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大学时期是人生的盛夏
文/钱理群
今天看到同学们,我很做作地想起了四十八年前的事。四十八年前我十七岁,考取了北大中文系,也是非常的高兴,同时也有点惶惑。我想,这是跟诸位上大学的心境是一样的。上大学对人生来说长短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件,有很多问题须要认真思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当年思考的,我想也是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渡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名贵的时光”?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可贵的时间呢?依据我的教训,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整依附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当前就开端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乌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破的时光就未几了。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在的。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讨生,将这四年再延伸一下。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累赘的、真正属于本人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眼前的问题。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重要该干什么?这又让我想起仍是四十八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中文系给我们开了一个迎新晚会,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有名作家的温小玉师姐说过:庆祝你们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就要三样货色:知识、友谊和爱情。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现在好多年轻人赶时兴,为时髦而求爱情是不行的。但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掉,这是我们过来人的教训。我在大学,实在是在中学就碰到了无比喜欢的女孩子,然而不敢,另外当时我是书呆子,就晓得一门心理读书,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爱情。所以大学里如果遇到了真正纯粹的爱情就不要废弃。知识、友谊跟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的!友谊是美的!爱情是美的!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可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纯挚的友谊,同学之间不基本的利益抵触。说切实话,进入社会之后,那种友人关联就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多少有好处的斟酌。你们可能领会不到,我们都是过来人,当初咱们大学同学爱好聚首就是回想当年那种纯粹的、无邪天真的友谊。毕生可能有这样的友谊是十分值得爱护的。所以我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妙的节令,由于你寻求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记得作家谌容有篇小说叫《减去十年》,假如我能够减去十年或二十年,如果现在是当时的话,我会和同窗们一起全身心肠投入,名正言顺地、声势浩大地去追求常识、友情和恋情。因为这是我们年青人的权力!
二、“立人”之本:打好两个底子
我们还要问的是,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培育成什么样的人?我们通常说大学是造就专家的。你在大学里是学得专业知识技巧,使自己成为及格的专业人才,以后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度建设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是谋生的手腕。我想对营生这类问题我们不必躲避。鲁迅早说过:“一要生存,二要饥寒,三要发展”。我们求学有这种明白的功利目标——那就是求得悉识,成为专家,以后可以谋生。
但是人不仅仅要有功利目的,他还要有更大、更高的一个目标,一个精神目的。我们所断定的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在做一个专业技巧人才、一个学者、一个专家,更要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有人文关心的人。人文关怀是指人的精神问题。具体地说,你在大学时要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二、怎样处置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在这几者之间树立起合理的、健全的关系?思考这样一些根天性的问题就是人文关怀。这样才会建立起自己的一种精神,甚至于信奉,才干为你一辈子的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问题大学期间解决不了,研究生阶段也一定要解决,因为这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精神自由空间,熏陶自己的性格,锤炼自己的性情,发展自己的喜好,进步自己的精神境界,发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大学的根本的义务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是“立人”。所以大学期间要打好两个底子。首先是专业基础的底子、终生学习的底子。在现代社会知识的变化非常快,你未来工作需要运用的知识不是大学都能给你的。尤其是自然科学,你一年级学的某些东西到了四年级就有可能过期了,知识的发展太快了。因此,大学的任务不是给你供给在工作中具体利用的知识,那是需要随时更新的,大学是给你打基础的,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今后的社会发展快,人的职业变化也很快。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你大学学物理你就一辈子搞物理,你很可能做别的事情。你在大学就必须打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和终生学习的基础,这是一个底子。第二个底子就是精神的底子,就是刚我提到的安身立命的人文关怀。这两个底子打好了,就什么都不怕了,就像李玉和对她妈妈说的:“有妈这碗酒垫底,儿子什么都能凑合”。大学里这两个底子打好了,那么走到哪里你都可以找到自己最公道的生存方法。
前面说过,大学里要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我在这里着重谈一谈该怎么求知识,怎么读书的问题。对于读书,周氏兄弟有两个出人意外却象征深长的比方。鲁迅说:“读书如赌博”。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每天打、夜夜打,持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还持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更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沉的趣味。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胜负,如果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周作人也有一个比喻,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爱吸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认为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飘渺的境界。读书也是这样,就在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其乐无限的。我们的教导,特殊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如此让人向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斯的累,让学生惧怕读书。我想同学们在中学里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见到书就头痛,其实要是我一见到书就愉快,就高兴。中学教育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现在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制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最少不要再为测验去读书。这里波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忘形、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来提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的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为了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感到异常新颖。其实“好玩”二个字,是道出了一切读书、所有研究的真理的。
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读书的规模,这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更现实的、更具体的问题。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看法:年轻人大可看天职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毕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懂得。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辟自己的浏览范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
因此所谓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自我的知识结构的问题。大学期间自我设计的一个非常主要的方面就是知识构造的设计。周作人对知识结构的设计能给我们很大启示,他说:我们的知识要缭绕一个核心,就是认识人自己。要环绕着认识人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周作人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读书:第一,要懂得作为个体的人,因而应学习生理学(首先是性知识)、心理学、医学知识;第二、要认识人类就应该学习生物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第三、要意识人和天然的关系,就要学习地理、地舆、物理、化学等知识。第四、“关于迷信基础”,要学习数学与哲学;第五、“关于艺术”要学习神话学、童话学、文学、艺术及艺术史。他说的这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略知一二。既粗通一门,同时又是一个杂家,周作人提出的这一点并不是做不到的。
那么在大学期间我们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去尽力呢?怎么打基础呢?我有这有这样一个见解,提供应大家参考。我觉得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做。
第一方面,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必须学好几门最基础的课程。一个是语言,包括中文和外语,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顺便说一下,这些年人们越来越器重外语的学习,你们的外语程度都比我强得多了,我非常爱慕。但是却疏忽了对中文的学习,包含许多学中文的学生甚至到了博士阶段还有文章写不通,常常呈现文字、标点的过错。有一些学生外文非常好,中文非常差,这样一个偏倚就可能失去母语,造成母语的危机。这是一个令人非常焦急的问题。越是像北大这样的学校,问题越重大。作为一个健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首先要精晓本民族的语言,同时要通一门或者两门外文,不能偏废。在注意语言的同时,还有两门学科的涵养值得注意。一个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的思维对人很重要,无论你是学理的还是学文的,都要用哲学的思维考虑问题,有没有哲学思维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数学,数学和哲学都是最基础的学科,也同样关系着人的思维问题。当然,不同的专业对数学和哲学的要求不一样。好比学经济学的人,必须有很高的数学涵养。对学中文的人,数学修养固然不用那么高,但是你也要有必定的素养,数学是练习人的思维才能与设想力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所有学科的所有学生都要打好一个语言、哲学与数学的底子。这是关系到你的终生学习与毕生发展的基础。
第二方面,必须打好自己专业基础知识的底子。我以为在专业学习上要留神两个要点。一个是要读经典著作。文化讲起来非常玄、非常庞杂,其实都是从一些最根本的经典著作生发出来的。就我所知道的中国古典文学而言,中国早期的文史哲是不分的,中国的文史哲、中国的文化其实都是从几本书生发出来的,就是《论语》、《庄子》、《老子》这几本书,看起来很简略,但以后的中国文化就是由这些原典生发开来的。我带研究生,只管学的是现代文学,我也请求他们好好地读《论语》,读《庄子》,读《老子》,有时间还要读《史记》,学文学的要读《文心雕龙》,就这么几本书,并不多。当然,这属于补课,按说这几本书,在大学期间就要下功夫好好地读,把它读得比拟熟。读的时候最好读白本,读原文,千万不要去读别人的说明。必要的时候看一点点解释,主要应该面对白本原文、面对原著,你重复读,读多了天然就通了。有这个以后你的学术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就我的专业——现代文学而言,我就要求学生主要要读三个人的著作:鲁迅、周作人、胡适。把这三个人控制了,全部中国现代文学你就拎起来了,因为他们是领军人物。专业学习要精读几本书,几本经典著作,在这几本经典著作上必须下足够工夫,把它读熟读深读透。这是专业学习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是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通过详细学科、具体课程的学习,把握住专业学习的办法。( )这样在专业方面,你既打了基础,有经典著作做底子,同时又掌握了方式,那么以后你就可以去一直深造了。我方才说过理科学生也要学文,那么学什么呢?我也主意读几本经典。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少个原点性的作家、作为这个民族思维源泉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在他这个民族是妇孺皆知的。人们在事实中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到这些原点性作家这里来寻找思想资源。比方说所有的英国人都读、所有的俄国人都读托尔斯泰、所有的德国人都读歌德,每个民族都有几个这样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这些大思惟家大文学家,是这个民族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必需了解的,也是这个民族的知识的基本、精神的基础、精力的依附。详细到我们民族,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大体可以读这样几本书:首先是《论语》、《庄子》,因为这两本书是中国文明的源泉,最早的源头。第二,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致就必须读《诗经》、《楚辞》,还要读唐诗。唐代是中国文化的热潮时代,唐诗是我们民族文化青春期的文学,它体现了最健全、最丰盛的人道与民族精神。第三是《红楼梦》。这是总结式的著述,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第四个是鲁迅,他是开古代文学先河的。我觉得理工科学生即便时间不够,也应该在以上所谈的那四五个至少一两个方面当真读一点经典著作。我倡议开这样的全校性选修课,你们修这样一两门课。有这样一个底子,对你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第三方面,要博览群书。要学陶渊明的经验——“好读书不求甚解”,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随意翻翻”,开卷有利,不求甚解。在北大有无数的讲座,我我的学生都去听讲座,听多了你就不一样了。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听课的有一半的是旁听的。课堂上老师姑妄讲之,学生姑妄言之。你睡着了也没关系,懵懵懂懂也听到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就能让你受益无穷。我们曾经开玩笑,也是北大人比较骄傲的一点,说“我们的学生就是四年睡在寝室里不起床,他听也听够了。”因为那处所信息普遍,什么新闻、什么人都有,听够了出去就可以吹牛。你不要看是北大学生就怕他,他虽然什么东西都知道一点,但其实大局部都是听来的。他虽然不求甚解,但他知道一点儿就比你高超。所以你们每个人底子打好了,而后就博览群书,知识有的是读来的,有的是听来的。人才是陶冶出来的,是不经意之间熏出来的,不是成心培养出来的。
我做王瑶先生的学生,王先生素来不正儿八经给我们上课,就是把我们带到他客厅沙发上胡吹乱侃,王瑶先生喜欢抽烟斗,我们就是被王先生用烟斗熏出来的。我现在也是这么带学生,我想到什么问题了,就让学生到我家的客厅来和他们聊天,在聊天中让学生受益。真正的学习就是这样,一边老诚实实、认认真真地把基本的经典读熟、读深、读透,一边博览群书,经典语录,不求甚解,对什么都有兴趣,尽量开拓自己的视线。从这两方面努力,就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如果你还有兴趣,那么就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就要进行专业的训练,博士生在专的基础上还要博。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来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102077.html
相关阅读:给毕业生的一封信:赚钱救世界
大学励志: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郑大5名保安考研成功,现实版?丝逆袭
大学励志文章:多努力一次
大学生创业要过的20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