一上来就告诉我们:“你们不用担心,我只用10分钟就能让你们记住中国地图,再多给20分钟就能让你们记住世界地图,所以不用太着急,跟着我慢慢学就好。”
我听了喜上眉梢啊!要知道,会看地图,就不会成为“路痴”。现在老师竟然说一共只需要30分钟,就能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记下来,我顿时好似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傻傻的我便将本该花在地理上的时间压缩了不少,全靠听课和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来学习,地图也只是随便翻翻看看,没有认真记过。我一心想着既然只要30分钟就好,我又何必着急呢?就算等到高三再去记地图,也完全来得及啊!
但是当我从高二的第一次正式考试——期中考试的考场走出来的时候,我尝到了欲哭无泪的滋味。我发现自己的地理水平仍然停留在高一还未分科的时候,而试卷的难度却大大提高了,所有关于地图的题目我都一概抓瞎,迷迷糊糊只知道个大概。最终的分数可想而知——惨不忍睹,我从高一原本还能勉强考上七八十分,落到了刚刚及格的地步!
重振旗鼓,再战地理
一次考试当然不可能让我一蹶不振,毕竟距离高考还有很长的时间,我相信只要挤出时间,重点抓一抓地理的学习,我就能重回80分。所以,从那次期中考试以后,我就重整旗鼓,再战地理,将学习重心由单一的注重数学,调整为数学和地理双管齐下。
我不再指望“30分钟记下地图”的那种“葵花宝典”,反思自己的大意轻敌,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目前的地理水平,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了,必须开开“小灶”,在课外多下工夫。于是,我开始踏踏实实地一块一块分区记地图,定位区域。而且,我的书包里天天都放着一本小而实用的地图册,用来见缝插针地记忆,哪怕只是看上两眼,也能加深印象。
有一回,我无意中看到同学在微博上转发的一张图片,那是某高中学生自己手绘的世界地图!地图里包括了各个大陆的轮廓、经纬线的定位,还有中国的各个省市轮廓,精确无比。这张图让我灵机一动,我也开始学着一点点绘制地图,虽然每每都存在误差,但在这种尝试中,我渐渐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因为这两种方法的叠加,在高三之前的那次期末考试中,我觉得自己明显比以前熟悉地图了。以前我连世界地图大致是什么样子都无法描述,现在却可以画得像模像样,实在是颇有成就感。然而让我意外的是,考试分数依旧不尽如人意,因为考试题目似乎趋向细化,我在提升自己地理知识的同时,考试的难度也提高了。
突破瓶颈,化身GPS
正当我抓耳挠腮、不知道要从哪里“突围”时,高三新换的地理老师建议我去买一本《北斗地图》。因为之前我一直使用的小册子详细程度有限,所以,我掌握的内容也都比较粗略。她推荐给我的这本地图书是厚厚的一大本,里面有图文详解,解说得很详细,有些还可以用作答题的答案,其中的知识分块也和高考考点紧密联系。
新的“法宝”入手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对地理的了解简直“弱爆”了!我这个“路痴”仅仅是记住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的模糊轮廓,一旦地图被放大,我就分辨不出东南西北了。我从头开始,对着地图书上每一小块被放大的区域认真研究,记下更加精确的经纬度,做到有如GPS一样精准。
上高三后,考试对我们熟练使用地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靠经纬度来定位出准确的地理单元:东经100°和北纬40°的交点处是河西走廊,或者给出一些重要的经纬线,类似北纬30°、北纬40°和西经40°等,说出被这些经纬线贯穿的地理单元。反之,如果告诉你此处是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你就要定位出此处位于北纬30°附近。
这样庞大的记忆工程,让我几乎头大了。作为“路痴”,我已经先天不足,比不上那些天生方向感很强、不需要刻意记忆就能定位的同学,所以我只能比别人多下苦功。高三后半学期,再次考试的时候,我有一种练了“绝世神功”后脱胎换骨的感觉。大大小小的地图,已经被我全部熟记在心,我已是一个活的GPS了!补上了短板,剩下的人文地理部分我比较拿手,我终于再次考回了80多分。可别小看这80多分,到了高三,我们学校全年级的同学能在老师出的、难到夸张的地理试卷中,考到80分的人着实不多。
所以,不得不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路痴”也能变成GPS,拿下地理高分,你还怕什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qnwz/399615.html
相关阅读:北京老饭馆
让老板离不开你的十个细节
谁偷走了果戈理的头颅
走在人群里
母亲的名字叫“笑着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