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打击的美国侵略军为了扭转败局,企图重演“仁川登陆”好戏,在朝鲜东西海岸烽腰部冒险登陆,切断我后方补给线,尽快结束战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及时正确判断敌情,指示志愿军加强海防,作好抗登陆的准备。
《军事文摘》2003年05期封面图
本文摘自:《军事文摘》2003年05期,作者:鼎冲,原题:志愿军装甲兵抗美援朝的风采
朝鲜战争爆发时,我装甲兵领导机关成立还不到2个月,战斗装备的核心是10个接收不久的苏式坦克团,共有坦克500辆。只编有3个坦克师、1个特种师、3个独立团和8个独立营。每个坦克师编2个坦克团、1个摩托化炮兵团、1个摩托化步兵团、1个侦察营、1个高炮营和1个工兵营。每个坦克团装备30辆T-34中型坦克、6辆ИС-2重型坦克和4门自行火炮。一个师只有坦克82辆、自行火炮28辆。
根据军委指示,我装甲兵以坦克1师师部为基础组成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以坦克1师1、2团,坦克2师3团,坦克独立第6团及配属的一个高炮团、一个工兵营和华东坦克第26师53团的徒手人员作为第一梯队,于1951年3月底至5月,在坦克1师首长的指挥下,陆续进入朝鲜。
此时正值抗美援朝第四战役的尾声。美英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投入了1000多辆坦克,南朝鲜军队的装甲兵部队也正在组建。志愿军装甲兵在朝鲜的坦克总共只有100多辆。我坦克在数量上与敌相差很大。在人员的素质上敌人的优势也十分明显。英美军队的坦克兵大多数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步、坦、炮之间及与空军的协同作战非常熟练。志愿军装甲兵乘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步兵。因为时间紧迫,我军在接收苏联坦克时,来不及搞系统的训练,采取的是5个乘员接收1辆坦克,由苏军乘员以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的方法突击训练了3个月。大部分坦克驾驶员在坦克上仅驾驶4~5个摩托小时,炮长也仅发射了20~30发炮弹,就匆匆来到了朝鲜战场。
值得欣慰的是我装甲兵的苏式坦克还可与敌一比高低。T-34和ИС-2都是前苏联二战时期研制的最著名的坦克,曾经横扫欧洲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在战术技术性能上,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的两种主要坦克M26“潘兴”和M46“巴顿”相比毫不逊色,都属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车型。
T-34坦克构造简单,性能优良,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几经改进,技术成熟,是苏联红军装甲兵的主力,也是苏式坦克的先驱。T-34战斗全重32吨,乘员5人,85毫米加农炮配有9?5公斤的高爆碎甲弹和5公斤穿甲弹,可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30毫米厚的装甲。车体装甲厚度45~90毫米,采用大倾角(30°)中厚度前装甲和铸造炮塔技术,抗弹能力显著增加。采用独立悬挂系统和大功率柴油机,机动性能好,最大时速可达55公里。ИС-2重型坦克是为了对付德国“虎”Ⅰ式重型坦克专门设计的。战斗全重46吨,乘员4人、装1门122毫米加农炮,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垂直穿甲厚度为160毫米,杀伤爆破弹最大射程为14?6公里。这种坦克的防护力很强,车体装甲厚度为90~120毫米,最大时速为37公里。美制M26“潘兴”和M46“巴顿”的战术技术性能大体相当。以M26为例,战斗全重41?9吨,最大装甲厚度120毫米,装有1门90毫米加农炮,配有曳光和高速两种穿甲弹,在914米距离上穿甲厚度分别为122毫米和199毫米;在1829米距离上穿甲厚度分别为106毫米和156毫米,最大时速48?3公里。敌我双方坦克性能各有所长,大体相近。但由于我坦克数量少,加之没有制空权,所以入朝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志愿军装甲兵没有被困难吓到,他们立足敌强我弱的实际,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周密运筹作战计划,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给了敌人以沉重打击。
稳扎稳打,初露锋芒
志愿军装甲兵进入朝鲜后,首先遇到空中威胁和地面难行两大难题。美国空军掌握朝鲜战场的制空权,其飞机肆无忌惮地在我后方狂轰滥炸,由于志愿军防空力量薄弱,白天行军危险性很大,只能利用夜暗或不良天候开进。而朝鲜地形山多,道路崎岖狭窄,不便于坦克部队快速机动。志愿军装甲兵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按时到达集结地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64912.html
相关阅读: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