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陈福民名言大全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名人名言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陈福民名言大全

  1. 事实是,立场获得之艰难“难于上青天”,于今为烈。否则就无法理解,何以现在假解构之名掩无立场之实的知识分子如过江之鲫了。问题在于,立场一旦获得,势必要求坚持,是否会必然地导致独断与主动施暴?文明史对此提供了相当不同的经验与证据,然而热爱文明并且心灵细嫩的教授、白领以及众多的白领候补者们总喜欢偏执一词,人云亦云地在那里嚷嚷着雅各宾、加尔文、奥斯维辛、古拉格和文化大革命,仿佛只有放弃立场才能天下太平,全然忘记了苏格拉底、布鲁诺、丹东、罗伯斯庇尔以及张志新正是死于一种对自己立场的信奉与坚持。

  2. “另类”的解构立场不止需要承当的勇气,它还需要“在思想终结的地方重新开始思想”。曾经有一种误解十分看重并夸大了解构作为某种方法的意义,以为只要娴熟掌握了解构的“技巧”,象外科医生熟练使用他的手术刀那样,就可以在面对复杂歧异的社会问题及思想命题时游刃有余。这于解构显然是不着边际的。

  3. 让解构从根本上成为一种抒情,并且成为一种有助于拯救意义的事业,这显然不是异想天开。因为在反法则的意义上,在寻求一种鲜活的思想表达与生活发现方面,文学都是解构思想原则最可靠的同盟军和永不枯竭的丰富源泉。

  4. 在旷新年对“小丑”和“小丑之见”的自我命名中,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悲剧性,而有的是获得洞见、了解事件真相之后所诞生的与境遇相关的审美体验。这个“伟大时代”因了小丑的反讽,正在日益丧失它妆点门面、点缀升平所剩无几的一点可怜的庄严感,在一个始料不及的意义上最终归于滑稽无行。

  5. 尽管经常是让陈腐冒充新潮以次充好,毕竟外形总是亮丽花哨,也足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了。假如你想透彻地了解今天这个时代又苦于杂像丛生不得其门而入的话,或许可以从“注意力”这个词汇开始。无论是“注意力经济” 还是什么经济,都必须让语言或图形在争夺眼球的战役中保持强度足够的刺激。

  6. “迁徙”在这里不仅是作为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题材来处理的,同时它还是被当作人的一种命运来理解的,作为艺术的表达来说,历史本来就有多种讲述方法,整部片子的构思着眼于以人的命运来揭示历史的复杂性,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解释历史。

  7. 什么是网络文学?抑或是否存在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文学样式的别的什么文学?无论传统的文学批评界还是IT、网络界,对于网络文学的问题从来没有达成过共识。作为文化实践,确实存在着大量被称为“网络文学”的作品和文化现象,并且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根本不可能也不必要在学术意义上对网络文学概念问题加以确认,谁要是在概念上认真下功夫恐怕就该下地狱了——连上帝都不会怜悯这种笨伯。

  8. 相对于传统文学评价体系来说,网络文学的实践显然具有异端性质。它颠覆了“前网络时代”的文化精英对于一般文化领域的垄断。

  9. 文学作为对一种历史或精神现象的叙述,在过去只是居于文化链条顶端的少数精英的事情,普通人基本是无缘置喙的。而网络时代粉碎了以往森严的文化等级,在网络写作提供的平台上,所有自居为权威的、真理的、道德优越的人与事,都显得形迹可疑滑稽可笑。

  10. 怎样看待和理解网络文学的意义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是我个人并不会在网络文学当中寄托我对文学的什么期待,而是倾向于把它视为一种表征、一种后现代文化表达的载体和结果。它与以往话语方式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对自身从来都没有意义期待。作为文化变迁时代的异端力量,它的主体是散乱的、破碎的。也许这就是未来文学和语言将要面对的命运?且刷新再看。

  11. 文学遭遇尴尬是近些年来一直聒噪不休的议论焦点,同时也一个被炒得很滥的话题。譬如关于市场的双刃剑因素对文学从选材、构思、写作到出版、包装、营销各方面的影响改造,譬如文化转型带来的整体性文学价值观的失衡破碎,并由此导致文学批评的云山雾罩乃至莫衷一是、口是心非等等。

  12. 近代历史哲学这种把握世界绝对理念的一揽子雄心,对长篇小说的创作理念发生了致命的影响。尽管优秀的作家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也会因为对事物的偶然性、非理性因素感到迷惑,因此有逸出历史轨道的艺术冲动,但总体说来,19——20世纪的长篇小说家基本是相信历史进而去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群大师,文学的历史化或者历史的文学化是他们自觉的使命,并且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么说当然有些粗暴,希望我没有因此唐突大师。

  12 从解放到解体,长篇小说遭遇的尴尬是所有文体中最为严重也最为有魅力的事件。透过对一种文体经验的梳理,不仅可以为建立一种崭新的文化格局廓清歧路,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梳理最后必然会返回到我们的内心,有助于建立起我们与这个世界之间的意义关联。

  12 中国有句老话叫“狗眼看人低”,这意思是说某类无耻小人像狗一样趋炎附势、翻云覆雨。跟这句话形成互文的是契诃夫的《变色龙》,小说写了一个“人眼看狗高”的故事,警官奥楚蔑洛夫巡查到一条来历不明的小狗时前倨后恭:开始时骂作“脏东西”、“垃圾”,一旦知晓它有可能是将军豢养后,立即改口颂扬为“漂亮”、“高贵”。由此可知,狗在中国的命运实在是比窦娥还要冤:明明赤胆忠心死而后已的品格,却背负恶名蒙冤千载;明明是人的猥琐、下流,却都一股脑推到狗的身上——与狗相关的词汇通常都不是什么好词儿。

  15. 大约二十年前,当时中国最富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一批学者、批评家,在“我的批评观”的通题下各自撰文纵论批评观、文学观,后来又以同题结集出版为《我的批评观》一书。名曰“批评观”,实则更多地是谈论某种可以作为理想的文学。此事此书集一时之盛,其影响之大难以细述。

  16. 一般说来,讨论消费时代的文学观,表征着一种相当严重但是缺乏根据的焦虑,它暗示着应该有某种元文学、元理想的状况,进而它表达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曾经有某种文学最理想的应然状况,非常不幸的是,在它被市场、消费之类的“怪物”无情地劫掠之后余下一片狼藉。

  17. 如果认真分析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和它的文化走向,就会发现,如何对待长篇小说的写作与阅读已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了。关于长篇小说,一个被普遍感受到的现象却很少有人予以深究:在其写作出版数量空前膨胀与对它的质量期待、评价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18. 我知道,“历史”这个庞然大物会让很多人望而生畏,避之唯恐不及。特别是在一种“后现代状况”境遇中,历史早已经四分五裂乃至轰然倒地了。但是我仍然相信并且坚持认为,没有了历史就没有长篇小说。或者也可以换一个说法,离开历史,长篇小说就不是必要的了。

  19. 无论幸与不幸,中国文学的命运其实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后发达国家命运的写照。世界格局的沧桑巨变,不允许你不参与,不容许你置身事外。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又被告知:“历史终结”了,现代性整体性破碎了,寻求某种历史规律因此纯属虚妄狂妄不自量力之举。于是长篇小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狼奔豕突,向着碎片,向着被再次“本质化”的偶然性和被“神圣化”的个人经验扑过去。

  20. 真实性一直是纪录片的核心理念,这没有疑问。但是如何达致这个真实,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作为哲学意义上的真实问题的讨论,历来就有主观与客观的争执。纪录片的语言与艺术片的语言有着根本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真实性在不同的层面上的体现。

  21. 按照我的猜想,在当今的中国主流文坛上,知道贺享雍这个名字及其文学创作的人应该不会很多。这也许是我们处身其中的时代太过喧闹、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太过耀眼的缘故。单就文学而论,那些白领郁闷、异域风景、股海翻腾、搜神志怪各种商业类型且不说,只说跨国资本、互联网络就足够人消化的了。

  22. 我相信,凡是阅读过《后土》的人,都会记住贺享雍这个名字,都会知道,对于中国农民历史命运的深切关怀与表达,始终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命题。

  23. “E体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给人类生存带来决定性的影响,进而改变着人类对于周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在今天还是难以估料的,但是它的神奇魔力和巨大能量业已浮出水面。如上所言,“E体化”已经悄然改写了关于“平等”的古老定义,它以自己不容置辩的方式宣布:“在网络面前人人平等”,使得“真理”之类的参照物黯然失色。

  24. 一个人对于语言的态度在根本上就是对于生命的态度,他与语言构成怎样的关系,决定着他的生命的方向。网络上面这种貌似无成本的语言旅行,其实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因为“E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把语言作为一种消费品和一种消费方式,说过就忘,用完就扔,语言的这种客观化、物质化倾向使语言与人的身心活动相分离,无法成为思想的有效成分。

  25. “E体化”对于未来世纪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无法回避的,特别是网络与立言的关系,还将受到严峻的考验。颠覆腐朽的文化等级、释放被压抑的欲望、寻求一种想象的平等……,网络之功功大莫焉。但是也必须看到甚至应该警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同样不会有不付出成本的语言旅行。仅仅把语言当作消费品耽于享乐只会降低思想的含量,从而导致语言同思想的分离。在一个更为深远的意义上,那将是语言和思想的死亡。

  26. 尽管以这种方式看待问题很可能要开罪于一些热爱并捍卫自己的文学观的朋友,但是我相信,在谈论某个问题之前,把我们是否有谈论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弄清楚才是符合科学的态度,换言之,我们的存在是否真正遭遇了这个问题决定着言说的可能。

  27. 工业文明进程和商品拜物教永久地结束了恬静自怡的牧歌时代,人们充满激情地投宿于每一个古老或新兴的大城市,争先恐后地拥入他们想象中的天堂。人群的拥挤和相互间的陌生为“拾垃圾者”提供了他生存活动的基本背景,他能够以一种隐蔽的在场方式享受自己的孤独,体验着存在的各种秘密。而贫困是都市文明的根本标志,它伴随着商品恋物欲的泛滥而发生,要确定贫困的精神现象学特征并不困难,只用两个字即可精当地概括:丢弃。

  28. 我不认为文学面临着什么危机,倒是现代文人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相联系的方式需要给予慎重而准确的认定。文学作为人类意识和灵魂的生成。构建、发展史的特性决定了它永久的活力,无论什么时代,文学都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并且不断地把各种灵魂与精神问题置于自己的关怀之下,以偶然的震惊的方式辉耀人类。

  29. 至于说如何才会具备这份勇气和精神,我想这应该在超越所有知识的更高事物,因而是上帝的范围内去考虑。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学而言,谁是今日之“拾垃圾者”?答曰:诗人和作家,自然都是现代文人。最后我要说,文人与文人仍然是不同的,那就看你选择其中的哪一种。

  30. 对九十年代的总体特征有着形形色色的说法,它的几个关键词大致为解构、后现代、多元化、权威崩溃、历史终结、众声喧哗等等,略为伤感和顾影自怜的说法是“世纪末”。

  31. 一种思想或思潮能够使时代对它做出快速反应,决不是一件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也是后现代主义值得“恭维”的地方。人们有一千种理由发问,何以A主义、B主义不能象后现代主义那样成为一个“小时尚”呢?这实在问得有理。

  32. 农业文明在遭遇现代性之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对文学几乎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因此,以小说写作致力于呈现中国农民与历史变迁之关系,这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经久不衰的传统,当然这也表征着中国的现代性的城市文明一直发育不良。可以说这是一种宿命。

  33. 我想,这首先可以是一种不同于自己的异质性力量,构成一种对话性关系,其次,它还是一种大于现代知识的具有包容性的自然生活。在这样的对话关系中,用写作证实生活,用生活证实写作,对写作的这种自我定位,其实也就是向着存在发出的吁求。

  34. 短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已经全面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而且让我们很奇怪的是,短信的这种勃兴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跟当初互联网的到来完全不同:网络是大张旗鼓进入我们生活的,而且当初它似乎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而短信却似乎是一夜之间悄无声息地被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所认同所青睐。

  35. 使得短信形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手机短信具有便捷、经济、私密、时尚和实用性兼游戏性的诸多特性。这些因素也许可以为其他媒介分别具有,但是集上述特性于一身的目前来看唯有手机短信。

  36. 短信文化业已蔚为大观方兴未艾,作为汉语的一种新的传播表达方式,它有着自己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它自然不可能取代其它的传播表达,同样,它也不会被其他媒介所淹没。

  37. 切实沟通当下与历史深处的某种隐秘关联,在人的命运表达和人性纠缠的层面上寻找文学存在的理由,已经是不容漠视的问题。而这一切要求所有关心文学的人们,从阅读开始,从体味开始,重建当下文学研究的感性乐趣。

  38. 而事实上,“底层文学”确实成了当代文学批评关注度最高的热门话题。在这个话题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从事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及其他相关的从业人员,挥洒着情真意切慷慨激昂的意见。在近十年来,文学与批评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这样亲近直接过。

  39. “底层文学”的命名从一开始就是未经深察缺乏反思的。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如此命名不能够理解,相反,由于它包含的信息太让人熟悉了,以“底层文学”指认某种带有倾向性的事物完全可以理解。之所以说它是未经反思的,就在于这个普遍的陈旧的命名法忽略了“底层文学”所具有的更为根本和尖锐的因素。

  40. 由于社会历史变革的缘故,以往据以分析社会结构的阶级和意识形态理论不再有效,“底层”的说法作为一个流行概念也因此成了一个权宜之计。然而无法回避的是,在当下的中国,正在形成甚至业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无名阶层,与此对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事实上,都存在着“上层”或者“中层”。而这些不同的阶层在地位、资源、权利与义务等等方面形成的关系是绝对失衡的,关于这些方面,当代社会学家有详尽的分析和论述。

  41. 本来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底层”,它的静态位置其实是相当明晰的,让人感到为难的地方是对它及其文学表达做动态的历史讲述。

  42. 这样一种状况,向批评者要求着一种更为新颖的知识态度以及建基于其上的批评精神。直面现实最根本的要义,不仅仅是运用已知的知识系统去衡量新近发生的、未知的事物,它还要求着一种知识的朴素与谦逊,要求着一种向生活学习的哲学姿态。在我们笃信和否弃的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为我们所不能详知的潜在的知识。

  43. 在中国不足百年的电影史中,纪录片一直是所有影像艺术类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个意思并不仅是说值得的称道中国纪录片在数量上少得可怜(与西方发达的纪录电影艺术相比有太大的差距),同时在有关纪录片的艺术观念和实践上也起步得很晚。

  44. 在一个循环性的长时段社会生活中,历史与现实往往会被模糊了边界。今日之是犹如昨日之非,反过来说,今日之非一如昨日之是。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不仅需要把眼花缭乱的生活看得透彻,也需要向历史的纵深处追寻种种痕迹。这是一种很必要很特殊也很消磨人的功课。

  45. 关于日子的艰难,关于挣扎在生存底线和道德底线的人们的煎熬,关于贫困、屈辱以及绝望,关于人性的破产与溃灭等等,在胡学文的笔下都有令人无法回避的记述和反复咀嚼。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因为我相信,不仅在捕捉和表现生活的残酷极端上还有很多人比胡学文走得更远,而且底层日子的真实艰辛也必定有小说艺术尚未表现或者无法表现之处。

  46. 一个人就这样去了,一个一生都挣扎在赤贫、凄凉、孤寂、无望中的平凡的人就这样沉默地结束了他的痛苦。以沉默始以沉默终,没有通常现实主义小说的叙述高潮。

  47. 什么是胡学文的困难?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困难见证着一种内心世界的压抑。当一种压抑成为命运,写作者在自己的写作中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48. 人,能牵着命运走吗?那些胸怀大志的先贤圣人不仅曾经这样想过,也曾经这样身体力行过,譬如愚公等等,而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大多数聪明人譬如智叟嘲笑过,或说狂妄或指僭越。但不管怎样,毕竟有过这样的人给我们压抑的精神世界带来些许震动。以此反观文学,在承受之外或者也还有别的出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435615.html

相关阅读:20条关于尊老爱幼的名人名言
爱国名人名言
黄遵宪名言警句大全
奥斯卡?王尔德名言
面对现实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