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尼泊尔为何废除印度教为国教?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典故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尼泊尔曾是世界上惟一的一个以印度教立国的君主制国家。但2006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尼泊尔为“世俗国家”,废除印度教为国教。自此,1768年入主加德满都河谷、统一尼泊尔的沙阿王朝所确立的印度教国家不复存在。

  议会同时还剥夺了国王的大部分权力:国王不再是军队的统帅,取消军队的“皇家”称谓,由议会委派军队首领。8月5日土地管理大臣称,政府计划没收国王及王室成员的土地,分给贫民,逐渐使他们达到与普通公民一样的生活待遇。七党联合政府与尼泊尔反政府武装11月21日签署了一项和平协议,结束了尼泊尔国内长达11年的武装斗争。废除印度教立国是彻底削弱或完全废除王权的重要一步。议会宣布尼泊尔为世俗国家后,一些舆论称此举结束了沙阿王朝印度教婆罗门—刹帝利高种姓的统治。反政府武装的领导人普拉昌达也坚持废除君主制的主张,称238年的传统已断,制宪议会选举后尼泊尔人民将创造奇迹。

  尼泊尔宪法规定,尼泊尔君主必须是亚利安文化和印度教的信奉者;尼泊尔是印度教的君主国;禁止改宗国人宗教。正统印度教教徒心目中,国王是印度教守护神毗湿奴大神的化身。一些舆论认为废除印度教为国教,打破了“君权神授”之说,把国王从神坛上拉了下来。否定印度教立国即是否定了国王神授的权力,给多民族、多信仰的尼泊尔人民以完全平等的地位,为人民改变尼泊尔的世界最不发达的经济状况增强动力和信心。

  印度教国家的由来

  尼泊尔的宗教发展与南亚地区的宗教变迁息息相关。古代加德满都谷地为叫作“尼泊”的土著人居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佛教传入加德满都谷地,始于佛陀在世时。释迦族国家与其他邦国发生冲突,受迫害而翻越山地,释迦族人流亡迁徙至加德满都谷地。因此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佛教与印度教传入时间大体相当。公元八世纪后,南亚次大陆掀起了印度教复兴运动,佛教在大部分地区消亡。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和山区避开了次大陆的宗教政治纷争,尼泊尔成为逃亡的佛教徒和避难的印度教王公的栖息地。到中世纪,印度教在尼泊尔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印度教是南亚最古老和信众最多的主要宗教。全世界印度教族群有6.5亿之多,实为世界第三大宗教。在尼泊尔的2300万人口当中,根据官方统计,印度教徒占86%,佛教徒8%。

  尼泊尔现沙阿王朝祖先曾是抗争莫卧儿王朝的印度教王公,刹帝利种姓,来自印度西部。迁徙尼泊尔后,在西部廓尔喀地方建立邦国,逐步发展壮大。1768年开国元勋普列特维大帝统一整个尼泊尔。1814年以英勇的武装抵抗,制止了英国的并吞企图,维护了独立,成为南亚惟一的一个独立国家。亚利安文化和印度教即成为沙阿王朝的精神支柱,印度教也就此成为国教。

  沙阿王朝自此开始驱逐英国传教士,禁止外国人在尼泊尔传教。为进一步巩固印度教的统治地位,宪法规定印度教为国教。军队一律配有印度教祭司,军营举行印度教祭拜活动,大部分国家节日以印度教庆典为主。近代,南亚佛教复兴,佛教被重新引入印度。1951年“民主运动”兴起,佛教僧团制度得以恢复,北部高山地区边民多崇信藏传佛教,喇嘛僧侣和庙宇广为存在。

  事实上,尼泊尔的种姓制度并不十分严格,印度教文化也并不十分深厚,但是种姓的存在,特别是王室和高种姓自恃血统高贵,和国王必须是“信奉亚利安文化的印度教徒”的规定,在族群中产生了严重的隔阂与不满。而经济滞后和贫富差别悬殊使中产阶层和一部分上层人士与王室的矛盾日趋尖锐。最终导致“尼泊尔结束了238年的婆罗门统治”。

  尼泊尔议会宣布尼泊尔为“世俗国家”后,国际上只有印度的人民党洒下几滴伤心泪,表示遗憾。印度人民党一直以尼泊尔这个世界上惟一的印度教国家为荣,认为尼泊尔是振兴印度教的楷模。

  尼泊尔宣布为世俗国家,将有助于消除种姓隔阂,促进社会平等和多元古老文化遗产的发掘和发展,但是尼泊尔人民也不无担心——现在印度教和佛教为主的极具特色的文化,会受到以大量金钱为后盾的外来宗教的冲击和渗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84947.html

相关阅读:朱高炽诚孝张皇后简介 朱高炽元配张皇后生平介绍
盘点:当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贵的书籍
朱元璋为什么又叫朱重八?
刘秀兄弟刘?结局是什么 刘秀的祖先是谁
刘正彦是谁?刘正彦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