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闹天宫》。
历史上,孙悟空的形象并非横空出世,从宋元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经元明之际《西游记》杂剧中的通天大圣“孙行者”、明初《西游记》的平话演变而成如今通行的《西游记》百回本小说,孙悟空的形象也伴随《西游记》的成书过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然而这只集合了人、神、魔性的猴子形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人见人爱的孙悟空原型到底是“国产”还是“进口”?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
“国货说”:水怪无支祁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原型问题便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最先考辨孙悟空原型形象的是鲁迅和胡适。鲁迅是本土来源说的代表,他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自唐传奇《古岳渎经》中“状若猿猴”、“神变奋迅”的水怪无支祁。
鲁迅在1922年8月21日致胡适的信中说:“再《西游》(指吴昌龄撰的《西游记杂剧》)中两提‘无支祁’(一作‘巫枝?’),盖元时盛行此故事,作西游者或亦受此事影响。”
稍后,他又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详细征引了唐人李公佐小说《古岳渎经》的材料:“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被大禹制服后,“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以此说明“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
传说中的无支祁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的这一看法在民国时期和者甚寡。但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鲁迅由于政治原因获得崇高威望,他的这一观点也随之成为五六十年代的学术主流意见。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梵文专家金克木亦坚持“国货说”:“我国有人以为这个神猴(指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和《西游记》的孙悟空有什么关联,这只是揣测,并无证据。这两个神猴的形象是不同的,而且汉译佛经中没有提到这个神猴和他的大闹魔宫,加以史诗这一段闹宫又是晚出成份,所以两个神猴故事还不能证明有什么关系。”(《梵语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进口说”:印度神猴哈奴曼
针对鲁迅的孙悟空本土来源说,胡适在1923年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在《西游记考证》中一方面说“猴行者的故事确曾从无支祁的神话里得知一点暗示,也未可知”,一方面又提出:“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我依着钢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传》(今译《罗摩衍那》)里寻得一个哈奴曼,大概可以算齐天大圣的背景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931902.html
相关阅读: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