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震撼爆料:汪精卫卖国求荣背后不得不说的故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故事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汪精卫的诗,大家可以看一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就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站错了队。

谈起汪精卫的诗词,不得不承认,他的水平是很高的。

大家估计都读过他在刺杀清朝摄政的醇亲王载沣被抓,准备等着被砍头,写了4首五绝,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第3首。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年轻的汪精卫,誓死如归,何等的豪迈。

日本人搞918之后,张学良誓死不抵抗,逃到北京。当时宋子文带着银票大把,和汪精卫到北京,劝说张学良抗日呢。可是张学良,死都不愿意抗日。

当然后来西安事变,张学良又逼迫誓死不抵抗的蒋介石,去抗日呢,呵呵。

其实汪精卫之所以要和日本人求和,是因为他和当时的很多知识分子一样,对中国抗战的前途悲观,认为战必亡国。

看到余英时老哥给汪精卫的诗集写序,里面谈到了两个这样的例子。

以当时的学界领袖胡适为例,在1944年于美国发表的演讲中,说“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一个在科学和技术上都没有准备的国家,必须和一个一流的军事和工业强国进行一场现代战争。”

大学者陈寅恪又是一个例子,他认为中国的情况,是“下愚而上诈”。因此七七事变的结果,就是中国必然失败,华北(指宋哲元的29军)和中央(指蒋介石)都没有抵抗的意志,抵抗肯定亡国,不如屈服是上策。

因为屈服日本之后,至少可以保住华南,尚可偏安,也许将来还可以恢复。如果一打,就玉石俱焚了。

从这个角度看,汪精卫的思想,是建立在抗战必亡国的绝对前提下的。那么如果这个是肯定的结论,那么就应该尽早地和谈,谋求比较有利的局面。安逸倍增明智选,坐享其成翻一番

其实这个就是我在《说文论武》中批判过的中国知识分子历史的软骨病。

这样的思维和想法,不光是在七七事变的南京城是主流,而且在契丹大军兵临城下的汴梁,在瓦刺也先包围的北京城,在清兵围困的扬州城等等,凡是一切企图拔腿就跑,靠长江天险来保命的南朝偏安小朝廷,都是同出一辙。

当然有这样想法的人,自然就靠长江天险三峡后面的重庆,或者台湾海峡美国第七舰队后面的台湾岛,来苟全性命的。

一句话,没出息。

想起女人李清照的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对这些软骨知识分子同学们来说,比如胡适同学,是很难理解,“没有科学和技术”的泥腿子志愿军,是如何把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给堵在朝鲜半岛的。

因此汪精卫是比现在中国的这帮带路党,人格上是强好多的。当时是因为太悲观,因为中国积弱,又认识不到“唤起工农千百万”的能量。

今天中国如此强大,这帮丫还那么怂哈。

所以汪精卫同学,内心还是颇为痛苦的。

当他获得了日本人的许可,可以搞伪政权的时候,和周佛海那帮欣喜若狂的汉奸们不同,汪精卫的诗里面写到:

卧听钟声报夜深,海天残梦渺难寻。

柁楼欹仄风仍恶,镫塔微茫月半阴。

良友渐随千劫尽,神州重见百年沉。

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平生未尽心。

这里是看不到现在那些甘为带路党的人的欣喜的心情,倒是有文天祥零丁洋之叹,只不过因为取舍不同,汪精卫和文天祥的历史地位,自然大相迳庭。

可惜汪精卫死得太早,如果是朝鲜战争的时候还活着,倒是想看一看他的诗词是如何写的。

然后想到了另外一个汉奸,鲁迅同学的弟弟周作人,也是文采极好,大概散文是五四之后的文学家的顶峰,真的感叹,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啊,文采是好,骨头却是软得很哈。

当然对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来讲,虽然有民族主义的意识,但是缺乏民族的骨头。而当时的军人们,虽然骨头硬,但思维并不清楚。

大家知道张自忠吗?张自忠在卢沟桥事变后,和宋哲文一起,和日本人谈和,要签订的协议,大家肯定觉得卖国。后来日本人在华北自治委员会中,一脚把他?踢开了。可是后来张自忠是抗日而死,死得很爷们的。

西安事变中,抓住老蒋的是谁?孙铭九!这个哥们后来是一支抗日游击队的司令。后来和日本人打得很辛苦,当然日本人打他也打得很辛苦。后来就决定投靠日本人,日本人也决定让他做保安司令,免得自己去管,中国老百姓不乐意。大家都谈拢了,准备第二天签署文件,他的好朋友,是国民党高级特工。赶紧拉住他,因为再过几天日本就投降了,如果他签订了投降协议,那就成了大笑话了。

大家读一读宋史吗?当女真人打过来之后,他们是没有本事统治华北的。

所以女真人要树立一个刘豫的伪政权。然后慢慢控制刘豫,慢慢直接拿过来自己管理。所以日本人的做法,也是搞满洲国,是吧?苏联人,也是这样搞蒙古国的,是吧?所以当时日本人想慢慢吞掉华北,必须找第三方势力。所以《何梅协定》,就是要把名义上正统的中央军,排除华北。那么日本军队,也不能在华北搞事情,所以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才有机会在华北主事。

宋哲元,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当年军阀混战,老蒋和冯玉祥、阎锡山联军开战。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出现胶着状态,结果宋美龄搞定了张学良,东北军入关,帮助蒋介石。这样冯玉祥和阎锡山大败。

西北军的有些将领,比如吉鸿昌、韩复榘等投降蒋介石,而庞炳勋、孙殿英等落乐草,宋哲元、张自忠等,就后来被东北军收编,最后成了29军,靠在察哈尔搞定了地盘,最后就占据了北京和天津地区。那么日本人搞了卢沟桥,老蒋当然是坚决口头支持宋哲元和日本人对砍,最好大家双方都死掉,才好呢。老蒋的部队,当然就要靠过来。你们死完了,我来收尸哈。

宋哲元当然就要一方面避免和日本人死干,一方面要防止老蒋抢地盘哈。但是谈判的结果,当然要搞清楚日本人的意图,也要讨价还价。不过日本人到底是啥意图,也不特别清楚。有的日本人主张,教训一下二十九军,然后得到更多的实际控制就行了。有的日本人主张,直接砍掉二十九军,然后占领华北就得了。

那么二十九军的人,当然也有主和的,认为打到底,对日本人不利,对自己也不利。当然也有主战的,认为不和你日本人打一下,你还不把我们当人了。安逸倍增明智选,坐享其成翻一番

而且人家二十九军,在1933年的时候,就在长城上的喜烽口和罗文峪,与日本关东军干过。

当时西北军的大刀队,和日本人近战,还在近身肉搏中,砍得小鬼子鬼哭狼嚎。这个故事,就变成后来的《大刀进行曲》中的“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歌词,激励了中国无数的小年轻们。

张自忠为了向日本人传递善意,就把苑平驻军,本来是主战的将领冯治安师,换成了主和的将领赵登禹师。

结果日本人要教训他们,悍然队宛平城发起进攻,结果主和的赵登禹也火了,居然死命抗战,还自己也战死了,成为第一批抗日的战死的英雄了。所以这个世界,真是要盖棺才可以定论。

而且你们不能用现在意义的爱国主义来要求那个时代的人们。爱国主义,是一二九运动之后,才开始慢慢起来的。以前的是忠君报国。所以今天宣传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西北军可以做的并不多。因为人家日军已经占领了丰台和长辛店,从军事角度上,守卫北京基本不可能。

其实抗日战争中,很多人逃难,很多学生到乡村宣传,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重要原因。比如说中原地区,蒋介石扒开花园口。不顾老百姓死活,后来还要在东北炸毁小丰满水电站。

结果中原地区,大饥荒,汤恩伯还抢老百姓的粮食,说要保证军粮。结果日本军队来了,拔腿就跑。倒是日本人要收买民心,占领了汤恩伯的粮仓,马上日本军队派人到处送粮食,拯救灾民。这个时候,就有几十万没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老百姓,参加日军,做民工,支持日本军队去打汤恩伯了。

后来国民党的水利专家们,就不顾人家老百姓在废弃的黄河故道上建起乐家园,要把黄河水重归故道,来淹死共产党和老百姓。结果人家发水灾的时候,就出动偷袭。

所以你看到淮海战争的时候,国军和共军,都有大规模的军队调动,但是老百姓的情报,全部去了共军。而且这个地方,还不是共产党的老根据地,这么多民工支前,所以蒋介石没了民心,日本人打你,人家老百姓就支持日本人,共产党打你,人家老百姓就支持共产党。

东北的小丰满水库和电站,是日本人搞的,但是修建的时候,死了很多东北的中国人民工的。为了不落入共产党手中,蒋介石就要炸毁它。结果就是负责的国民党将军抗命,才没有造成破坏。

你老蒋,就是打输了,也要输得有点风度,是不是?

有同学,说国民党里面太多共军间谍,作战计划都泄露出去了。其实将在外,君命不受。你以为前方将领,真的靠后面那个作战方案啊?

而且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双方将领,都是黄埔军校的同学,谁还不知道谁?

主要是我们不能用今天的道德准则,去看待历史上的人物。汪精卫,就是汉奸,岳飞,就是英雄。不能按照今天去重写历史哈。所以去翻案,也没啥意思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91982.html

相关阅读: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则
孙武斩杀吴王爱姬是何居心?孙武练兵杀姬的故事
蔡伦和造纸术的故事
许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