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时期,常见妈妈做篦梳活。把粗壮坚硬的毛竹变成一把把齿纤而匀的篦梳,其间的工序很多。妈妈先要将竹片的四边按规格削平。为此需要用到两种刀:一种叫“挤门”,就是两把一定弧度的弯刀,装在木架上,将竹片的两边按规格削平;另一种是“平刀”,是负责将竹片的上下两端削平。经过这两个程序,竹片会削得十分光滑,梳头时竹刺就不会刺到头皮。
“削竹”对刀的要求很高,对磨刀石自然就有讲究。妈妈有三块不同样式的磨刀石:一种很粗,粗砺型,有点像砂轮,是为了把用钝了的刀很快地打薄。一种很细,平滑型,为的是将已打薄的刀仔细地磨细,显出刀刃,也称封口,有“刃”的刀才会锋利无比削铁如泥。还有一种是弯曲的,其形状恰好与弯刀的弧度相吻合,用这种石头磨刀,要格外仔细和小心,它对握刀方法和摆动的弧度都有讲究。妈妈常用这三种磨刀石交替打磨刀具,使刀时刻保持锋利、实用。
一把坚实锋利的好刀,需要不同特质的磨刀石反复打磨。磨石看似粗砺,却是制成利刃必不可少的条件。迟钝的钢刃在粗犷的磨砺中,失去的是锈蚀、是卷刃,而显示的是钢的真品,提升的是刀的特质。
从刀与磨石之辨机,来参看人在社会境遇下的状态,还真有了些许感悟。
刀需打磨人要历练,非如此都不曰“成材”,这是常识。但刀无头脑人却有思想。刀能适应磨石,人却不一定喜欢他遇到的环境。顺境固然欣喜,逆境也能无忧,这才是境界,而境界需要磨炼方能得来。所谓社会交往无非是人与人的交往,而所谓社会复杂也往往是人性的复杂。人生既是旅途,自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事、形形色色的人,有上级下级,有长辈晚辈,有同性异性,有同学朋友……他们出身不同,环境和经历乃至价值取向不同,因而个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就会有差异。如何与之交往?如何与之相处?在我看来,要的是心态。个体与社会,就如同刀与磨石,无论遇到何种个性的人,都应该视为有益的磨砺。
如果我们遇到一位学养丰厚、谦谦有度的饱学之士,就如同遇上一块质地平滑的磨刀石,良好的沟通好比细致流畅的打磨,在愉悦交流的同时,能获得人生的启迪、知识的补充乃至具体的指导,这将使我们得到提升,在不断长进的同时,还能为将来的发展积蓄智慧和能量。如果遇到的是性格粗犷、个性刚强甚或刚愎自用的人,就像遇到刚硬粗砺的磨刀石,暴风骤雨式的打磨将使钝刀不断变得锋利,碰撞冲突中锤炼的是我们的自尊,即使发展受挫,只要认真坚持不懈努力,前方的成功会更诱人,从这个角度去认识,磨砺能完善人性,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坚毅和刚强。如果我们遇到性格孤僻、自信自恋的人,我们应该把他当做特型磨刀石,也许与他们的每一次交流都是高难度的打磨,而这种打磨恰恰是对自身一次次难得的修炼,是对自我耐力和修养的考验,我们应该学会隐忍、学会适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补充和完善自我的人格。如果人的一生能在不同的时期遇到这种人,那将是人生之幸事。
事实上,不仅人与人之间性格各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表现。矿石尚且会出现共、伴生现象,同一个人复杂多变也属正常,不同的境遇情绪都会影响人思维方向和言词行为。平时忠厚敦儒的领导,有一天或许会对你素来满意的行为突然横加指责;往日示强不服输的朋友,那一刻在你面前软弱得楚楚可怜。凡此种种,需要我们敏锐地体察其心绪乃至语音语调甚至形体动作,了解他们的本意,了解其真实态度,将心比心,将自己比他人,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良好的沟通。
刀在各类磨刀石的打磨下日益锋利,我们在与社会各式人等的交往中走向成熟。然而,对于刀而言,磨石可以选择,而人与人的交往却往往无法选择将要遇上的人和环境。对于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人,我们要学会去适应、去磨合。不应只是被动地承受,还要善于在交往中学习和成长。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分析他人的个性特点,思考其行为的利弊优劣,然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地完善自己。要做一个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对你而言,他人就是磨刀石,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磨刀石,只有如何应用,而没有不能用。我们可以不喜欢某个人,但于你,他并非一无是处。不要被别人的缺点所掩盖,要善于在交往磨合中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欣赏和学习他们的优点。这不仅能完善我们自身,还能使对方因为被重视和肯定而感到温暖和愉悦,进而乐于与我们交往。只有使我们自己先“被吸引”到他人身边去,才能将他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也只有懂得欣赏他人的人,才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才能拥有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效果,以包容而执著的积极心态对人对事,你的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
当然,我们也会遇上那种特型的“磨刀石”,要将此看做是上帝赐予的机遇。适应这样的磨刀石,你才能磨去幼稚,褪掉青涩,校正认知,丰富阅历,摆正心态,改变你的习惯,改变你的行为,进而改变你的命运。知道感恩顺境固然可嘉,懂得感恩逆境才是人生智慧。
一个成熟完善的人格从来不惧怕熔炼与磨折,就像钢刀需要磨石一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qnwz/399589.html
相关阅读:让老板离不开你的十个细节
走在人群里
北京老饭馆
母亲的名字叫“笑着面对”
谁偷走了果戈理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