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是朝廷为挽救日薄西山的命运,推行包括兴办新式学堂在内的“新政”时期。天津府主办的北洋女师学堂,恰是于此时创建的。当年之所以注重对女子的教育,则是基于如下的认识,“因孩提之童,日依母侧,熏陶渐染,习惯自然”;且从历史来看,“古今圣贤豪杰,建大功、立大业者,往往承幼时之母教,定一生之志趣”。因此,认为“女子一端尤为家庭教育之根源,培植人才之基础”。学堂聘“品行端方,学问优裕”的翰林院编修傅增湘为监督(民国后傅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在傅的主持下,专门制定了《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章程》共分八章,首先明确,学堂“以养成高等小学、初等小学女教员,期于女子普及(教育)为宗旨”。在培养目标上,则提出“为造就师资,尤重妇德,一切
学堂监督傅增湘在主持校务一个时期后,又曾将办学情形及拟做整顿的意见呈报,称“当时(学生)投考虽多,合格较少,只取录四十余名”。傅本人又“亲往上海招考,各处闻风争至,陆续收录五十余名”。但“学生程度不齐,课程高低碍难两就”,其后不得不淘汰九名。这样,两期共有师范女生九十五名。第三期拟再招四十名,将“札饬官立五处女子小学,选择合格女生,保送来堂”。从这里的文字看,说明小学毕业,便获得入学资格,而不是像今天需初中毕业,方能报考“中师”。在教学方面,既肯定“诸生勤奋向学,进步可观”,又指出“年龄不齐,程度不一”。并提出西洋人教授体操“言语隔阂,指授多艰”,将改聘上海女教习“来津专授”,等等。至1908年,开始招收四年制的“完全科”。1910年,傅增湘辞职,吴鼎昌继任。
辛亥革命后,学堂先后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校,直隶女子师范学校,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又更名为河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五四”前后,邓颖超、刘?扬、郭隆真、许广平等,都曾在女师求学。其河北天纬路校址,现由天津美术学院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北洋女师是天津府辖下,于1904年由吕碧城等倡办的非师范性质的“天津公立女学堂”。吕碧城(1884—1943)安徽旌德人,系翰林院编修、山西学政吕凤岐之女,颇具文才。1903年,只身赴天津,被《大公报》英敛之识才聘用,诗文屡见报章。在英敛之和《日日新闻》主笔方若等的支持下,由官绅捐款,于1904年,创立了“公立女学堂”,此时,吕碧城年方二十岁。《大公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40640.html
相关阅读: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爱情传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极不但娶过俩寡妇 还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皇太极离间袁崇焕
清末高层政斗下的女活佛与白花大蛇秽居案
康熙天子为什么叫“玄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