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拳种,在民国时期逐渐风靡大江南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太极拳理论著作的涌现;各种太极拳组织的相继成立;流派纷呈以及出现了众多家喻户晓的太极拳名家等等,难怪有人曾说,“盖此时代为太极拳之黄金时代也。”
回顾太极拳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全面分析其盛行的原因,对于准确把握太极拳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对今后太极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时代赋予了太极拳发展的良好契机
1.1 中西体育文化对抗下的选择
民国时期,西方体育与中国的传统体育都得了一定的发展,“一方面,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仍然在继续得到流传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不断出现的社会变革,随着清末日益增多的西方教会的教育活动,西方体育开始在中国被大量引进。”。但是作为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分支,中西体育文化孕育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当两者共同发展]时,必然会存在激烈的碰撞。20世纪20年代及以前的“新旧体育”之辩和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便是最为突出的表现。
当时有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各国的体育运动,因风俗习惯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他国的体育运动,未必就适合我国的国情,力主对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加以深入的研究,从我国实际出发,找出其在时间上、能力上、经济上都适宜的运动来,而武术就成了中西体育对抗下的一种选择。武术从民间习练的“把式”,一跃而成了“国术”。提倡者极力证明传统体育较现代体育更优越,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国术乃普及全民之运动,有天然之活泼,非若外人之体操拳术等技,只及一部,且有呆滞之弊”“国术”与“外人之体操拳术等技”相比,“国术”的优越性被宣扬的淋漓尽致。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之一,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成为中西文化对抗的一个文化代表,而太极拳作为当时武术中发展比较好的一支,在其身上表现的也较为突出。民国时期“致柔拳社”的成员陈志进曾将太极拳与当时所流行的各种体育项目作过一番比较。他认为,太极拳与西方的“柔软体操”相比,“柔软体操传自泰西,遍行于学校军队之中,与八段锦相似,亦无防身御侮之能。而练之者亦少兴趣,不过国人震于泰西之传授,极端迷信,而行之数十年,绝无成效之可言。若练太极拳,练熟之后,习惯成自然。终身练之,无论士农工商,每日有一小时之工夫,即能。而练柔软体操者,一出学校,一离军队,每日自练者,有之乎?若太极拳,即会之后,得其趣味,自有不能舍之之意。”
在他看来,太极拳与西方体育相比,不仅能够“内强其身,外防侮辱”,而且练习太极拳的兴趣会与日俱增,西方体育却因为开展范围比较窄,脱离军队之后便不能够持久,而且不适合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练习。这与其说是比较,不如说是单纯的“表彰”太极拳的优越性。吴派太极拳家吴图南也认为,“至於欧美式之运动,固亦强身之一道也。然其动作激烈,设备复杂,未免失之于贵族化,故不足取也。且在同一之时间与地方,不能使全体同时练习,已失去练习机会均等之原则,至若欧美式体操故能多数人同时练习,乃其迳走直线,与生理诸多乖谬,亦未能尽美尽善。”这其中饱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也明显存在着“褒中而抑西”的倾向,但也说明了太极拳作为中国固有的体育项目,在一段时间内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更容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54175.html
相关阅读:朱高炽诚孝张皇后简介 朱高炽元配张皇后生平介绍
刘秀兄弟刘?结局是什么 刘秀的祖先是谁
朱元璋为什么又叫朱重八?
刘正彦是谁?刘正彦生平介绍
盘点:当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贵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