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春,河南饿殍遍野。豫中、豫南、豫东数百万的灾民开始向洛阳聚集,从此,300万河南人开始了漫漫“闯西关”之路。向西,向西,这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逃命迁徙。
河南省档案馆向本报记者展示的一份档案显示,逃荒方向大致有四个:大多数经洛阳,沿陇海线向西进入陕西;少部分南下逃亡湖北;还有一部分,北上进入抗日边区;还有极少数向东进入日占区。
河南人当时为何选择向西逃?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有礼表示,1942年大灾荒,河南人主要逃亡陕西,因为往西可以往四川、甘肃,远离战区,有广阔的大后方。当时在南边,日本人占领了武汉;在东边,黄河以东都被日军占领。日军占领的都是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豫西、豫南都是山区,豫东的经济要比豫西发达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灾民可以说别无选择,唯有一路向西。不过,逃亡陕西的主要是豫中和豫西的难民,豫北的难民则向山西逃。“豫北难民顺着陇海铁路往西逃的很少,因为要过黄河才能往西走,日本当时封锁黄河渡口,黄河铁桥也炸掉了,逃荒也要通过日本占领的黄河渡口。”
还有一个因素,历史上惯常的逃荒路线也是向西逃,有这种西逃的习惯。
三门峡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石耘一直在研究1942河南大灾荒。他说,当时豫东地区是日寇占领区,西边是国统区,西边陕西、山西没有遭遇旱灾。蝗虫在比较寒冷的地方,或雨水比较多的地方不适合生长。加上蝗虫总是成群结队地啃噬庄稼,豫西的一些山区,隐蔽性强,可能还有一些粮食幸存下来。在难民心中,向西,或许还有一条活路。
徐有礼和石耘都认为,当时难民乘火车逃难的是极少数,多数人是徒步。“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占领,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坐火车逃难的,充其量最多占总人数的1/3。当时火车数量很有限,运载效率很低,大部分是运货的,难民都是坐在货上面。当时火车时速估计只有30公里,从洛阳到三门峡走走停停估计要两天。家境好一点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车,多数人是徒步。”石耘说。
起点:洛阳
火车站人挤人
父亲挤上车弃儿被煮食
九朝古都洛阳,当时是灾民逃难的起点,也是300万逃荒者噩梦的起点。
今年82岁的寇景素老太太,其父亲当年曾任洛阳火车东站站长。提起当年洛阳火车站的场景,老人家连叹,“那不是人待的地方,每天都在死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63456.html
相关阅读: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
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