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知青憾事:因繁重体力劳动无法正常复习没能考入名校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野史秘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但我们新知青,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很多人无法正常参加高考复习,我虽然考取云南民族大学,却而失去读名牌重点大学的机会,失去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我们却赢得了精神财富。

知青重聚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李永勤,原题为:《难忘的知青生活》

上个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大一部分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都有着近似相同的心路历程,都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境遇,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难忘的知青生活就象电影一样时常播放着酸甜苦辣的生活岁月……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在那轰轰烈烈的年代里,1977年9月7日,我高中刚毕业,肩负着家人的重(嘱)托,随着全楚雄城的知青,胸前佩戴大红花,从楚雄一中大操场出发,义无返顾踏上了下乡之路,我们被安排到云南省楚雄市富民镇枣子园村当知青。

汽车顺着乡间公路将我们这批十六至十八岁的热血青年送到了枣子园。农村正值秋天,赶上秋收秋抢收抢种,烈日当头,一望无际稻谷金黄一片,在微风吹动下,卷起了金色稻浪,大家被眼前的丰收在望的情感动了。这是一个标准的知青户,我们作为77届楚雄卫生系统知青户,共六男六女,十二人组成了大集体户。和我们同处一村的还有楚雄卫生系统75届知青。男知青被分配到小学校旁边的平房居住,女知青却的老知青同处一栋楼,分南北两间各3人居住在老户下,居住环境一般,但很潮湿,以至于现在人们女知青都不同程度地落下了风湿病。在们居住的院落内还有上下两个院子,看上去还宽敞。隔壁是一位长期在枣子园村小学任教的小学老师居住。之后就是楚雄州人民医院下派的带队老师,指导我们熟悉枣子园村劳动环境和生存环境。这是一个依山旁水的自然村,我们居住的院落外,有村中大坝和坝旁公用马蹄井,大坝四周树木环绕,清新、秀丽,再往下就是一望无边的大片稻田了。当年由于扑灭血吸虫有功,此村树为全国防治血吸虫的标兵示范村。

虽然我们当学生时就经常参加各种劳动如:挖防空洞、挖操场、到楚雄总站学工、在学校的“尹居屯”农场锻炼等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劳动锻炼才刚刚开始。伴随着《我们村里的年青人》的老歌,紧张的秋收开始了,秋天清晨六点多钟,我们用过了早餐,乘着清晨凉爽,早早地下田收割稻谷,知青们收割着金灿灿的稻浪,一天下来,脸晒红了,双手被稻尖割的一道道小口,又痒又痛,秋收艰苦的任务就是要将收割的稻谷运回。傍晚还要和村民一起收油菜、榨油。那是抢收进入了后期,劳动一直进行到下午一点多才收工吃饭,下午要干活到七点钟,这时早己是饥肠漉漉,知青年代总是感觉到吃不饱。晚上,大家感到都已经累散了全身的骨架似的。

迎风雪严寒修理地球,顶烈日酷署洒青春热血,在他乡同吃一锅粥。下乡第一年,我和其他知青一样都享受有国家的政策补贴,每月八元钱,半斤油(第一年才有),买适量大米,我们将国家供应的大米买好后运送回家,沿着弯沿田间小道,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前行,右肩被压的红肿起来,马上转到左肩上去,汗水湿透了全身,汗水浸着红肿的双肩更是火辣辣地痛,我知道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那时我是知青户长,要考虑大家正常的生活,知青大集体户其中一人要留守做饭,知青户的厨房设在男知青点,我们做钣要到离男知青点很远的地方马蹄井——挑水,晚饭后大家还要辛苦地栽菜、跳水浇知青户的菜园。时光过得很快,大家在浇菜水日同时也兴高采烈地到隔路的大沟里捉摸鱼虾和田鸡,作为知青户的补充菜肴。

农业学大寨的光辉,照遍全国红彤彤一片。令我终生难忘的是那时知青与生产队社员同工却还要按劳动情况记学大寨公分。不论男女知青,从摘稗子到分水田栽秧,都是我们与村民同工同酬记大寨公分。知青户前是村晒场,晒场旁是村支书和村长、会计办公室,会计兼任记分员则更多时间在家办公。我们知青新户虽然和枣子园相片融洽,但村里还是对新来的知青严格教育,对新知青加以重担。对老知青认为他们已经教育好,煅炼得差不多了,把眼光放在重点教育帮助我们身上。为了防止我们少干活,硬是将村路这边离水源较远的烤烟地分配给我们知青户,那时每天10小时的劳动,挑水浇烤烟,红肿的双肩加劳累已经使我们无法动荡,知青的艰辛生活可见很艰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13142.html

相关阅读: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