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有很多“能打”的国军将领,比如薛岳,比如卫立煌,比如杜聿明,比如张灵甫。其实,傅作义也位列其中。
提到傅作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和平解放北平”。这件事,几乎成了傅作义的一个标签。可是傅作义还有另一个标签,那就是“五原大捷”。
在这场与日军硬碰硬的激烈肉搏战中,傅作义不惜巨大的伤亡,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并击毙了日军的一只中将。此战之后,举国欢庆,扬眉吐气。
这场“五原大捷”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可以从一个细节中看出端倪:此战结束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了傅作义一枚“国光勋章”。这种勋章有多宝贵呢?到抗日战争结束为止,这种勋章一共只授出了两枚。另一枚授予的是蒋介石。
现在,你可以看出“五原大捷”的分量了吧?
在以保存实力为第一准则的“非嫡系”国军将领中,傅作义是真心抗日的。为了抗战,他甚至可以不惜血本。比如在“五原大捷”中,很多连队都是伤亡过半。
同时,傅作义还与同属国军序列的“八路军”关系搞得很融洽。大家是兄弟部队,都是为国家、为民族打鬼子的,本该如此。
傅作义不但与八路军的将领书信来往,有时候还请驻防在附近的八路军将领一起聚餐。当然,不管书信还是聚餐,谈的都是如何带兵、如何抗日的大事。
傅作义对于八路军的纪律严明非常欣赏。于是,在自己的35军中,他也颁布了《十项纪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借鉴了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时,傅作义认为八路军的纪律严明,主要是因为部队中有政委,是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于是,他也在各级部队中设立了政治机构,以做好官兵的政治思想工作。
眼看着傅作义越学越像八路军,他的老领导阎锡山酸溜溜地发话了,声称傅作义“把队伍带得赤化了,35军已成为七路半了……”
傅作义一笑了之,并没太把老领导的话当回事儿。
抗战胜利后,傅作义本来是想辞去军职的。但四次辞职报告,都被打了回来。于是,他只好带领这支“七路半”军与原来的“八路军”为敌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47260.html
相关阅读:盘点:当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贵的书籍
朱元璋为什么又叫朱重八?
刘秀兄弟刘?结局是什么 刘秀的祖先是谁
朱高炽诚孝张皇后简介 朱高炽元配张皇后生平介绍
刘正彦是谁?刘正彦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