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计划
日军大本营始终不想轻易地扩大战争,但在台儿庄战役期间发现在这一地区出现了大量中国军队,特别是精锐部队第20军团,认为可以组织一次大的决战,给予中国军队主力一次沉重打击,从而挫败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因此决定进行徐州会战。
4月3日,日军大本营向华中派遣军、华北方面军下达了预先号令,并将华中派遣军、华北方面军的主要参谋人员都召到东京,对徐州会战进行讨论研究。4月7日,日军大本营正式下达“大陆命第84号”命令:
一、大本营企图击破徐州附近之敌;
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以有力一部击破徐州附近之敌,占据兰封以东陇海路以北地区;三、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以一部兵力协助华北方面军击破徐州附近之敌,占据徐州(不含)以南津浦路及合肥附近地区。
同时,大本营还下达了“大陆指第106 号”的《徐州附近作战指导要领案》。
根据大本营的命令,华北方面军与华中派遣军协商后,于4月10日制定了徐州会战的指导方案。计划会战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抑留作战,对由台儿庄北进的中国军队进行有限攻势,保持接触,将其抑留于韩庄、峄县、临沂一线,同时华中派遣军以一部兵力从淮阴向西北方向推进,将中国军队牵制于徐州东南地区。第二阶段为包围作战,华北方面军以4个师团的有力兵团从微山湖以西迅速突然进攻,切断中国军队向徐州以西、西南的退路,华中派遣军将以2个师团的兵力积极予以配合,攻占徐州,围歼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第三阶段为巩固占领作战,以第2军占领兰封以东陇海路,确保占领区的安全。
徐州会战的主要任务由华北方面军所属第2军承担,因此华北方面军调整了作战序列,将第16师团、第114师团(欠1个大队)、独立混成第5旅团、战车第2大队、野战重炮第3联队、野战重炮第6联队、后备兵1个大队以及独立工兵联队等部队都加强给了第2军,使第2军的总兵力达到了4个师团又1个旅团。
4月17日,日军在济南召开徐州会战作战会议,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负责作战计划制订的有关作战课长、副参谋长以及大本营直接指导两个方面军作战的负责人作战部部长桥本群少将都参加了会议。经过这次协调会议,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分别于4月23日、24日下达了作战命令。为了就近指挥徐州会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在济南开设指挥所,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俊六中将在蚌埠开设指挥所。同时大本营作战部部长桥本群少将作为大本营派遣班对南北两个作战方向进行协调、联络和指导。
中国军队的战役指导
在取得台儿庄大捷后,追击残敌的中国军队未能挟大胜余威给予日军更大的打击,最后与日军相持于峄县以西、以南地区。有些史学家认为是追击的中国军队缺乏主动精神,行动不够果敢,但如果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军队的机动能力相当有限,又没有空中掩护,各部队随行的炮兵力量更是薄弱,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大举追击并击破日军,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
当两军形成对峙之后,军委会判断日军必定会投入增援,再发动反击。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刘斐根据当时部队的实际战斗力,认为在鲁南的作战应从目前的追击态势改为机动防御,除以少数部队和日军保持接触外,主力应集结在有利于机动的地区,再相机出击。同时应缩小战场正面,主动撤至运河沿线布防,控制强大的预备队于徐州以西,以便可以灵活地应付各种情况。
蒋介石虽然同意刘斐机动防御及运动战制敌的方针,但在具体的兵力部署上却又不愿意放弃现有要点,甚至要求一线部队进行持久防御的部署--这显然是受了台儿庄大捷的鼓舞,与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的总战略是背离的。
而第五战区又与军委会收缩防线,控制强大机动兵力,实施机动防御的思想不同,还想仿效台儿庄的成功经验,主张将主力投入一线,正面吸引牵制,侧翼进行主要攻击,力求以攻势作战歼敌,从而达到防御的目的。
平心而论,刘斐的方案最符合当时中国军队的实际情况,但无论是军委会还是第五战区,都受到了台儿庄大捷的影响,高估了自身力量。4月23日,军委会将与第五战区的想法结合折中,出台了《徐州会战作战指导方案》,首先是攻势歼敌(这是第五战区的想法),但增加了在不得已时进行机动防御(这则是军委会的意见),而主要作战方向还是在鲁南。而受到台儿庄大捷的鼓舞,军委会又向第五战区增派了46军、60军、69军、22军的50师、骑兵第9师、骑兵第13旅等部队,希望再来一场辉煌胜利。这样一来,第五战区的总兵力由战役初期的29个师猛增到64个师又3个旅,约45万人。第五战区根据作战指导方案,将所辖部队按照作战地区分为鲁南兵团、鲁西兵团、淮南兵团、淮北兵团和战区总预备队。鲁南兵团是绝对主力,包括第20军团、27军团、第2集团军、第22集团军、第46军、第51军、第60军、第69军、第75军、第50师、第93师、第110师、第139师、骑兵第9师、骑兵第13旅等部队。
军委会对第五战区的部署及预定作战行动基本同意,但还是对集中使用兵力和控制机动兵力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
这样一来,在战略上,日军是进攻,消灭在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并占领徐州;而中国军队则是防御,消灭进攻徐州的日军,保卫徐州。但在战役思想上,双方却都是采取的攻势作战,而且都是以迂回包围的行动来围歼对方。
徐州会战的最后阶段,就是在这种以攻对攻的局面下开始了。
外围激战
日军第2军在台儿庄之战后,兵力得到了很大加强,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便将第114师团的4个大队和16师团的1个大队配属给第10师团,将独立第5混成旅团的2个大队配属给第5师团,并用114师团接替了第5师团第8旅团的后方防务,这样就使一线的兵力大大加强。
4月10日,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将指挥所前移到枣庄,以便就近指挥。从18日起,兵分三路开始攻击,以步兵第33旅团为基干的濑谷支队为右路,沿枣(庄)台(儿庄)铁路向台儿庄进攻;以步兵第8旅团为基干的长濑支队为中路,向兰陵镇、甘露沟、禹王山进攻;以由第5师团转隶的以步兵第21旅团为基干的坂本支队为左路,向向城、四户镇进攻。日军3个支队并列推进,但遭到了中国军队极为顽强的阻击,直到4月底,只前进到兰城店、禹王山、泥沟一线,在多处要点都是多次反复争夺,尤其是在禹王山一地,来自云南的60军与日军苦战18个昼夜。禹王山位于台儿庄东南约10公里,濒临运河,东依锅山、胡山、黄石山与运河右岸之王母山连成一气,以北为古梁王城,形势险要。是运河北岸的制高点,因此成为双方所必争之地。
4月30日,日军攻上了禹王山,守军1086团3营多次反击,均未奏效。当晚,1086团投入预备队1营3连展开反击,3连以排为单位,1个排接1个排进行波浪式冲锋,最终冲上山顶,全连伤亡近百人,但总算是夺回了山顶制高点。此后1086团不断向山顶投入预备队,3连就先后补充过两次完整的新兵连,前后总兵力达450人,伤亡310人,撤离时只剩下140人!60军在禹王山以及此前蒲庄、辛庄一线战斗中,总共阵亡约5000人,伤约9000人,伤亡高达三分之一。要知道60军全部法式装备,武器精良,士气旺盛,训练有素,是第五战区各部队中的翘楚,却没有用在与敌决战决胜的地方,在禹王山的山地防御中,付出如此巨大代价,实在令人痛心。
日军不仅在中国军队顽强的正面阻击下,进展迟缓,而且后路也经常遭到中国军队袭击,与后方联系经常被切断,尤其是右路的濑谷支队处境更是危险,因此师团长矶谷廉介于4月28日将刚刚配属的第16师团第19旅团为基干的草场支队,在濑谷支队右翼投入战斗,但进至金陵寺、白山西一带就遭到中国军队第110师、30师的顽强阻击,同样无法继续前进。
第10师团在中国军队顽强抗击下,难有进展。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虽然早在3月31日就来到汤头镇,后又将指挥所前移至义堂集,但由于第5师团要担负守备青岛及胶济铁路,大量兵力被用于守备任务,无法抽出兵力来发动进攻。直到4月中旬,才得到了独立混成第5旅团以及113师团总共5个步兵大队的增援,于是板垣征四郎便将这些部队用于后方守备,而将以第5师团第9旅团为基干的国崎支队抽出来作为进攻部队。4月16日,国崎支队开始向临沂推进,经3天激战于19日攻占临沂,24日又攻占郯城、马头镇,但随后便遭到了中国军队第52军的顽强阻击,不久位于涝沟的46军也向国崎支队侧背发起猛烈反击,切断国崎支队的后方补给线,使其弹药粮食难以接济,同时在52军和46军的两面夹击下,即便是在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中也算得上是精锐主力的国崎支队也再难向前推进,而且伤亡惨重,至4月底,各中队伤亡都在60%-75%,每个联队的实际兵力甚至都不到1个大队!
日军的战略架构,北线以济南与青岛作支撑点,以津浦铁路与青岛至临沂作为两条攻击轴线。南线以蚌埠与淮阴作支撑点,以津浦路南段与扬州、南通至淮阴、阜宁作为攻击轴线。在东侧的陇海路会师之后,再分南、北、东面向徐州实行夹击。乍一看,有主有次,设计周详,不失为一个理想的计划,但仔细一推敲,就不难发现其中问题多多了。第一,日军的计划充满了对中国的轻视,轻视对手其实就是轻视自己。老子说:祸莫大于轻敌。由这个错误的定位开始,战略战术的错误就在所难免了。日军妄自尊大,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对中国军队的抵抗意志选择性失明。战争就像狮子搏兔一样,即使猎物再小,也要全力以赴。这也就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所强调的“慎始”吧!也就是说,兴师前先要庙算。庙算要有所根据,那就是****,而****要靠间谍取得。但日军因为太过自大,“庙算”与“用间”自然也就一概全免了。兵力部署上出现严重的错误,所投入的兵力与战场幅员极不相称,一开始就是一着坏棋。日军似乎对中国军队的部署与兵力根本不在乎,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如在最后的徐州会战中,认定中国军队是向西撤退,不惜从南、北、西三面调集了10个师团的重兵,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次,日军在用兵上最大的败笔是南北两个战场不能相辅相成与相互策应。在两淮、淮阴、阜宁、临沂与台儿庄等各次战斗中,都分别遭到被割裂而导致被各个击破。因为用兵分散,就不能形成重点,这并不能归咎于战场所涵盖的面积太大,或南北的地形和气候差异太大,因而限制了兵力的集中与发展。这暴露了其兵力结构上的脆弱性,给了处于内线的中国军队以可乘之机。无论兵力组合还是战力结构,中国军队都远不如日军。但从战场的结构上看,中国军队却能充分利用战场形势,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后来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大将,在回忆录里说:徐州战场的幅员广大,日本的兵力小,想在徐州包围中国军队,兵力是明显不足。
日军的作战指导与计划,最后都不能真正落实,即使在纸面上,也不够客观,计划中都靠着侥幸的心理来应对可能的变故。所遂行的手段与设定的目的也不相称,所以到了后来,都无法真正落实。孙子说: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日军显然不懂得这个道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34730.html
相关阅读: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