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起女儿节,现在一般人应该不是很清楚,不过如果说到妇女节,大家一定都知道。其实,妇女节也是女儿节的一种,在我国古代有端午、六月六、七夕、重阳等好几个日子都属于女儿节。
端午节作为女儿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女孩的头上簪以石榴花,有些人家还用花红绫线结成樱桃、桑椹、角黍、葫芦等形状,佩带在女孩身上。娘家又要接出嫁的女儿归宁“躲端午”。明人沈榜在其《宛署杂记》中说:“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出嫁女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六月六作为女儿节,要“请姑姑”,就是请出嫁的姑娘回娘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据说这与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改过的故事有关,民间接女儿回家有改过、解冤的意义。
七夕作为女儿节,有少女乞巧、拜织女的习俗,相传织女心灵手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都要摆香案、设瓜果、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灵巧。据《荆楚岁时记》载:“是夕,各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榆石针,陈果瓜于庭院中以乞巧。”这个节日是女性的节日,所以被称作女儿节,也叫“少女节”。
重阳作为女儿节,有娘家接出嫁的女儿归宁的习俗,我国民间有登高和食花糕的风俗,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有“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亦曰女儿节”的记载。
女儿节也叫“姑娘节”,节俗的主要内容就是接出嫁的女儿归宁。为何要接姑娘归宁呢?旧时早婚,女儿家年龄不大就嫁入夫家,而由于礼教的规定,媳妇侍奉公婆必须勤快、谨慎,难免有郁闷、疲倦的时候。逢时过节,娘家接女儿归宁,回到家的女儿自然轻松自在一些。
既然女儿在娘家更自在一些,为什么不能常住呢?这其实与人情事理不符。就事理而言,出嫁女儿要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就人情而言,女儿又要与女婿长相厮守才能琴瑟和鸣。所以,民俗规定女儿在某些时节必须回婆家。看来,真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1871.html
相关阅读:瑶族长鼓舞是怎样的舞蹈?瑶族长鼓舞简介
佤族饮食 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
历史上的古代人为何不会“走”呢?
京族人春节怎么过的?京族人的春节有什么活动
傣族文学 傣族的民间文学是如何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