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共内战期间,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在沈阳,曾创办一所中正大学。只是这所“中正大学”实在短命,随着“国军”在东北的节节失利最后匆匆解体。笔者今天重新记录此事,其中很多细节让作为后人的我们感慨和唏嘘。
为东北培养人才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双十协定”刚刚签订完毕。10月18日,蒋介石嫡系骨干、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著名抗战将领杜聿明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抗战名将,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时,指挥著名的桂南昆仑关战役,该战使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受到重创,歼灭日寇4000余人,击毙敌旅团长,被后人称为昆仑关大捷。1942年3月,杜聿明又被委以第5军军长之重任,率部参加从云南进入缅甸对日作战,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远征军。
在国民政府军界,杜聿明有着常胜将军的美誉。
杜聿明将军赴任后,挟往日常胜之威风,指挥麾下迅速进占东北,经过多次大小征战,占领了一批中心城市。眼见形势趋于“安定”,杜聿明将军没有放纵自己及部下,没有忙于贪腐,没有积极敛财,更没有夜嫖日赌,他把精力都集中到高等教育上,决定创办一所大学,校址就设在沈阳。
武夫办学,看似有悖常理,但却非常符合以往杜聿明的性格特征。从杜聿明生平资料不难看到,他一生除了在战争非常时期集中精力于军事工作之外,凡是在军队轮休、整训期间,总是要搞一些“军事以外”事项,诸如他曾开办过军人子弟学校,创办过军人眷属工厂,建立过医院,出版、发行过报纸之类的“公益事业”。
从记者查阅的杜聿明同僚回忆资料中显示,当时一贯带兵打仗的杜聿明之所以创办大学还有几个原因:第一,时值在东北内战中,杜聿明指挥的部队在向北推进中非常顺利,一举攻占长春、永吉,把对手林彪压缩在一个狭小空间中,军事上接连取得胜利,这让此时的杜聿明十分得意。杜聿明曾向心腹透露,消灭东北共军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今后的东北将是他领导的国民政府的天下,而他,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王”,东北的天下,他是坐定了。第二,既然要领导、管理东北,就必须着眼长久,而把眼界放得更远,就必须先要培养各种人才,将来的社会,一旦没有了战争,人才才是社会发展之本。而创办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今后既能报效社会,又能成为自己领导系统的得力骨干,何乐而不为?从以上两点看出,杜聿明创办大学,并非附庸风雅,也不是装点门面,而是要搞出一个“桃李满东北”的局面,并能团结军心,巩固民心,为今后继续在东北做行政工作打下基础,为他的“东北王”提前做好准备。
武夫办学立下严格规矩
教育自有其内在规律和规范,武夫办学,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在建校之日起,杜聿明就立下规矩,校董事会只是个松散机构,负责学校一切经费,至于教学及其他,那是校长、教育家和教授们的事情,董事会绝不干预。
杜聿明果然说到做到,中正大学筹备期间,他邀好友河北大学教务长焦实斋来沈阳筹备一切事情,杜自任筹办处主任,负责提供筹备经费。
焦实斋,直隶(今河北)井陉人,留英学者。1923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曾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长,国民党天津市执行委员兼训练部部长,河北大学、民国大学教务长,北平河北省立高级中学校长,1939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国际政治。抗战期间,主张“改革政治,实行民主,振兴实业,积极抗日”。
焦实斋到东北接手筹备处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告诉杜聿明,创办中正大学,首先要成立校董事会。知名学者发话,杜聿明岂能怠慢,于是立刻活动,搜罗当时身在东北的各界“有头有脸”的知名人士。几经奔走,一个由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为名誉董事长、杜聿明为董事长,由辽宁省主席徐箴,辽北省主席刘翰东,安东省主席高惜冰,吉林省主席郑道儒,松江省主席关吉玉,合江省主席吴瀚涛,黑龙江省主席韩俊杰,嫩江省主席彭济群,兴安省主席吴焕章以及沈阳市市长董文琦,东北知名人士臧启芳、王家桢、马毅等为主的董事会成立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78145.html
相关阅读: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
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