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朱熹教子的故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故事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南宋着名的学者朱熹,有一天把儿子朱在叫到面前,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地说:“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老待在家中是不行的,你应该离开我到外地访求名师,以便使自己的学问更有长进。”
  
  朱在听后,大惑不解,就说:“我经常看到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向您求教,我也曾多次听人说您是当今最有学问的人,为什么我还需要离开家另求老师呢?”
  
  朱熹说:“你还年轻,不懂得这其中的道理,让我先从自己的经历说起吧……”
  
  原来,朱熹的父亲朱松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在朱熹刚会说话时,他就教儿子认识自然景物,并学习儒家经典。后来朱松因反对秦桧的投降卖国政策被逐出朝廷,不久含恨病逝。临终前朱松把儿子叫到面前说:“你一定要努力上进啊,胡原仲,刘致中,刘彦冲三人学识渊博,根基深厚,才学远在爹之上,我死之后,你一定要前去拜他们为师。”朱熹遵从父亲的教诲,后来徒步数百里求访名师,从而使学问大有长进,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在生活方面,由于父亲朱松早逝,全靠母亲一人劳作维持生计,所以生活非常清苦,常常没有饭吃。后来朱熹做了官,并成了有名的学者,仍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有时要向人家借贷才能维持生活。许多年轻人慕名远来求教,朱熹也只能拿豆麦干饭和青菜汤来招待他们……朱熹的回忆使朱在受到很大启迪,朱熹又说:“一个人老待在家中,很容易被生活琐事缠住,并被亲人的温情所牵绊,这样就很难在学问上有长足的进步。自古以来,都是名师出高徒,光靠父母教诲是不够的。即使父亲的学问再大,只凭父教子学,也难以育出英才。
  
  因为父母很难做到对子女严格要求。因此,你还是应离我膝下,千里求师才对啊!一个年轻人,不到外面吃点苦,是不容易长进的。”
  
  朱在听完父亲的解释,渐渐地明白了父亲的用意,过了几天,他就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去了。儿子临行之前,朱熹又想到:孩子独自在外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甚大,他连夜提笔书写了一段话,专门告诫儿子要慎重交友,大意说:与他人交往,特别应当慎重选择朋友,虽然都是同学,但也不能没有亲近疏远之分。谁亲谁远应当先向先生请教,听从先生的指导。大体说来,为人敦厚、忠诚、讲信用,又能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人,就是有益于自己的好朋友。那些谄媚奉承、轻薄放荡、粗野傲慢,教唆他人做坏事的人,就是对自己有害的坏朋友。这些你必须牢记于心,万不可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放松警惕,堕落进“小人”的行列,到那时候,即使有再贤良的师长,也没有办法救你了。
  
  朱在谨记父亲的教导,外出求学,进步很快,终于学有所成,后来官至吏部侍郎。
  
  读故事,悟道理
  
  要想使自己的学问有所长进,就要不断努力,虚心向名师学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91033.html

相关阅读:许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孙武斩杀吴王爱姬是何居心?孙武练兵杀姬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则
蔡伦和造纸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