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何云,被身经百战的刘伯承认为是大将中的一员。可见,笔堪做利剑,可为枪弹,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云 资料图
本文摘自:《解放军报》2015年6月5日第06版,作者:刘化迪、杨永刚,原题:浴血疆场笔为枪
作为新闻人,我们绝不能忘却太行山。
在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清漳河畔的山脚下,1986年5月28日落成的“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铭刻着新闻人为抗战胜利用鲜血立下的丰功。碑文载:“1942年5月,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四十余位同志壮烈牺牲。烈士们永垂不朽。”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新馆第三层,有半层的空间,陈列着以何云为代表的太行新闻人的事迹。
距麻田不远的山庄村,华北新华日报社旧址,一进四合式院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抗战新闻人,就在这里以笔墨为武器,与日寇作战,为胜利呐喊。
在离麻田仅百余公里的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何云烈士的忠骨就安葬在左权将军墓的一侧。在这里,人们不由得想起刘伯承的沉痛追念:“实在可惜啊!一武(指左权)一文(指何云),两员大将,为国捐躯了!”
新闻人何云,被身经百战的刘伯承认为是大将中的一员。可见,笔堪做利剑,可为枪弹,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云,1905年生于浙江上虞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党中央决定创办新华日报,何云被调往汉口参加筹备工作,担任国际版编辑。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在战火中诞生。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报纸在火线上编辑、刻印、发行,以最快的速度把战斗消息传播出去,其刊发或转载的重要文章有彭德怀的《克服困难,争取胜利》、邓小平的《胜利的回顾与胜利的期待》、左权的《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胜利——从正太破击战直至关家垴歼灭战》和《论百团大战伟大意义》等等。
“华北人民的聪耳,华北人民的慧眼,华北人民的喉舌。”新华日报华北版在何云等人的组织领导下,成为敌后新闻事业的一面旗帜。到1942年,报社已从最初的30余人,增加到500余人,分要闻、新闻、国际、文艺4个版和电台、通讯社、新华书店几个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出版发行体系。电台能接收延安、重庆和各根据地的电讯,与一些国家的通讯社建立了联系……
1942年5月,日军集结重兵,对太行山辽县麻田一带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5月27日,何云率队转移到辽县大羊角附近,当晚,他仍坚持架起电台收听电讯,亲自撰写稿件,计划出版战讯。28日黎明,日军开始搜山。已处绝境的何云知道难以冲出重围,便叮嘱身边的同志说:“不要把子弹打光了,留下最后的两颗,一颗打我,一颗打你自己。我们不能当俘虏!”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的背部,这位坚强的新闻战士仍叮嘱医务人员先去抢救其他同志;当医务人员返回时,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
疆场浴血,岂仅武士;大将之名,应符其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84077.html
相关阅读: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