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宋代不断削弱相权 为何仍出权相?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典故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在古代社会,宰相是仅次于皇帝的重要角色。宋代以前宰相地位颇为尊荣。但有宋一代相权却削弱很多,同时又出现过不少权相,这是值得深思的反常现象。

  一、赵宋相权去哪儿了?

  唐代本设有三个中央机构(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三省长官实为宰相,掌管国家最高权力。

  宋代也有三省,但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单独取旨,称政事堂;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之外,两省长官不再预闻最高命令。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较之唐代,宋代的相权由此在五个方面产生了弱化——

  1首先是决策权的弱化

  据《续资治通鉴·宋纪一》记载:“旧制,凡大政事,必命宰臣坐议,常从容赐茶乃退。及(范)质等为相,自以周室旧臣,内存形迹,又惮帝英睿,乃请每事具札子进呈取旨;帝从之。由是坐论之礼遂废。”

  在唐代,所有决策均出自中书门下两省,中书省“定旨出命”,门下省审议副署;必要时三省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决断。故而,唐代最高命令实际上由宰相拟定,皇帝只是行使同意权或拍板权而已。

  自宋太祖以后,不仅废止宰相“坐以论道”的礼遇,而且取消宰相的主动决策权。凡事,宰相只是先写一刮子,提出几项意见,或拟出几条办法,呈送皇帝决定;然后再按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这便是“每事具札子进呈取旨”。宰相再不能主动决策,只是遵命于皇帝。

  2其次是军事权的弱化

  宋初,宰相的军事权曾被剥夺。涉及军事问题,皇帝只与密枢院长官商议,宰相无权过问。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知制诰田锡上奏指出:“臣闻前年出师,命曹彬取幽州,是侯莫陈利用、贺令图之辈荧惑圣聪,而李?等不知。去年招置义军,札配军分,赵普等亦不知。夫宰相非才也,则罢之可也。宰相可任,岂有议边陲,发师旅,而不使与闻者哉!”(《长编》卷30)

  可见,田锡对宰相无权过问军事颇不以为然。景德元年(1004),契丹再次大举入侵。真宗没有太祖运二府于股掌之上的统帅能力,对付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他需要二府之间的紧密协调,因此,“上每得边奏,必先送中书,谓毕士安、寇准曰:‘军旅之事,虽属枢密院,然中书总文武大政,号令所从出。向者李沆或有所见,往往别具机宜。卿等当详阅边奏,共参利害勿以事干枢密院而有所隐也。’”(《长编》卷57)

  面临战争威吓,真宗被迫承认宰相“总文武大政”的职权。此后,宰相虽然过问军事,但主导权仍在枢密院。

  3再次是财政权的弱化

  宋代的财政,由三个司掌管,三司使是最高财政长官,不受宰相节制,直接对皇帝负责。所谓三司,即为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

  在唐代,司是属于尚书六部下面的二级机构(司局级),接受六部尚书(部长)的领导。必要时,宰相也会兼领户部一个司,如盐铁、度支之类,以便直接掌管财政大权。

  而宋代,三司地位大为提高,独立掌管全国的财政,这是有意削弱宰相的职权。王安石实行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将户部、盐铁、度支三个衙门重新整合起来,统一到新设立的制置三司条例司里,欲让财政大权回到宰相手中。

  但是,司马光等人极力反对,认为财政应该由三司管,三司失职,可以换人,两府不得侵其事。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制置三司条例司也被废止。

  4再是人事权的弱化

  历来官府用人,本应隶属于宰相职权范围之内。任用什么人,提拔什么官,这是宰相管辖之吏部的事。

  而宋代,在吏部之外,另设考课院。考课亦即铨叙,对官员进行综合考评。考课院后来更名为审官院,又分为东西两院,东院负责选用文官,西院负责选用武官。此外,还设置三班院,专门管理内廷供奉及殿直官。

  这样的人事制度安排,导致机构繁杂,政出多门,同时也弱化了宰相的人事权。

  5最后是谏议权的弱化

  在唐代,台谏均为监察官。台官指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其职责是监督宰相及百官,约束行政权力;谏官指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正言,其职责是专门讽谏皇帝,纠绳皇帝的过失。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成立另一最高监察机构谏院,将原本隶属于门下省的谏官分离出来。从此以后,谏官不再是宰相下属,宰相无权任用谏官,所有台官谏官均由皇帝任命。

  设立谏官的初衷就是在于纠绳皇帝,而不是纠绳宰相,所谓“谏”是针对皇帝而言的。而让谏官脱离门下省,不再隶属宰相,反过来纠绳宰相,这样就剥夺了宰相通过谏官向皇帝进行规谏的权利。

  总之,宋代的相权之所以被削弱,一方面是由于宋初宰相范质等人主动做出让步,另一方面是由于宋太祖热衷于集权。这无疑是出于私心,害怕宰相权力过大,动摇皇帝权威,甚至觊觎皇位。权力这东西也是守恒的,相权被削弱,皇权则加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86657.html

相关阅读:盘点:当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贵的书籍
刘正彦是谁?刘正彦生平介绍
朱元璋为什么又叫朱重八?
朱高炽诚孝张皇后简介 朱高炽元配张皇后生平介绍
刘秀兄弟刘?结局是什么 刘秀的祖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