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最近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决定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六十二阔恩尔是哈萨克族民间古典音乐,意为“六十二套连贯、优美、抒情的乐曲”,是一种以器乐曲为主的配以民歌、舞蹈、说唱、弹唱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近现代哈萨克族民间广泛流传的篑(器乐曲)、谙(民歌)、哦吟(说唱)、哎吐嘶(阿肯弹唱)以及赫萨-达斯坦(叙事诗演唱)等音乐演唱艺术,皆源自六十二阔恩尔。
哈萨克人认为,人有“六十二根血脉”,生命靠“六十二根血脉”支撑;生活要有六十二阔恩尔,有了六十二阔恩尔,精神才能振奋。六十二阔恩尔是哈萨克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被史籍称为《悦般乐》、《康居乐》,不断吸收包括自汉代以来中原文化以及天山南北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并受丝绸之路带来的西方音乐的影响,与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继承、发展与创新的结晶。
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具体形成年代,因没有足够的历史文献依据,不能妄下断语。根据现代学者对六十二阔恩尔的研究,认为六十二阔恩尔的形成与发展,应与哈萨克族音乐的发展同步,特别是“篑”的发展一脉相承。
从时间上大体可分为古塞人至乌孙(汉初)以前的早期形态,乌孙(汉代)至哈萨克汗国成立前(明代中期)的孕育期,哈萨克汗国(明代中期)至清代的形成期以及以后的演化期。
哈萨克“篑”的早期形态??古代的“可克”
哈萨克人将器乐曲统称为篑,古塞人称作可克。由各种乐器演奏出来的乐曲,分别冠以乐器的名称,如冬不拉篑、斯布孜额篑、库布孜篑。据《哈萨克乐曲史》介绍,称为哈萨克人先祖的古塞人创造了各种乐器,斯布孜额(胡笳)是塞人最早使用的乐器。塞人还使用过两根弦的弹拨乐器和库布孜一类的拉奏乐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84044.html
相关阅读:佤族饮食 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
瑶族长鼓舞是怎样的舞蹈?瑶族长鼓舞简介
京族人春节怎么过的?京族人的春节有什么活动
傣族文学 傣族的民间文学是如何民展起来的
历史上的古代人为何不会“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