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崇祯太子疑案:到底真实的太子死于何人之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野史秘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军队直逼紫禁城,形势万分危急,皇宫内一片混乱。陷于绝境的思宗,令太子、定王、永王出逃,以期来日再兴复明朝。从此,这几位皇子逃往何处,是死是活,成为当时一大疑案。稍后,在南明和清初又接连发生了几起“伪太子案”,使得此案愈发变得扑朔迷离。

  太子下落的传闻真伪难辨

  思宗共有七个儿子,到甲申之变时,太子十六岁、皇三子定王十二岁、皇四子永王十岁,其他皇子都已早逝。遵照思宗的旨意,太子、定王、永王分别前去投奔成国公、嘉定侯、田皇亲:由于时间仓促,太子来不及到成国公府,隐藏于民间。永王、定王则一起到了嘉定侯府。

  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下令搜寻皇太子及二王。二十日清晨,思宗的岳父嘉定侯周奎把永、定二王交出。据说,太子也被李自成的军队搜获,并且太子与李自成之间还有一段对话。太子挺立不屈,镇定自若,问李自成:“为何不杀了我?”李自成说:“你无罪,我岂能妄杀!”太子道:“既然如此,那么请听我言:一,不可扰我祖宗陵寝;二,速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妄杀我百姓。”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东征吴三桂时,太子曾被封为宋王,定王、永王也随军前往。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太子、定王、永王的下落谁都不清楚,或说曾被吴三桂夺去,或说定王已在城南遇害。清军入京后,也未见到太子及二王。明末清初诸多史料中也记载不一,甚至在《明史》中,也只是记载:“贼挟太子西逃,不知所终。”不得不承认有关太子下落的传闻实在是真伪难辨。

  思宗死后,太子及二王的下落,关系着明朝国祚的延续,成为明朝遗老遗少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南明、清政权都视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反清复明的志士来说,也不失为一面好的旗帜。因此,稍后的北京、南京都曾出现过太子,民间也流传着太子出家为僧的故事,有关太子的真伪就成了明末清初的一个大议题。

  “烫手的山芋”:

  多尔衮将北京“太子”杀害于狱中

  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的一天夜里,一个貌似太子的男子,在常侍太监陪同下,来到嘉定侯周奎府中。周奎佯装不识,让他的侄子周铎喊长平公主前来相识。长平公主一见,两人就抱头痛哭。长平公主与太子均是周皇后所生,周奎为其外祖父。甲申之变时,气急败坏的思宗亲手挥刀砍伤女儿长平公主后,公主便一直在周府中养伤。长平公主为太子的亲姐姐,不可能认错,可见太子不是假冒的。

  于是,周奎举家向太子行君臣之礼。礼毕后,周奎询问太子连日来的经历。太子说:“城陷当天,我一个人藏在东厂门外。一天夜里,又潜至东华门,投奔到一家豆腐店中。店小二收留了我,让我换了衣服,在灶前烧火。唯恐败露,待了五日,将我潜送至崇文门外的尼庵中,说我贫困无处可去,尼僧不曾怀疑,遂留我居住了半月。常侍(太监)偶然来见尼僧,发现了我,觉得这也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将我带回,藏在密室,所以至今得以无恙。听说公主在此,特前来相见。”说罢,与公主哭别而去。

  几天后又来,公主送他一件锦袍,告诫他:“(你)每次前来,皇亲上下都以礼相待,外面肯定会生疑,今日出去了,千万不要再来了。”十九日,太子又来周府,周奎暂留他住下。

  二十二日,周奎与侄子周铎商量:太子不可久留,否则必将受牵连,不如让他逃走。于是要求太子自称姓刘,扮成书生,否则就将他送往官府。当晚,周奎便命家人把太子逐出门外。太子一出去,就被京城巡逻的清兵以“犯夜”罪逮捕,送交给刑部,草草审理后,断为假冒太子,押入狱中。

  对于这个“烫手的山芋”,清廷确实很为难,无论是杀是留都很麻烦。若是留他,前明的忠臣义士就会打着他的旗号前赴后继反清;若是杀了他,清朝精心炮制出来的“为尔雪君父之仇”的幌子就会不攻自破。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不愧是精明的政治家,十二月初十,他出来表态了:我自有安排,你们又何必苦苦相争?太子真伪都无妨,如果真是太子,当以礼相待,封为王爵;如果是假冒的,则严惩不贷。然后宣布:太子继续押于监狱。

  结果,凡是争言太子为真的官员,如刑部主事钱凤览、御史赵开心等都处以死刑。可见他所谓的“优以王爵”,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幌子罢了,清廷绝不愿意真太子的出现与继续存在。后来由于廷臣的一再请求,赵开心得以免于死刑,钱凤览斩首改为绞刑。第二年四月初十,清朝公开榜示天下,断定太子是假的,同时却秘密将太子杀害于狱中。

  这件事情的始末,详细记载于明末遗老钱士馨编的《甲申传信录》,与《明史》中李自成封太子为宋王的情节有所出入。当然这也只是关于崇祯皇太子传闻的一种说法,太子究竟死了没有,依然是个谜。而且,稍后南京又出现了一个“太子”。

  大敌当前:

  南明朝廷因“太子”真伪的争议导致内讧

  清朝入主北京后,马士英拥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了南明小朝廷。虽然福王政权自称是继承明朝的正统,但是对于崇祯太子,他们和清廷一样,也仍然认为是“一个烫手的山芋”。皇太子一出现,福王的地位势必会受到威胁,这当然是他们不愿见到的。因而福王即帝位后,为安抚人心,口口声声称要恭迎大行皇帝梓宫及皇太子,但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没采取任何措施。

  不久,福王政权就传出皇太子、定王、永王都遇害的消息,并且在大学士马士英的一手策划下,将大行皇帝追谥号为烈皇帝、庙号为思宗,接着赶紧追谥太子为献愍,永王为悼、定王为哀,弄得有模有样,似乎太子真的亡了。

  然而当时的遗民并不相信皇太子真的已死,人们仍在期待太子有朝一日突然复出。在这种背景下,关于皇太子的传说愈加变得扑朔迷离,较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大致如下。

  吴三桂从李自成手中夺走太子后,曾经晓谕臣民,不久即将奉太子入京即位。但由于清朝不准吴三桂进京,他便在途中放了太子。太子被人引导进入皇姑寺,然后与太监高起潜一起逃往天津,浮海南下,前往扬州。

  高起潜打听到南明并不欢迎太子,不知所措。为了避免祸事缠身,欲加害太子。他的侄子高梦箕(原任鸿胪寺少卿)认为不妥,于是便带着太子渡江,辗转来到苏州、杭州。一路颠簸劳累,在元宵节观灯时,看到四处欢庆的场面,想着自己身在异乡。不禁浩然长叹,不小心被路人发现。高梦箕害怕此事会连累自己,立即赶往南京向马士英告密。于是马士英派太监李继周前往迎接太子。

  顺治二年(1645)三月初一,皇太子被接回了南京,福王先派人把太子安置到兴善寺暂住,并派两名太监去见太子,以辨认真伪。结果,两个太监一见太子,就抱头痛哭,见天寒地冻,太子衣裳单薄,便急忙脱下衣服给太子穿上。福王得知后,大怒,说:“真假未辨,如何能这样?即使太子是真,让位与否,还要看我愿不愿意,这厮竟敢如此!”接着,福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死了两名太监,赐死李继周,企图杀人灭口,掩盖事实真相。

  然而南京城内的官员们听说太子已到,无不欢欣鼓舞,纷纷前来拜访,向太子递送名片的人络绎不绝。当时,南京市民都传闻弘光朝廷欲绝先帝血脉。他们对于马士英把持弘光朝廷非常不满,普遍加以抵制,马士英以为太子是假的,舆论越以为是真的。因此,到最后,弘光政权虽然不承认太子的真实性,却也不敢加害太子。

  南明混乱的局势,使得对马士英早已不满的宁南侯左良玉,乘机大做文章,责问:“满朝文武大臣只知道逢迎君主,不顾大体,流贼李自成尚且能对太子礼遇,不敢加害,为何一家人反倒视为仇敌了呢?明明知道穷究下去无用,为什么非要辗转追问,加以株连,使得普天同怨呢?皇上听信少数人的言论,只与二三奸臣守天下,决无此道理。”于是左良玉在发布了一通声讨宣言后,便以此为借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兵东下,声称是奉了太子的密诏带领队伍来救援的。

  大敌当前,南明小朝廷却因为太子真伪的争议导致内讧,事态愈发不可收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764058.html

相关阅读: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
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