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阳明山区的永公路旁,有一处外观老旧的红砖屋,这里是民国初年盛极一时的“山西王”阎锡山故居。名将辞世近五十年,忠心的老部属张日明每天上山上香、扫墓,五十年来风雨无阻。
感念阎锡山 老部下守墓半世纪
一九五零年,阎锡山辞去台当局“行政院长”职务后,张日明即随着阎锡山搬到阳明山居住,一九六零年阎锡山亡故,第二年张日明下山居住并成婚。他下山后开五金行维生,太太是一般的上班族;一九八六年张结束五金行生意,夫妇俩及四个女儿一家六口的生计,都落在太太身上,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今年八十岁的张日明,和阎锡山一样都是山西人。张在十五岁从军开始,就随着阎锡山的军队到处征战。随国民党来台时,他是押解黄金来台的少尉,后来担任阎锡山的侍卫。但随着阎锡山从“行政院长”下台失势,张日明的军旅生涯也随之中止,连一毛钱的退抚金都没有拿到。
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辞世近五十年来,张日明每天为老将军上香、打理故居及墓园环境,许多人不解他为何分文不取而愿意如此奉献。张日明解释,一来他非常敬重阎锡山对山西建设的贡献,再来是他在太原失守后逃到绥远,当时阎锡山派飞机救了其中二十人到广州,他就是其中之一。
张日明感慨地说,阎走的时候,故居还有二十多名随从,后来各自为了生活离开,他在第二年也娶妻下山居住;不过他与另一名侍卫井国治仍每天到山上上香,直到井国治于一九九一年因病过世,就剩他每天上山打理墓园的环境。
住在北投的张日明表示,早年公交车班次少,上山一趟要花上三小时,不过他并不觉得辛苦,妻子及四个女儿对他也十分支持,不但常帮买水果,还常主动陪他上山祭拜将军。他说,就算碰到台风,只要公交车还能开,他都会上山。
日前台北市文化局将阎锡山墓列为古迹的消息传出后,张日明非常欣慰,他认为老长官因为政治斗争,这五十多年来几乎被世人遗忘,现在总算有机会让人们对他有更多的认识。
阎锡山故居仿窑洞 儿孙不从政
阎锡山一生叱咤沙场与官场,但后代都没有从政。五个子女中三个早夭,只留下两个儿子;为了避开战乱,儿子在撤退来台前就飞往美国,儿孙至今都旅居海外。
阎锡山的晚年都是独自藉写作打发时间,张日明回忆,阎锡山在辞去“行政院长”一职后,先是住在丽水街,对面邻居是当时的上将彭孟缉,过了半年才搬到阳明山。
阎锡山因为怀念故乡山西,将屋子的门窗砌成家乡窑洞的型状,也曾尝试建筑窑洞,不过台湾的土质与气候都不适合,最后只得作罢。阎锡山的饮食简单,平日爱吃馒头、面条等面食,加上一些炒青菜和豆腐、鸡蛋就是一餐。
张日明表示,当年蒋介石复行视事后,阎锡山只得了“总统府”资政的职位;曾有人不解的问“为什么不争取一个位子”,阎回答“力凭理壮,理凭力伸”,人家要是不主动给,他的个性是不求人的。
阎锡山在阳明山的最后十年,一心读书写作,不轻易下山。他的生活规律,每天清晨七点起床后就写作,午后休息两个小时后,开始见客或读书。丧失权力后,门前逐渐冷清,晚年在荒山中以读书、写文章、种树、养花打发岁月。
阎锡山墓园吸陆客 不乏部属后人
阳明山上的阎锡山故居及墓园,一般人多不熟悉,但“山西王”阎锡山称霸山西三十八年,开放大陆人来台观光后,吸引不少大陆游客专程参观,其中不乏阎的昔日部属及后人。
守墓五十年的张日明说,阎锡山过世时,因蒋介石在位,知道阎锡山墓的人不多,知道的人多半也不敢来,深怕影响仕途,因此草山故居及墓园一直冷冷清清,只有山西同乡偶尔前来祭拜;而阎的两个儿子都在美国,而且年事已高,没有回来扫过墓。
张日明表示,对老将军有兴趣的有两种人,一是好奇,另一种是昔日部属。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来自香港的年轻人,父亲感念老将军的照顾,但年事已高不便远行,要求儿子替他到将军的墓前致意。
他说,许多大陆游客看到阎锡山在台故居,感到非常惊讶,因为阎锡山在山西的故居有近三十座院落,气势恢弘,很难想象他人生最后的十年,却在红砖屋里度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719828.html
相关阅读: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