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不开芒筒芦笙。在丧葬期主家和客人都吹奏芦笙追悼死者。苗语称为“补你哪录”。吹奏的原因是芒筒和芦笙是苗族同胞生活的一部分。苗族人又认为在阴间有“打杆队牛”即芦笙场。阳间的人吹奏了,死者在阴间拥有芒筒和芦笙。才能够快乐。芒筒和芦笙声音宏亮,让主家少冷清些。芒筒和芦笙有很多丧葬调,可以表达人们的哀思。在丧葬期,每次吃饭前要吹奏一下,才能吃饭。在进客当晚人们则通宵顺时针绕棺跳芦笙舞。送葬时也吹奏。到坡上后仍然跳芒筒芦笙舞。下葬时也吹。客人向主人告别时以吹芒筒和芦笙的方式告别。只是不同的时间段吹的曲调有所不同。主人和客人吹的曲调又有所差异。
二:祭牲。苗族传统观念认为死者在阴间需要猪和羊喂。更需要水牯牛到阴间参加斗牛比赛.同时也需慰劳前来治丧的人员。故需要宰杀猪和水牛、山羊。杀水牛祭亡灵是苗家最高规格的葬礼。往往是经济实力雄厚或人丁十分兴旺的家庭才在葬礼中杀水牛。选水牛是非常讲究的。要求“雾沙雾水”,即牛之五官没有缺陷,‘献’没有差错,四肢正常。
否则会给主家带来厄运。杀水牛时前,用白纸制一个有铜鼓图案的,苗家称为“游把”的头饰给牛戴。把牛拉到斗牛场游一圈。然后鸣枪三次。才把牛杀了。把'游把'高挂在粮仓上永久保存改革开放后,加勇社区饲养水牛少之又少。
就罕有人家在葬礼中宰杀水牛。该社区正统的短裙支系苗族也不杀黄牛祭奠亡灵。认为杀黄牛会“析克”,会使亲戚关系淡化。猪则不可缺少了。所杀的猪大部分由主家自备外,往往其女婿和外子、内子等亲戚赠送给主家。而没有抬猪而关系又密切的亲戚则赠送山羊。上世纪九十年代山羊价格暴涨之后,就很少有有人赠送山羊,而改送小猪或若干斤猪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6949.html
相关阅读:瑶族长鼓舞是怎样的舞蹈?瑶族长鼓舞简介
京族人春节怎么过的?京族人的春节有什么活动
傣族文学 傣族的民间文学是如何民展起来的
历史上的古代人为何不会“走”呢?
佤族饮食 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