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清廷对待义和团究竟是什么态度?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典故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态度

  一、清政府的两面手法

  面对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和八国联军的进犯,清廷内部在应采取怎样对策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军机大臣王文韶、户部尚书立山、兵部尚书徐用仪、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认为无力与八国同时开战,主张坚决镇压义和团,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求得帝国主义各国的谅解。军机大臣荣禄虽然抱病在床,仍连上七道奏折,要求清政府“赶紧剿办,以清乱萌,而杜外人借口”。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地方督抚同意这种意见。这一派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端郡王载漪,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等顽固大臣由于守旧恶新,加之在“废立”问题上与列强有矛盾,所以主张招抚,企图用统编的手法来约束和控制义和团,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际,清政府内部的两派意见更加对立。主剿派坚决要求镇压义和团,反对与帝国主义开战。他们连上奏折,提出“治乱国用重典”的镇压政策,对义和团务求“要株净尽”。主抚派积极主张对外宣战,要求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抗击外国侵略,他们虽怀着争权夺利的目的,但他们利用人民的反侵略热情,在舆论上得到普遍支持。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书翘等在5月29日的密折就反映了这种倾向:“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因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断之气,化私忿为公义,缓急可持,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这一主张得到从中央到地方众多官吏的支持。因为人们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情和支持义和团的爱国行动,希望在国难深重之时,通过招抚义和团,同仇敌忾,共同御侮。在慈禧召开的四次御前会议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面对朝臣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慈禧太后最初在和战、剿抚问题上举棋不定。她既怕镇压义和团会激起更大的反抗,又怕招抚义和团得罪帝国主义。她一会儿批准发布《禁拳章程》,不准练拳,严令“查毁揭帖”;一会儿又派人“宣抚”团民,剿抚不定。6月10日,慈禧采用刑部尚书、顺天府尹赵舒翘等人的建议:“抚而用之”,下诏褒奖义和团为“义民”拿出10万两银子、2万担米作为义和团的经费,派庄亲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统带义和团,在庄王府设坛挂号,将所有团民重新登记造册,凡挂号者名为官团,称“奉旨义和神团”;制订《义和团团规》,要义和团听命于朝廷,如有违背者,以“伪团”论处,从而进一步欺骗和控制义和团。慈禧之所以接受“招抚”义和团的主张,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害怕人民把反抗的矛头指向她的反动统治。1900年6月,义和团势力大发展,北京的大街小巷布满了义和团民,这时的慈禧想跑不能,想剿不堪,只得采取“以抚为主”的策略,承认义和团,以逃脱人民对也的惩罚。她自己也曾经说过:“我若不是多方委曲,一面稍稍的迁就他们,稳住了众心,一方又大段的制住他们,……更不知道闹出什么大乱子”。她怕的正是义和团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大乱子”。

  2、企图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排除列强对她“废帝立储”的干预。慈禧在囚禁了光绪帝之后,想彻底废了他,而改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隽为“大阿哥”。她曾借光绪之口下了一道谕旨,假传光绪帝身体有恙,申明“京外如有精通医理之人,即著内外臣工切实保荐”。谕旨一下,国内并无一人上奏举荐。但是,洋人却当了真。当慈禧说光绪之病日重一日时,各国公使竟然纷纷要求派医生看病。法国医生经过诊视,宣布光绪并没有病,慈禧谋害光绪帝的意图被揭穿了。但是,慈禧并不甘心。1900年1月24日,召集王公大臣于仪鸾殿,出示一道由光绪皇帝签署的“上谕”。上谕的大概意思是,光绪自己没有子嗣,并且又因身体原因无力处理国家事务,所以要选一个近支宗室溥隽做皇子,作为同治帝的继承人。慈禧原本信心十足,到时准备酒宴,由李鸿章出面邀请各国公使入宫庆贺,一切都将迎刃而解。但是,各国公使一致反对光绪让位,拒绝到时入贺。慈禧废光绪立溥隽之事传出后,上海电报局局长经元善,联络绅商1230多人,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黄炎培等联络海外华侨,号称10万,联名上书,通电反对。因此,慈禧“己亥建储”的计划在国内外的一片反对声中化为泡影。慈禧下令逮捕经元善,经元善在英国教士李提摩太的保护下逃往澳门。

慈禧及顽固派官僚“废帝立储”的阴谋受到帝国主义的干涉,这件事始终令慈禧太后对洋人耿耿于怀,有时使她怒火中烧,他们想利用义和团报复帝国主义,排除列强的干预,达到废光绪立新君的目的。6月16日,慈禧太后召开第一次御前会议,商讨对策。再次重申停止镇压义和团,如果列强继续进兵,就不惜开战。第二天,慈禧太后接到了列强索要大沽炮台的奏报,以及要求她归政的照会,使她更加不满。所谓“要她归政”纯粹是载漪制造的阴谋。

自从戊戌政变后,列强要求慈禧太后归政之说时有耳闻,载漪为了儿子能够早日当上皇帝,抓住权力欲与猜疑心极重的慈禧的弱点,煞费苦心地伪造了一个列强“归政照会”,派遣江苏粮道罗嘉杰之子于午夜呈交荣禄。荣禄一见,信以为真,于是呈给了慈禧太后。这让她十分恼怒,声称“不能再为容忍”,决心借用义和团的力量报复洋人。当天召开第二次御前会议,欲强行宣战,遭到光绪帝等主和派的反对。慈禧太后只好下令死守大沽,并命各省督抚调兵驰援北京。19日,召开第三次御前会议,决定派王文韶、许景澄等人前往使馆,要求各国公使劝阻联军,但未能成功。

随后,大沽沦陷的消息传到北京,慈禧太后立即召开第四次御前会议,在与列强的战争已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决定对外宣战。21日,清廷发布“向各国宣战谕旨”。

  3、阴谋借用帝国主义之手屠杀义和团,以解除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威胁。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慈禧在帝国主义和义和团之间投机取巧:一方面承认义和团,并向八国联军宣战;另一方面又讨好帝国主义,随时准备投降。1900年5月底,英、美、法、德、意、俄、奥、日组成八国联军,侵入中国。6月21日,清政府发布宣战谕旨,命令各省督抚招抚义和团,“借御外侮”,说什么“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慈禧太后及其主战派在八国联军逼近京城的关键时刻,敢于组织军队与团民和八国联军决一雌雄,决不是偶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产物。宣战的奥秘在于,其一,可借义和团“刀枪不入”之术与洋人放手一博,如能一举成功,固然是上上之吉,可吐洋人屡屡干涉她废帝立储的怨气。如果不成,也可借口抗击八国联军,将义和团力量引出京城,免遭祸起肘腋之虞;其二,诏书并没有指明向哪国宣战,也根本没有送达任何国家,只是内部传达,即使战败,也为求和留下了一个伏笔;其三,诏书借大小臣工合谋,借光绪帝之名颁布,即使战败,替罪羊的人选问题总能解决。宣战对慈禧太后而言,可谓是一箭双雕。

  虽然已经宣战,慈禧太后又暗中进行投降活动,随时准备跟帝国主义妥协。宣战后第四天,慈禧太后看到各国没有逼她交权的动静,态度就改变了。下令停止攻打使馆,并派人商议和局。她在回答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反对与洋人开战的电文中,表白了迫不得已的苦衷,“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并表扬李鸿章等人主张剿灭义和团,与帝国主义和好的意见是“老成谋国之道”。宣战后的第八天,即6月29日,她命驻外公使向各国解释说:“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保护不及,激成大祸。”并表示,对义和团“设法相机,自行惩办”,“理仍严饬带兵官照前保护使馆”。7月3日,清政府直接向俄、英、日等国发出乞和的“国书”。此后,又向盛京等地将军下令:“如有战事,仍应令拳手作为前驱,我则不必明张旗帜,方于后来筹办机宜可无窒碍。”清政府战时让拳民作“前驱”,借帝国主义之手屠杀义和团,不张旗帜又为他们投降帝国主义留下后路。清政府承认义和团是阴谋,对外宣战是骗局。八国联军大规模入侵中国后,慈禧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反动嘴脸暴露无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34678.html

相关阅读:刘正彦是谁?刘正彦生平介绍
刘秀兄弟刘?结局是什么 刘秀的祖先是谁
盘点:当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贵的书籍
朱高炽诚孝张皇后简介 朱高炽元配张皇后生平介绍
朱元璋为什么又叫朱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