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轴线上的乾清宫是一座大殿,华丽巨大,巨柱高堂。可它不是议政的宫殿,而是明清时期的皇帝寝宫。虽然能够容纳下成百上千人,乾清宫却只是明清皇帝一个人的寝宫。
既然是皇帝睡觉的地方,安全保卫工作就是最首要的。为了防止有人在皇帝熟睡时行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刺客不知道皇帝睡在什么地方。因此乾清宫在后面设有暖阁,共有9间。每间又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设床3张。整个宫殿一共有27张为皇帝准备的床位,供皇帝自由选择。皇帝每天随机挑选床位,从不外泄。这下一来,刺客就犯难了。他总不能在乾清宫中到处这是没被杀死的嘉靖皇帝的"标准像"。乱转,逢人就问皇上在哪张床睡觉吧?但是皇帝都很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总要宫女来伺候,就是睡觉也离不开宫女服侍。因此乾清宫的床位设计对皇帝的贴身宫女们来说是透明的。她们很清楚皇帝每次睡在哪张床。
那,万一皇帝的贴身宫女起了杀心,怎么办?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1542年11月26日)晚,明朝嘉靖皇帝朱厚?和端妃在乾清宫饮酒。端妃是朱厚?非常宠爱的妃子,长得非常漂亮。朱厚?经常在后宫与她饮酒狎欢。二十日晚,嘉靖皇帝喝得酩酊大醉,被端妃扶上床,睡得一塌糊涂。看到皇帝熟睡后,端妃给朱厚?掖好被子便去了别间屋子,以便皇帝能够睡个好觉。
二十一日凌晨,紫禁城里青烟缭绕,乾清宫一片死寂..黑暗中,一双柔弱的宫女之手将一个绳索慢慢套在了皇帝朱厚?的脖子上,一旁有宫女猛地拉紧绳索!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宫女自发的谋刺皇帝事件揭开序幕。
谋逆的宫女是以端妃贴身宫女杨金英为首的16人小团体。她们偷偷从仪仗上取下丝花绳,仔细搓成一条结实的粗绳。为此,这些宫女担了很大的心,花了多少心思啊。有了粗绳了,杨金英瞧准了嘉靖皇帝临幸主子端妃的机会,召集同伴下手了。嘉靖睡熟端妃离开后,藏在一旁窥视的杨金英等16个宫女围到了朱厚?的床边。
根据日后公布的谋刺案情,她们是这么作案的:先是杨玉香把那条粗绳递给苏川药;苏川药又将拴绳套递给杨金英。另一边,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姚淑皋一手蒙住朱厚?的脸,一手紧紧地按住他的前胸。接着,王槐香按住朱厚?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第三步,杨金英给皇帝拴上绳套,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去拉绳套。只要姚关两人一用力,朱厚?就要归天了。千钧一发时可,绳索卡住了,不管姚关两人怎么用力,绳结就是不能收缩。朱厚?在床上"呜呜"挣扎,难受,但没有死去。原来,杨金英事先给粗绳打结的时候,不小心系成了死结。
刺杀是一件对心理素质要求很高的事情,谋刺皇上对行刺者的心理要求就更高了。心理脆弱的人是做不了刺客的。现在,谋杀嘉靖皇帝的计划出现了变故。众人心慌气躁起来,就在谋杀僵持无果,人心浮躁的时候,其中一个叫做张金莲的宫女最先退却了。她天真地认为绳索怎么都勒不死朱厚?是因为他有神灵的佑护。张金莲慌忙跑出去报告了方皇后。
方皇后听报,顾不得穿戴就带着一大帮宫女跑到乾清宫来救驾--来不及、制度也不允许皇后召集宫外的大臣来救驾。来到寝宫,里面的端妃还在睡梦之中;杨金英等人听见外面涌入大批身影,情知败露,大为惊恐,四散而逃。慌乱中,方皇后还被姚淑皋打了一拳。宫中乱作一团,来人越来越多,最后16个宫女悉数被捉。嘉靖皇帝朱厚?侥幸生还。
这次眼看就要将嘉靖皇帝送上黄泉路的谋逆事件,史称"壬寅宫变"。
事后,众人围着昏迷不醒的朱厚?慌乱成一团。方皇后冲上去解开25 朱厚?脖颈上的绳子,让人灌水催醒。朱厚?醒转过来的时候,糊里糊涂的端妃才慌张地跑过来。方皇后早先就与端妃有仇,现在刚好借题发挥,落井下石,将绳子掷在端妃的脸上厉声指责端妃大逆不道,谋害皇帝。元凶是自己的贴身宫女,自己又迟迟未到,端妃百口莫辩,眼巴巴地看着朱厚?。朱厚?虽然醒过来了,但脑袋还迷糊着,没有分清楚东西南北呢,根本不能判断当前的对错。方皇后就趁着朱厚?尚未清醒,撇开端妃,下令严刑拷问被逮宫女。朱厚?没有反对,就等于默许方皇后给案子定的性(端妃参与了谋逆),让方皇后的意见主导了案子的审讯过程。
朱厚?快要被勒气绝的时候,御医们匆匆赶来。因为害怕用错了药而获罪下狱,大家一筹莫展,不敢开方子。结果还是太医院使许绅冒着万死,给朱厚?下了一味猛药。过了三四个时辰,朱厚?吐出数升紫血,才能缓过神来,能清楚说话。事后,许绅因为救驾有功而"赐赍甚厚",但不久他便得了重病。许御医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吩咐家人说:"?曩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原来这位许御医还在为当天的紧急用药而后怕,简直是怕死的。
话说司礼监对16名宫女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最后得出了以端妃曹氏、宁嫔王氏、杨金英为首犯的弑君团体。杨金英曾因为一点小事被朱厚?责骂,差点被推出去杀死。端妃求情,才救下杨金英的命来。司礼监题本中记录的杨金英的口供称:"本月十九日的东梢间里有王、曹侍长在点灯时分商说:"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可能当时抄漏了一个"他"字,或有意避讳)"最终此案以曹氏、王氏主谋,杨金英主凶定案,"杨金英等同谋弑逆。张金莲、徐秋花等将灯扑灭,都参与其中,一并处罚"。根据司礼监的审讯结果,朱厚?下圣旨说:"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你们既已打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其族属,如参与其中,逐一查出,着锦衣卫拿送法司,依律处决,没收其财产,收入国库。陈芙蓉虽系逆婢,阻拦免究。钦此钦遵。"刑部等衙门执行后回奏:"臣等奉了圣旨,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陈寅等,捆绑案犯赴市曹,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尸枭首示众,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到时均依法处决。"最终,此案株连了相关各人的家族,抄家灭族。
这场宫廷变故就这么过去了,方皇后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方皇后因为救驾最快最用力,受到封赏最多。方皇后父亲由平安伯晋封为平安侯。老人家因为女儿的功劳而封侯,可谓是明朝空前的恩赏了,足见朱厚?一开始对方皇后救命之恩的肯定和感激。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厚?总觉得这件事情有蹊跷,定得太仓促了。念及与端妃往日的情分,朱厚?认真思考起当晚的谋杀案来。他仔细诘问端妃周边的宫女,得知端妃事先对谋杀案并不知晓,显然是被冤杀的。他判断,这是一件相当简单的宫女自发的叛逆事件,没有后台,和端妃、宁嫔没有关系。方皇后主导这样定案,显然是公报私仇。被愚弄的朱厚?要惩罚方皇后,可又认为方皇后毕竟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不忍加害。于是皇帝与皇后有了隔阂。嘉靖二十六年,后宫发生了大火。朱厚?当时不在大内,当太监们来报称大火已经烧到了皇后宫院时,朱厚?不允许人们去救火。据说他还自言自语说:"真是报应不爽,那东西喜欢害人,今天是在劫难逃了。"大火灭后,方皇后被严重烧伤,奄奄一息。朱厚?也拒绝看望皇后。方皇后很快就死了。朱厚?是个很矛盾的人,又想起方皇后生前的种种好处来,亲自给她定谥号为孝烈,预定的葬地取名为永陵。
"壬寅宫变"就此完全结束。因为事涉宫闱隐秘,明朝政府对此极力掩盖。史籍资料很少记载。官府三缄其口,结果造成民间各种说法不胫而走。这次宫变成为了明代宫廷的一桩疑案。
"壬寅宫变"的凶手和过程都相当简单,能引人遐想和民间热议的就是原因了。如果说杨金英是因恨生变,那么其他宫女为什么参与弑君呢?为什么整件事情预谋准备多日,没别人告发呢?
第一种说法也是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壬寅宫变"是由于嘉靖帝为修炼悟道虐待宫女导致的。这一切还得从朱厚?迷信道教说起。朱厚?原本是兴王,以藩王身份入主大统。兴王家有宠信道教的传统。嘉靖二年西北大旱,秋天南边又发生水灾,朱厚?对天灾一筹莫展。太监崔文趁机上奏称道教方士的打醮可以禳祸。朱厚?于是召见了方士邵元节在宫中设坛,又挑选了二十个年轻太监穿上道士服装,学习诵经等事。紫禁城的乾清宫、坤宁宫、西天厂、西番厂、汉经厂、五花宫、西暖阁、东次阁等地方陆续建起了道坛,宫中俨然成了一座大道院。道教仪式对消除天灾是否有27 效不得而知,但朱厚?却从虚幻复杂的道教仪式中找到了精神慰藉。之后他几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修仙悟道上了。
皇帝宠信道教,如果仅限私人行为,有所节制,也无可厚非。可朱厚?的宠信道教扩展为了国家行为。首先,他让明朝的天下染上了浓厚的道教宗教色彩。为了宠道废佛,朱厚?毁去金银佛像169座,佛教金银器物1300多斤,当街焚烧。道士在嘉靖年间地位崇高,道教开始涉足政治。道士邵元节、陶仲文、段朝用、龚可佩、胡大顺等先后被封为朝廷大员。朱厚?滥行斋醮,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朝廷政事无论大小朱厚?都向神仙请示,不灵验就请示再三;若灵验就大肆酬谢神仙的恩典。朱厚?逐渐发展到不再上朝,终日斋醮而已。其次,明朝的人才选拔制度也被道教色彩所笼罩。朱厚?看一个人,不是考察他的政绩,而是看他写"青词"(祷告神灵用的,写在一种青藤纸上的词)的能力。夏言首先因为青词写得好而当上了内阁首辅。于是,钻研青词的写作就成为一些看风使舵官员的必修课。后来,严嵩因为写了两篇精彩的文赋而受到嘉靖的赞赏,由礼部尚书拜为武英殿大学士,参与军机,最后掌握了大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55897.html
相关阅读: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