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的解围之路
可能永远就打工了
张金龙,23岁,金华职业技巧学院大三学生,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人。从家里到金华,火车要乘30多个小时。所以,他每年只回去一次。待金华两年半,他感觉很适应:“金华安适,安家在这里是个不错的抉择。”经历颇广的他,对金华的创业环境也比较认可:“如果毕业回家去,就不可能当初创业了。”
张金龙是个敏感的人,却不夸大。从小,他就憧憬远方。“走到哪,就留在哪。”他说,从高二就这么想了。另一个起因,就是贫困。父母都是农夫,靠打工保持他和妹妹求学的用度。“在我们那边,女孩最多读到初中。可我父母一辈子的愿望就是子女有长进。现在妹妹技校毕业,在深圳打工,也有3000多元一个月。而我,也读了大学。”
父母的打拼,给年幼的张金龙留下深入的印象。他所有创业的激动,只有一个:“不想让父母持续这样的生涯。”小学3年级,张金龙陪父母所在工场包工头的儿子到兰州玩。包工头的儿子与他是从小的玩伴,但到了外面,张金龙显明发觉到了身份的差别。“我受不了那种异样的目光,就是低人一等的感到。”“等我未来有钱了……”张金龙常常这样暗暗地想。初中毕业那年,张金龙第一次随父母出来打工。一个暑假,他像一个成年人似的拼命。45公斤的化肥、大根的木材,闷声不响扛起就走。两个月,只赚到600多元钱。这次打工,他才真正懂得父母的不易:打工整整一年,只有2万元左右的工资。押车能够多赚点钱,而这种艰苦,无奈用语言来表白,只有亲历才有亲身的领会。一趟车有时要跑10多天,只有七八百元的收入。工资少,又特别辛劳。冬天,也是昼夜待在敞篷的火车上。风餐露宿,吃的只有饼或便利面。不热水,只能等货车靠站时打一点。半途前后不靠,只能干耗着。而刺骨的酷寒,他爸爸以及所有押车的人,腿都冻得又红又肿。
2008年高中毕业,张金龙跑到了北京。他主意很简略,就是想多出去看看。( )到北京,托老乡在一家酒店找了份传菜员的活。张金龙苦倒不怕,可每月只有900元工资,假如这样始终做下去,也会步父母后尘。“一个打工的,永远就是打工。”所以,他回家复读了一年,考上了大学。
大学是我创业的平台
“创业是一个进程,大学给我供给了一个好的平台,可能做事方式会不一样。”张金龙出了门,开了眼界,就做起了第一笔生意。大一时,花了2500元从金华农贸市场批了1000只孔明灯。“我们那没有这个。”他就应用春节前的15天时光,天天到集市上去卖。孔明灯每只零售10元钱,除残余100只,一算也有6000元的赚头。
张金龙读的是游览专业,也到双龙景区做过实习向导,然而他感到没劲。张金龙周末爱好出去逛,一次在爬北山时,碰到自己学校的一位老师。两人聊起来,说起户外、露营、登山之类,张金龙清楚:本人当前要从事这样的工作才好,伤感爱情。有一次友人要露营,不知到哪里租设备。张金龙在老师的引荐下,意识了天下户外的“寻诚”。“我和他特殊有缘,第一次会晤就聊得很高兴。”经由几回接触,张金龙提出在“寻诚”店里打工。他说,我不要工钱。就这样,他开端在店里独当一面,也匆匆摸清了做户外生意的规则和技能。今年3月,张金龙跟“寻诚”磋商,想在金职院校内办个户外俱乐部。“寻诚”很支撑,还给他1000元创业金。
创业三板斧
“我怕毕业后直接面对社会,所以大学就开始创业。”张金龙谈起创业的初衷,就是积聚教训。他和学盘算机专业的余源合伙,在金职院创业园开了一家“天下驴友社”。两人是老乡,性情上又有些互补,做起来还比拟顺利。“不能照搬‘天下’的那一套,咱们面对的是学生,就要从新设计。”张金龙设计了多少条线路,是些短途一至二日游的计划。为了适应大学生的需要,收费比较低。比方安地两日游,车费、装备、烧烤、活动、保险、领队等,打包价只要每人150元。“薄利多销,还要会营销。”为了推广,他和余源通过学生会运动、发送传单、设点展现等方式,去招揽生意。开业没多久,已经带过七八个团。“户外活动重要看气象,只有天色好,加上有好的包装,生意还不错的。”
对将来,张金龙和余源都有个5年计划。他们想首创一种新的旅游方法,把旅行社团队游的实惠和户外驴行的自在联合起来。同时,还想推出旅游的电子商务产品。张金龙说:“我们就是靠服务,眼下赚不赚钱不主要,盼望把每条线路都做得很完美,这样对将来的发展会有辅助。”张金龙说,创业锤炼了自己的才能。他作为总院社联财务部部长、经管学院文学社社长以及旅游学院体育部干事,接触面广,资源多,认为这对自己的创业有很大赞助:“市场、技巧、人际关联,对于大学生创业,缺一不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131568.html
相关阅读:大学生创业要过的20道坎
大学励志: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给毕业生的一封信:赚钱救世界
大学励志文章:多努力一次
郑大5名保安考研成功,现实版?丝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