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狄青日常竟穿黄马褂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野史秘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欧阳修

欧阳修为何要去排挤这样一位十分杰出的军事将领,以至被人喻以秦桧一样的人,对于一直有强敌压境的北宋来说,不正迫切需要狄青这样的人才吗?

欧阳修一生爱惜人才,举荐贤能不计其数。为人乐道者如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皆拔于“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之时。其对鼎鼎大名包拯的“一荐一弹”,尤能说明他待人既彰显其优长,亦批评其缺失的坦诚作风。

而《哨亭杂录》和《续资治通鉴》里却记载了有关欧阳修排挤他人的事。

《哨亭杂录》:“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广南,稍有生色,仁宗置诸(任命他负责)枢府甚为驾驭得宜。乃欧阳公露章(给皇帝上奏折同时予以公开发表者)劾之,至恐其有他心(担心狄青有篡位野心),岂人臣为国爱惜人才之道?狄公终以忧愤而卒。其后贼桧(秦桧)得以诬陷武穆(岳飞)者,亦袭(是学了)欧阳故智也。”

欧阳修给宋仁宗的奏折,《续资治通鉴》中记载:“臣观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三四年间虽未见过失,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欲乞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之,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书凡再上,留中不出。”

狄武襄是何人?即赫赫有名的北宋大将狄青,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出身黥面兵卒,善骑射。宝元初,任延州指使,临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所向披靡,屡立战功。身居高位后,仁宗劝他除去“面涅”(兵士与犯人脸上刺的符号),他说留着可以激励士气,一直不肯去掉。西夏四年间,历大小二十五战,皇佑四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率兵镇压侬智高,出敌不意,夜渡昆仑关,一举击平。史书称他:“治军严明,与士卒共甘苦,故出战常有功。”凯旋后升枢密使(宋代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与中书、门下并称文武二府),“旋被排挤去职。出判陈州而死。” 《宋史?狄青传》还称,“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为立宋以来,行伍而至此高位者一人。

欧阳修为何要去排挤这样一位十分杰出的军事将领,以至被人喻以秦桧一样的人。一直有强敌压境的北宋,不正迫切需要狄青这样的人才吗?

一直以来,历史都对这件事的评说定为欧阳修“露章劾”狄青,是忠君误国,实在欧阳修是在背黑锅。

宋代一直忌讳武臣,历代皇帝都看重兵权究竟掌握在谁手里。赵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上台,不就是因为他手握兵权,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才当上皇帝的,于是,一上台便对军事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把天下的兵力都集中到京师,称“禁军”,把军权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中,以至让“各地方镇都自知兵力远不是京师的对手,谁也不敢再有异心了。”即使要外派士兵,也是二年一轮换或三年一轮换。家属均留京师,实质上是在充当着人质。军官提升,必须离开原部。即所谓“师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因而形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普遍现象。

此后历代皇帝,亦是兵革不息,渐渐确立了“偃武修文”国策,形成“以文驭武”的局面。《范太史集》言:“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三百年无兵变也”,因此,北宋武将始终处在被限制、被疑惧的“偃”、“轻”、“抑”的地位,狄青自然也不能例外,从一开始就处在朝廷“争议”和皇帝的“忧戒”之中。

狄青在皇?四年(1052)被提升为枢密副使时,便遭到了御史中丞王举正、左司谏贾黯及御史韩贽等人的强烈反对,及至狄青平定广南,将被升任枢密使,仍遭到宰相庞籍等人的坚决反对和蔑视,被呼为“赤枢”。宋仁宗居然表扬庞籍道:“卿前日商量除青官,深合事宜,可为深远矣。”狄青之所以后来又当上枢密使,不过是当时的参政知事梁适出于排挤枢密使高若纳的目的,狄青不过是朝廷大臣之间拿来用作相互倾轧的工具而已。

再说,当时宋仁宗对狄青也是提防的,《宋史?狄青传》记载:“初,青既行,帝每忧之曰‘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乃驰使戒之。及闻青已破贼,顾宰相曰:‘速议赏,缓则不足勤矣’”。

欧阳修在此时是否真的弹劾了狄青?弹劾的原因又是什么?

话要从嘉?元年说起,当时京师遭遇了特大水灾,狄青一家为避水迁徙大相国寺。据说他穿着黄袄起居行止于大殿之上,被人看见了。都知道黄袄的意义非凡,讹言自然四起,仁宗当时体弱久病,又久无生育,未立太子,狄青这时候撞到枪口上来,被朝廷视为最大的威胁也就容易理解了。情急势危,狄青进退维谷。

而朝廷之上,大臣谏议“留青”者有之,“退青”者亦有之。实则,“留”必危及身家性命,惟有“退”才是一条生路。

就在这种情势下,欧阳修写了两份有关狄青的奏章:《论狄青札子》和《论水灾疏》。

欧阳修用了大半篇幅阐述狄青“自初掌枢密,进列大臣,当时言者已为不便”的争议,和狄青为“军士所喜”的原因,并为他辩解和开脱,“然则青之流言,军士所喜,亦其不得已而势所使之然”也,以消除皇帝对狄青的猜疑。

然而,皇帝是什么样的人,那能凭你一两句开脱之言,就改变他对一个人的印象,再说功臣遭忌的现象代代有,不急流勇退的,大多没好下场。因此,欧阳修进而言道“深恐因此陷青以祸而为国家生事。欲乞且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青,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并且在奏章之中,反复三次“乞”,“且罢青枢务,任与一州”,为了就是促使狄青早一点离开这是非之地,其苦心明眼人一看就明了,狄青在那种情况下还不思退的话,必有性命之忧。所以说,欧阳修“劾青”实为“保青”。

因此,明人茅坤在《论狄青札子》里,称赞欧阳修“言人所难言,见人所不见,只缘宋承五代之后,欧公不得不为过虑,然亦回护狄公,狄公亦所甘心”。由此可见,说欧阳修露章劾狄青是忠君误国,实在是冤枉了欧阳修,让他背了黑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64463.html

相关阅读: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
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