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发明的故乡,传统社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古代社会也是农本社会,重本轻末是常态,历史记载往往将"工、商"列入"末"的范畴。受此影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有关传统工业的资料显得非常零碎,难以查寻,这无疑影响了对我国传统社会手工业史的全面了解。魏明孔研究员主编的近4000万字的《工业典》系《中华大典》之一典,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期正式出版。《中华大典》是1992年开始启动的古籍整理项目,2006年列为"十一五"国家重大工程出版规划之首,也是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中华大典?工业典》是对汉文古籍中有关工业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分类整理和汇编总结的新型类书,是在继承历代类书优良传统、考虑汉文古籍固有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和参照编纂百科全书的经验和方法编纂而成。该类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体例上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工业典》共计9个分典。编纂者根据现代工业主要行业且结合我国传统手工业自身的特点,设置了《陶瓷与其他烧制品工业分典》《金属矿藏与冶炼工业分典》《制造工业分典》《造纸与印刷工业分典》《建筑工业分典》《纺织与服装工业分典》《食品工业分典》《综合分典》。《综合分典》原则上主要收录按行业不易分类的综合性资料,或者按行业归类则资料不完整而影响阅读和利用的资料。在具体编纂过程中,既适应综合性资料的特点,又考虑资料以类相聚的要求,在纲目设置上尽量避免过细。近代中国,在内外条件的变化下,出现了有别于传统手工业的近代工业,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编纂者颇具新意地设立了《近代工业分典》。《近代工业分典》搜集材料时主要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具有近代工业的生产形式;二是具有近代工业的管理与组织功能。这虽然与其他分典体例不尽一致,却不失为一种体例创新。
二是把握总原则前提下各分典具有各自一定的特点。参加《工业典》编纂的数十位学者均是手工业经济史方面的专家。在具体编纂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工业典》的总的体例,即遵循前期求全,后期求精的原则,对魏晋隋唐及其之前的文献资料,凡有一定史料价值者,尽量收录其中;对于宋元以后尤其清代资料,以突出制作为宗旨,严格精选。同时,根据每个分典的行业特点和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强求一致。这样,9个分典各自独立,可作专业性工具书,合之则为完整的工业史大型类书。
三是收集资料力求穷尽。《工业典》资料范围上起有汉文字记载,下至192019年,编纂者细心搜集,力求无所遗漏,尤其对于宋代以前的资料更是如此。《工业典》所利用的史料超过千种,除了不遗余力地利用传世文献外,对于新发现和整理的各类资料,也尽量给予关注。
四是做到精编精校。在这方面,编纂者充分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古籍整理成果,在材料选取、分类与编排等方面均颇具匠心。工业史资料本身相当匮乏,特别是宋以前,基本上是断简残编。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披沙拣金,挑选精华,尤费工夫。材料分类方面,该书原则上经目设总部、部、分部三级,另根据材料情况,也有在分部下再延伸至事物具体名称的。纬目设题解、综述、记事、著录、艺文、杂录等。由于各级经目情况不同,纬目设置也不强求一律、各目必备。设与不设,设多设少,全依材料实际而定。材料编排方面,原则上以原书为单位,按作者时代排列,但为照顾逻辑次序,亦有作适当调整者。
总之,《工业典》的编纂者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用认真负责、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呈现了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工业史大型类书。它对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工业布局和经济状况,认知中国传统工业的近代转型,对于发扬我国传统社会工匠精神,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裴长洪,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27957.html
相关阅读:刘正彦是谁?刘正彦生平介绍
刘秀兄弟刘?结局是什么 刘秀的祖先是谁
朱高炽诚孝张皇后简介 朱高炽元配张皇后生平介绍
朱元璋为什么又叫朱重八?
盘点:当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贵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