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黛玉的人物命运其实是惊人的,黛玉是否为了救宝玉和贾家,最终嫁与帝王家做了后妃呢?黛玉被称为“潇湘妃子”。黛玉的住处又名为潇湘馆,湘妃竹泪痕斑驳,有着一段爱情的传说暗在内里,故而,潇湘妃子,肯定象征着一种做了皇妃的黛玉的无奈悲凄的人物命运。??妃子,正好暗合了她将来的命运是做皇妃甚至皇后。这一点上,脂批语中就有提到“红楼掩面人”,正是指《红楼梦》中那个颇好掩面哭泣的林黛玉。而“青冢骷髅骨”却是指王昭君。青冢即指昭君墓。以匈奴的番王喻雍正,以嫁了匈奴番王的汉族女子王昭君喻林黛玉。而《红楼》中林黛玉的原型其实正是被迫嫁与雍正为妃的竺香玉。
黛玉在贾府面临灭顶之灾之际,以“和亲”嫁与帝王家而救贾家阖府老少,救宝玉时,黛玉为了心爱的宝玉,最终忍痛答应自己做为牺牲品,而救宝玉不死。为什么如此说???因为,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士,即是文人。而在黛玉的身上,其实就有“士”的成分。比如刘姥姥在游大观园时,其实,就是把潇湘馆黛玉的居处,当成了“哥儿的书房”。黛玉最终能牺牲自我而和亲,而且终使贾家能得以暂时的苟延残喘,或者至少宝玉没有送命,应该和黛玉入宫和亲有关!为宝玉,为“恩人”的贾家牺牲自我,有文人的“为知己而死”的精神,这个分析,也应符合黛玉的人物个性。中国的文人,其实,无论今古,本质上大多都有“士”和“侠义”的成分……
因为,具有中国文人遗传或是家传特质的黛玉,应该不能完全逃脱这一定律。而且,无论是她潜在的气质和禀性,还是仅仅为了爱情的缘故,她亦当如是选择!她也只能如是选择!林黛玉的“入选”条件相符。“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按当时的价值观取向,与世袭官爵、声势显赫的贾府相比,毫不逊色,而比起四大家族之一,却是大商贾的薛家更加尊贵??黛玉的父亲因膝下无子,故而,将她从小充男儿养,不重女工而教读书。因此,林黛玉身上极少脂粉气,而书卷气十足,这便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中国的文人。
另一个证明黛玉的人物命运是被选妃,在红楼中还有一个可以得到印证的地方:黛玉曾在酒会上自掣的花签是“芙蓉”,而宝玉又曾作《芙蓉女儿诔》。芙蓉诔本为悼晴雯,而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脂评中有对此诔“明为悼晴雯,实为阿颦作谶”之评。而且,红楼中关于宝玉祭悼晴雯一回中有这样的描写,宝玉与黛玉争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这一段,实际上是暗喻了冰雪聪明的黛玉,肯定突然从中看到了自己某种命运结局……
林黛玉命运凄惨忧郁过度而死。在红楼中我们看到“金陵十二钗”人物命运,其实每一个都是悲剧:每个人想要的结果,偏偏不能得以实现;而另一个人不想要的结局,却又偏偏会降落到头上??比如宝钗,她最早的梦想和渴望,其实并不是做什么“宝二奶奶”而是留京待选,做贾妃那样的风光人物,光宗耀祖。她在贾妃省亲的整个活动中,不仅显超乎寻常的激动也显得很张扬,然而,她的这一伟大梦想却始终未能实现。末了只得退而求其次,做一个宝二奶奶的。笔者以为,其实,她未能被选入皇宫的原因,应与她们薛家虽是巨富却已没有功名有关。而黛玉,则恰好符合帝王家择妃的“门第”观。
尽管 黛玉不慕富贵,不谈“仕途经济”,甚至厌倦这些,然而,却恰恰被帝王家看中、选中,最终做了后妃。如此,可想而知她在宫中的日子是怎样压抑而痛苦:尽管她会得到帝王的宠爱,但她决不会因此不在内心深处思念自己的心上人,结果只能是泪尽而亡,不几年里,便因抑郁过度而死在宫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67676.html
相关阅读: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