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记忆力培训
快速阅读培训
速读训练软件
手机版
提高记忆力
记忆法
最强大脑
快速阅读
阅读答案
励志名言
经典语录
经典句子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学
增强记忆力
记忆术
记忆大师
全脑速读
电子课本
伤感文学
名人名言
诗词大全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专业
左右脑开发
注意力
记忆实例
速读教程
单词记忆
智慧人生
故事大全
幼儿教案
小学
词语
组词
造句
教案
试题
记忆力训练
记忆方法
记忆宫殿
右脑开发
速读训练
思维导图
学习方法
学习计划
早期教育
潜能开发
作文大全
记忆资讯
右脑记忆方法
右脑开发训练
照相记忆
影像阅读
思维模式
吸引力
潜意识
催眠术
九型人格
教练技术
古诗词名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精品推荐:
逍遥右脑
>
历史网
>
历史朝代
>
三国历史
>
多谋善断,得人者昌??《官渡之战》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三国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官渡之战”占了《三国演义》第30与第31两回,是《三国演义》着重描写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次。?
历史
上的官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在此之前,袁绍击灭公孙瓒,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割据势力;曹操则于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擒吕布,灭袁术,败刘备,直接控制兖、豫、徐三州和扬州部分地区。双方都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和实力,都把对方视为自己最大的障碍;同时,双方的地盘彼此相接,要发展就必须吃掉对方。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展开了。经过一段相持,曹操为了改变兵少粮乏的不利局面,大胆采纳许攸献计,奇袭乌巢,焚烧袁军粮屯。袁绍指挥错误,军心动摇。曹操乘机发动猛攻,大败袁军,俘获极多。袁绍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这一仗,为曹操彻底消灭袁绍集团、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罗贯中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家的生花妙笔,把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写得波谲云诡,惊心动魄,使之成为书中最具有艺术魅力的情节单元之一。“官渡之战”的情节发展可分五个层次。?第一层,写袁、曹两军相持于官渡,互有胜负。第30回一开始,袁绍亲率七十万大军(据史籍,实为十一万),进逼官渡;曹操闻报,率军七万(据史籍,实为一两万),前往迎敌。顿时,官渡地区战云密布,吹角连营。这是关系到两个最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命运的一场大战,也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双方都志在必得,战斗空前激烈。袁绍凭借优势兵力,初战告捷;又在曹军寨前筑起土山,上立楼橹,居高临下箭射曹军,欲逼曹军放弃官渡。曹操用刘晔之计,连夜赶造发石车,打死袁军大批弓箭手,使袁军不敢登高射箭。袁绍又命军士挖掘地道,欲以此攻入曹军营中。曹操再用刘晔之计,绕营挖掘长堑,使袁军白费力气。尽管袁军气势汹汹,却无法前进;而曹军亦暂无取胜之策,双方处于僵持状态。第二层,写曹操从荀?之议,不顾兵疲粮乏,坚守待变。当他得到袁绍命大将韩猛押运粮草的情报后,立即命徐晃、史涣袭击袁军粮车,放火烧之。袁绍救应不及,为防再度上当,即遣大将淳于琼率领重兵守卫乌巢粮屯。可是,袁绍没有想到,“那淳于琼性刚好酒,军士多畏之;既至乌巢,终日与诸将聚饮”。这就为乌巢被烧埋下了伏笔。?第三层,写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曹操采纳其计,亲率精兵奇袭乌巢,火烧袁军粮屯。两军对峙两个多月,急需打破僵局。可是,袁绍凭着兵多粮足,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只想坐等曹军粮尽自败。当谋士许攸截获曹操要求荀?火速接济粮草的书信,向他提出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时,他不敢当机立断,反而怀疑“此书乃诱敌之计”,白白放过了大好时机。不仅如此,他还因许攸的过失而怀疑其献计的动机:“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嫌吾军耳!”硬是把许攸推入曹操的怀抱。许攸熟知袁军虚实,向曹操进献奇袭乌巢之计。曹操欣然采纳,亲自出马,一举奏效,使整个战局出现了重大的转折。?第四层,写曹操乘袁军人心动摇之机,发动猛攻,大获全胜。乌巢被烧,袁绍一面命蒋奇前往救援,一面遣张?、高览攻击曹军大寨。然而,其算计皆落曹操之后,结果蒋奇被伪装袁军的张辽所杀,张?、高览兵败惧谮而降曹操。这样一来,袁军内部矛盾上升,人心惶惶,士气低落。曹军乘机劫寨,“绍军折其大半”。曹军又散布谣言,说要去截断袁军后路,借袁绍分兵之时,大举进攻;“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遂大溃”。这一仗,消灭了袁军主力,身为主帅的袁绍“披甲不迭,单衣幅巾上马”,“尽弃图书车仗金帛,止引随行八百余骑而去”。真是土崩瓦解,一败涂地!?第五层,写袁绍重整旗鼓,与曹军再战于仓亭。曹操用程昱所献“十面埋伏”之计,先诈败后退,激励众军回身死战,然后伏兵分批杀出,使袁军再度遭到惨败。从此,袁绍集团再也无力与曹操争雄,只能坐等曹操收拾了。“官渡之战”在艺术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综观整个单元,可以看到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和袁绍的艺术形象,这是这一单元给人印象最深之处。?先看曹操。在“官渡之战”这一单元里,曹操深谋远虑,指挥若定,充分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首先,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决战中,面对袁绍这样强悍的对手,他坚韧顽强,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心。两军初次交锋,曹军大败,他毫不介意;相持数月,粮草不继,他咬紧牙关坚持。当胜负之势未明之时,他的心中不可能没有紧张、疑虑,但他却一直不露声色,反而时时“大喜”,“欢笑”。联想到他在濮阳遭到火烧险些被俘(第12回),在宛城遭到袭击几乎丧命(第16回)时,那种败而不馁、殆而复振的气概,人们不能不惊异他罕见的顽强。这不服输、不丧气、不死不休的顽强精神,乃是他在众多军阀中脱颖而出,翦灭一个又一个对手的重要原因。?其次,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他善于抓住时机,巧于用奇,敢于冒险,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当获得袁军运粮的情报时,他立即命徐晃、史涣前去袭击,使袁军几千辆粮车化为灰烬;夜袭乌巢,他亲率五千精兵前往,袁军眭元进、赵睿所部从背后杀来,部下要求分兵拒之,他却大喝道:“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这奋不顾身的雄姿大大振奋了士气,片刻之间,既焚毁了袁军粮屯,又击灭了眭元进、赵睿,使奇袭获得完全成功。曹操的机警敏悟和不怕风险,使他常常能争取主动,战胜敌方。?其三,他重视发挥谋士的作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曹操本人精通韬略,多谋善断,但他并不过于师心自用,而是常常听取众多谋士的见解,择善而从。在官渡之战中,这一点表现得特别突出:对付袁军的楼橹和“掘子军”,用的是刘晔之计;向袁军发动总攻,用的是荀攸调动敌方,乘势猛攻之计;仓亭再战,用的是程昱“置之死地而后生”和“十面埋伏”之计……自然,曹操还谈不上从善如流,但用众人之智以补己之不足,使他在险象环生的情势中每每应付裕如。对此,绝大多数对手只好自叹不及。?其四,他慧眼识人,心胸豁达,善于接纳人才,抚绥部众。当许攸背袁来投时,刚刚解衣歇息的他“不及穿履,跣足出迎”,“先拜于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许攸建议奇袭乌巢,他欣然采纳。张辽怀疑有诈,他却精辟地指出:“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当张?、高览来降时,夏侯?担心靠不住,他却表示:“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坦然接受。这种广揽英杰的开放气度,对于瓦解敌军起到了重要作用。更为难得的是,在大败袁军之后,在缴获的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有人主张:“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命尽焚之,更不再问”。如此处理,是很需要一点容人之量的。这就大大安定了人心,感动了那些一度动摇的部属,巩固了自己的阵营。无可否认,曹操也有嫉贤妒能的一面,干过许多摧残人才的坏事;但在其创业阶段,善于用人却是他的主导方面。正因为这样,曹魏集团人才之盛,在当时堪称第一。这几个方面的长处,使曹操理所当然地成为官渡之战的胜利者。罗贯中以色彩鲜明的笔触,突出了曹操的这些优点,表明他并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地丑化曹操,这表现了一个杰出艺术家对历史的尊重,对人物性格丰富性的追求。?与曹操相比,袁绍恰恰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平心而论,在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荡中,袁绍并非凡庸之辈,亦非仅靠高贵门第以成大事之人。他有雄心,有魄力,有眼光,堪称际会风云的英杰之士。敢于率兵尽诛阉宦(第3回),虽然杀戮过重,但可见其胆略;厉声斥责擅谋废立的董卓为“谋反”,拔剑与之对峙(第3回),可以见其勇气;会合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慨然担任盟主(第5回),虽然有始无终,但可见其声威;在危急关头大呼“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第7回)可以见其雄风。短短几年间,他就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割据者。与公孙瓒、袁术、刘表、刘璋、吕布等人相比,他确实算得上佼佼者,确有虎视华夏,一统天下的雄心。然而,在与曹操的抗衡中,他的种种弱点却暴露无遗。可以说,曹操之所长,正是他之所短。这突出地表现在:第一,胸无伟略,见事迟缓,坐失战机。战役之初,他断然拒绝沮授“宜且缓守”的主张,企图一举击败曹军;当进攻受挫,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时,他又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办法,而是消极对峙下去;许攸建议奔袭许都,本是一条妙计,却被他轻率否定。由于他缺乏明确的战略方针,计谋远逊于曹操,只好眼睁睁地失去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第二,不辨贤愚,用人不当。本来,他的手下人才济济,这是他称雄一时的重要条件;但他在识别人才,使用人才问题上却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或仅凭亲疏关系和一时好恶用人:淳于琼贪杯好酒,仅仅因为是他的老关系,便被委以护粮重任,就是一个明显例子。或忠奸不分,是非混淆:田丰、沮授这两个最有才干的谋士,一囚于邺城,一拘于军营,英雄无用武之地;逢纪、郭图专事挑拨离间,他却言听计从。如此待人,怎不使贤士寒心,英才丧气!由于他处置不当,促使许攸、张?、高览投奔曹操,以致关键时刻内讧不已,整个集团分崩离析。第三,心胸狭隘,文过饰非。田丰的遭遇最能说明这一点。本来,官渡之战的结局已经证明田丰的预见是正确的,袁绍本人也意识到了,一再后悔地说:“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既然如此,就该坦率承认错误,重新起用田丰,改弦更张,那样,其事业还有复兴的可能。然而,袁绍耿耿于怀的却是自己的面子,喋喋于“羞见此人”,结果听信了逢纪关于田丰讥笑他的谎言,竟一怒而将田丰杀死!如此害贤掩过,又怎么谈得上重振基业!总之,作者笔下的袁绍是血肉丰满的,尽管他有过显赫的业绩,却只能成为曹操的手下败将;尽管他不愿服输,口吐鲜血时还宣称“誓与曹贼一决雌雄”,却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二)战争描写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在“官渡之战”这个单元里,战争形势变化之迅速,攻守转换之频繁,都是少见的。袁、曹双方你来我往,如同浪涛搏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点,只要与“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略加比较,就可一目了然。在“赤壁之战”中,由于战争双方隔江对峙,作者把主要力量用于描写曹、刘、孙三家的斗智斗谋,通过反复斗智来预示战争的结局;最后的火攻虽然气势宏大,却是片刻完成,一举成功。在“夷陵之战”中,先是蜀军长驱直入,吴军节节抗击;经过将近一年的对峙,吴军转入大反攻,蜀军则全线崩溃,失去还手之力,攻守易势非常分明。而在“官渡之战”中,双方犬牙交错,反复争夺,进攻与反攻交织在一起,使人难于一下子断定胜负。曹军袭击乌巢,袁军却企图来个“围魏救赵”;曹军刚刚大获全胜,袁军又来个全面反扑。这种持续不断的厮拼,使整个单元呈现出强大的张力,读者直到看到最后结果,情绪才会为之一松。(三)注意细节的提炼与加工。“官渡之战”的情节,大部分于史有据,但作者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在细节的提炼上颇费经营。如“许攸问粮”这个细节,本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罗贯中对这一史实稍加改造,在其前加上许攸截获曹操致荀?书信,得知其军粮已尽的伏笔,再把曹操在许攸追问下终吐实言改为一直不说老实话,最后还装模作样地“附耳低言曰:‘中止有此月之粮。’”直到许攸拿出他的亲笔信,当面戳穿假话,他才不得不承认。这看似细小的加工,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曹操诡诈的性格,成为《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细节描写。
沈伯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29389.html
相关阅读: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上一篇:
曹操简介,历代对曹操的评价
下一篇:
徐庶为何降曹?徐庶投降曹操后为何一言不发
相关主题
蜀汉后期的北部防御之策是正确的吗
吕布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蜀国的文武大部分死的早?
马谡:刘备叮嘱不能用的人 诸葛亮却委以重任
诸葛亮与司马懿谁厉害?诸葛亮司马懿几番较量
罗贯中为何要三国演义中虚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歪评三国-诸葛亮
三国中蜀国的人事关系: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
尘故庵藏《三国演义》版本述略
诸葛亮气死人不偿命:盘点那些被诸葛亮气死的人
推荐阅读
三国里刘备的儿子阿斗是怎么死的 刘禅怎
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 刘……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
三国史上赤壁之战:刘备与曹操暴露的最大
从某种程度上说,逆商对政治人物比情商和智商更为重要。因为政治斗争历来是激烈程度最高的……
罗贯中给予人们的误读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显漏洞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所写的“过五关斩六将”,是书中流传最……
揭秘三国各大名将的真正死因:多数因中箭
夏侯渊(第七十一回):定军山之战。蜀魏对阵汉中,定军山夏侯渊来迎黄忠。黄忠从定军山对山……
相关阅读
揭秘三国中最被低估的大将:力战关羽不败
诸葛亮财政思想探析
解密鲁肃:三国时期比诸葛亮还要厉害的“
中国历史上的大船:东吴楼船即可载3000名
揭秘曹操多少岁死的,曹操是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是法正而非
解密:关羽为何在被杀后得了个“壮缪侯”
三国赵子龙原来是死在自己老婆一只绣花针
诸葛亮也爱用美男计:只为推销自己抱的美
阮?为何拒绝出仕?三国被曹操“烧”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