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清代东陵的防火措施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清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南北长约1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陵区之内,林木茂盛,遮天蔽日。仅各陵的仪树就有169000棵,仪树之外的树则不计其数。秋冬季节,枯枝败叶,层层积累,极易发生火灾,但在清东陵200多年的历史中,从未发生过重大火灾,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就在于清政府采取了一套严密的防火措施。首先在陵区周围修建了围墙,开割火道,竖立木桩,把陵区和外界隔开。东陵陵区以昌瑞山为界分前圈和后龙两部分。康熙二年,在前圈的东、西、南三面修起了长达40华里的围墙,禁止百姓进入围墙之内。为防火灾,围墙之内的荒草每年定期割一次,从农历九月初一开割到次年三月初一结束。官兵对进入围墙内割草的满汉军民严格搜查出入,严禁夹带火镰、烟包及其它易燃品。同时为了防止外界的火灾蔓延到陵区之内,在后龙的东、北、西三面开割了一条宽30丈、长84里的火道,在火道之内,一切树木、杂草被全部清除。到了乾隆元年,又在前面那条火道的外围,开割了一条宽20丈、长达320里的外火道。乾隆四十六年和同治五年,在前圈也开割了三条火道。这些火道无疑对防火起了重大作用。
此外,为了标明陵区边界,清政府在后龙还竖立了木桩,木桩分红桩、白桩和青桩三种。后龙外火道长320里,清政府先在火道内侧,1里设红色木桩3根,共960根。乾隆七年,清政府又沿着外火道外界与红桩相对竖立白桩320根。后来在乾隆三十五年,又在距白桩10里之外安竖青桩72根,每根青桩上挂牌一面,上写:“后龙风水重地,凡木桩以内,军民人等不准越入设窑烧炭,各宜凛遵。如敢故违,严拿从重治罪。”后来青桩不断增加,到道光二年,共立青桩1250多根。这些木桩的设立,不仅分清了陵区内外的界线,而且由于官兵在界线上日夜巡逻,基本上杜绝了从外界传入火种的可能性。
其次,清王朝派遣最得力的亲信八旗兵直接进驻各陵,保卫各陵的安全,到光绪中期,驻东陵的八旗兵员达1100多名,他们按照一整套严密的巡逻方法,日夜不停地守卫在陵区的周围。
第三,为了保护陵区的风水安全,清政府做出了许多规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文,并载入《大清律》,对陵区内放火者严加制裁。如:“开窑放火者,……不论监守常人,为首者斩,为从者充军”;“如延烧殿宇墙垣,为首拟绞监候,为从杖一百,流三千里”等等,清政府不仅对平民百姓严加防范,严加治罪,就是对长期驻守陵区专司守护的官兵们,如有犯令者,也严惩不贷。据记载,乾隆四十三年八月十七日,绿营兵丁陶文启、张宗信奉命在后龙苇塘沟守夜,因夜间寒冷,烤火取暖,不慎引起火灾,烧了一片荒草,但并未烧毁树株。结果,把总李文瑞畏罪自刎身死,都司欧陛诏被革职,陶、张二人被从重发往伊犁。

封建帝王一向认为:“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因此,除了皇宫大内以外,皇家陵区可称得上第一禁区。所以,历代清政府都非常重视陵区的保护工作,且逐代加强,这样,陵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58063.html

相关阅读:康熙天子为什么叫“玄烨”?
清末高层政斗下的女活佛与白花大蛇秽居案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爱情传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极离间袁崇焕
皇太极不但娶过俩寡妇 还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