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一个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方小朝廷。
一、南汉国产生的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朝政令通行的地区日渐缩小,以节度使为首的地方官和一些地方权贵又大量掠夺兼并土地,终于激起了唐末农民大起义,起义虽然最后被唐王朝镇?压下去,但是在连年战乱之后,唐王朝已名存实亡,政权逐渐落在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手里,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曰“梁”。随后相继出现了定都开封或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同时与之并存的南北十个王国,形成了史称的五代十国的局面。
割据于岭南的独立南汉王国,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中存在的时间较长,从公元917年(后梁贞明3年)刘岩称帝,在广州建立兴王府起,至公元971年(宋开宝8年)宋兵入广州,刘?降宋止,前后经历了五十五年的时间。
刘氏祖籍河南。祖仁安是为太祖,仕唐为潮州刺史,徙闽之仙游,后复迁广东番禺。刘隐父亲刘谦,在广州当牙将,黄巢起义军北上后,僖宗年间,调任贺水镇将,因击贼有功,升任封州刺史、贺江镇使。当时的封州地处西、贺两江,是通往中原地域和控制岭南的水陆交通要道,是具有十分重要战略地位的重镇,刘谦拥有精兵万人和一支舰队,成为粤西和桂东地区的强有力的地方割据势力。刘隐袭其父之职,经营十六年,把统治地域从封州扩大到广州,跃而成为岭南东道最强有力的实力派,升任靖海军候补节度使、观察史(902年)。刘隐多方投靠朱全忠,多次上书朱氏“劝进”,入梁后又献“助军钱”20万、“龙脑腰带、珍珠枕、玳瑁、香药等,随后又送龙形通犀腰带、金托里含陵玳瑁器百余副、香药、珍巧、获白鹿,耳有两缺,以鹿并图形献之。”,得封清海、靖海(交州)两军节度使、南海王(910年)。
随着南方各地的群雄割据的出现,南方各区域出现了立国分治的局面。刘隐此时十分注意网罗人才。他所延揽的人才主要有以下三种:1、唐末避乱移居岭南的中原士人;2、唐时的被贬官流放到岭南的大臣流寓不返的子孙;3、唐朝在当地的地方官。刘隐广招这三方面的士人,留置幕府,作为辅佐,其后刘隐的许多的重大决策都是这些士人参与作出的。又使弟刘岩率兵东西两道的诸割据者,并新、邕二州,平定江东七十余寨,又辟番禺山扩建广州城,城内建起双阕。刘氏经过近三十年的角逐,挤垮和消灭了一些地方势力,为建立南汉国奠定了政治和物质基础。
二、南汉立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
刘氏经历了两代人的角逐,公元911年刘隐卒,其异母弟刘?继起承袭官爵,攻取韶、潮、高、容四州,于梁末帝贞明三年(917年)八月,刘?即帝位于广州,是为高祖(917-945年),年号乾亨,国号大越,第二年改为汉,史称南汉,以别太原刘氏的北汉。
设置百官
南汉立国初期仍沿袭唐朝典章制度。刘?任命赵光裔为兵部尚书,杨洞潜为侍郎,李殷衡为礼部侍郎,魏曙为工部侍郎,皆同平章事。其后又逐步完善典章制度,朝中有中书令、左右仆射、大尉、太师、开府仪和三司、中书门下侍郎、翰林(集贤殿)学士、尚书左右丞、著作郎等官衔。宦官统归内侍省;武官有元帅、都统、都护、招讨使、指挥使、团练使、观军容使。地方官有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县令等。这些典章制度中虽杂有汉晋时代的官衔,但大体上是沿袭唐代的官制。
充实州县
南汉将广州改称为兴王府,又分南海县为咸宁、常安二县,将兴宁升为齐昌府;迁循州治于龙川县;新设置桢州(今惠州)、常乐州(今广西博白县)、英州(今英德县)、雄州(今南雄县)和敬州(后改为梅州),在历来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一府四州。多用幕府人分领诸州,刺史不用武官,摆脱了唐后期藩镇割据的之弊,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拥有170623户。
开设科举
刘岩兄弟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启用中原的一些名人分治诸州,立学校,设全选,开科举,对发展岭南的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作用。从乾亨四年起便设立了科举制度,设学校,置选部,开贡举,每年取进士、明经十多人。据史料反映,南汉所取进士,在政治上或学术上有所建树的,有咸宁县人简文会(首榜状元)、番禺县人钟允章、曲江县人胡宾王。
外睦四邻
刘?为了避免与邻国发生军事冲突,采取了外睦四邻的措施。同闽、楚、云南等国首领通婚、通商,同蜀、吴订交。从而免于较大的战祸波及,这对巩固其统治地位,发展生产有了一定的作用。
注重经济
南汉立国后,维持其统治地位达五十年之久,期间没有与外邻国家发生重大战争,出现了较稳定的局面,且广州又是与外国通商的口岸。南汉刘氏世代又是商贾出身,亦懂得通过商业渠道进行盘剥。兴王府所建宫殿的珠宝都是舶来品。由此可见当时的商业比之北方诸国较为发达,在其统治期间岭南地区的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当时中原和北方战祸频繁,因此有不少的人迁徒岭南,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也增加了岭南地区的劳动力;加上黄巢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势力,这些有利因素无疑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冶矿业方面,南汉的冶矿业有较大规模,冶炼技术也有较大进步。冶铸的金属有铁、铜、铅等。铸钱,南汉钱币分铜制和铅制两种,文曰:“乾亨重宝”。是岭南首次大规模造币。南汉在阳春铸钱,铜钱周径七分,每个重三铢六参(相当于一钱五分),比唐开元、天宝重一半;铸铁规模也较大,如刘晟建乾和殿用了十二条巨型铁柱,每条周长七尺五寸,高一丈二尺,如按实心估算,每条柱重量在30000斤左右;刘?、龚橙枢造佛像佛塔各一座,供奉在法性寺(今光孝寺),塔分七层,高一丈二尺,是我国观存最大最精的古铁塔。铸铜,除铸造铜钱外也铸造铜钟,兴王府长寿寺(今六榕寺)铜钟,一口钟重量达1260斤(后移南华寺);阳春出铜,阳春、四会出铅,义宁(今新会县)出锡。在冶金冶银方面也很具规模,单“秀华”、“万政殿”等诸宫殿就花费了白金三千多锭。
南汉的采珠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南汉专事采珠的媚川都,一在雷州与合浦之间的珠母海,该海域自汉以后都是著名的采珠区,历代设有官府收税;一在东莞大步海及其邻近海域,这里也盛产珠蚌。历来允许民间采珠。媚川都有军士二三千人,实行定额采珠供税,采珠是在没有任何安全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每以石缒索系兵士或珠奴身上,入海五七百尺潜海采珠,珠奴死者众,所采珍珠充积内库(据《南汉书》记载:焚宫之后尚余美珠四十六瓮)。这些珍珠除了作经商销售牟取暴利外,便是供刘?父子宫庭中装饰宫殿及奢侈品之用。
制陶业。南汉的官窑(今南海官窑)出产的彩绘瓷盘及近代出土的南汉其它瓷器,反映出南汉制瓷工艺优于唐代制瓷工艺。
由于广州是通商口岸,来往的商船较多,为了对外通商的需要,南汉也有一定数量的造船业。
南汉较注重商业。南汉立国后的商务话动,主要是通过大庾岭和湘漓水陆道路与中原地区通商;还同黔蜀通商。除此之外也同外国通过广州口岸进行通商。商品贸易主要是珠玑、珍宝及香料等为主,商业比之其他小国较为发达。
南汉刘氏经过近三十年的角逐,建立起刘氏政权,又将有五十年没有大的战祸波及,因此刘氏在岭南的崛起,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地域性的社会安定局面,也有利于岭南的经济的发展。原来较为落后的楚、闽、南汉等地区,经过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都有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列代的历史学家对南汉诸王的评价,都认为刘岩及其继位人都是暴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00575.html
相关阅读:夫差 商鞅:历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玉体横陈”的典故来自哪里?原来说的是冯小怜
史上第一美女间谍:西施光复越国后的凄惨遭遇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个值得思考的案例!
古代历史上的美女经济:西施“卖相”造福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