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业精于勤的名言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安得长者言》
读书不但能改变人的气质,而且能培养人的精神,大概是(书中的)理义能够被吸收的原因。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安得长者言》
关起门来就是进入深山,读起书来随便什么地方都是净土。
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
——《二程遗书·卷十八》
凡是读史书,不但要记住事迹,而且必须要认识到治乱、安危、兴废、存亡的道理。
古人之言,学之多弊,不可不救。
——《关尹子·九药》
古人的言论,学习它的人由于常常不能真正理解因此产生很多弊病,不可不加以救治。
躬自写乃当十遍读。
——《桓子新论·闵友第十五》
手抄写一遍能抵得上阅读十遍。
读书有不解处,标出以问知者,慎勿轻自改窜,银根之误,遗笑千古。
——《荆园小语》
读书遇到不理解处,(应当)标出记号,以便向理解的人请教,千万不要轻易地自我改动,留下银朱批改的错误痕迹,会使后人耻笑的。
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荆园小语》
静坐自然不会出现胡作非为,读书就是树立品德。
每读一书,且将他书藏过,读毕再换,其心始专。
——《荆园小语》
每读一本书,就将其他书收藏起来,读完之后再更换,如此这样用心才能专一。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诗经·大雅·抑》
人们有这样的说法,真正聪明的人,表面若愚。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诗经·大雅·民》
既聪明又智慧,因此能保全性命。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卫灵公》
整天聚集在一处,说话不涉及正经事,好卖弄小聪明,是很难有成就的!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聪明的人不失掉人,也不会说出不妥当的话。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人有是非之心,这是有智慧的开端。
人之有德慧术智者,恒存乎?疾。
——《孟子·尽心上》,
人的道德、聪明、本领、才智,常常是伴随在同灾难作斗争中产生的。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荀子·天论》
能工巧匠也有办不到的事,大智慧的人也有考虑不周全的事。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
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称之为聪明;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称之为愚蠢。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
——《荀子·正论》
与浅薄的人不能探索深奥的问题,与愚蠢的人不能商讨谋略。
愚而自专,事不治。
——《荀子·成相》
蠢笨并且又专横,国家大事就处理不好。
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
——《荀子·仲尼》
聪明人办事情,即使办得很完满,也常常想到不足,因此能防止骄傲。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荀子·非十二子》
说话恰当,是智慧的表现;沉默的适当,也是智慧的表现。
知者明于事,达于数,不可以不诚事也。
——《荀子·大略》
聪明人清楚该做哪些事,精通事物的道理和变化的规律,要尊重这样的人,老老实实地向他们学习。
蓝苴路作,似知而非。
——《荀子·大略》
炫耀自己的聪明,或搞阴谋诡计,自以为高明,其实是最愚蠢的。
多言则文而类,终日议其所以,言之千举万变,其统类一也,是圣人之知也。少言则径而省,论而法,若扶之以绳,是士君子之知也,名人名言。其言也,其行也悖,其举事多悔,是小人之知也。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用,析速粹敦而不急,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荀子·性恶》
说话很多并且条理清晰,合乎礼义法度,语言千变万化,中心明确,原则坚定,这是圣人之智。话说得少,直截了当,有条理,有法度,这是士君子之智。说话荒诞,行为背离正道,经常犯错误,这是小人之智。口齿伶俐,但言语不合乎礼法制度;有点技艺,却没什么用处;反应敏捷,但是非曲直不明,只是以胜过别人为满足,这是贩夫走卒之智。
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独夫之乐,贤者丧焉。
——《商君书·更法》
愚笨的人高兴的,正是聪明人哀痛的;狂妄的人欢乐的,正是贤慧的人悲悼的。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商君书·更法》
蠢笨的人事情成功了还不知道成败,聪明的人却能从事物发展的开端看到它的必然结果。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韩非子·喻老》
智慧就像眼睛一样,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虽很聪敏,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但却看不见自己的短处。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他人看不清楚,只有自己看得清楚,这叫做明;他人听不懂,只有自己听得懂,这叫做聪。做事能够自我判断的人,可以做天下的帝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197943.html
相关阅读:奥斯卡?王尔德名言
面对现实的句子
黄遵宪名言警句大全
20条关于尊老爱幼的名人名言
爱国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