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的称谓来源
(一)何谓端午
端午,从字面上看,"端"字在古汉语中有开头、初识之意。如《风土记》里说:"端者,初也。""午",故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在人类纪年时,每个月均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而初五为每个月三个五之中的头一个五,便被称为"端午"。其实,古人习惯于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冠以端字来称呼。如元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就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为端五"。
我国自有纪年历史开始,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正月开始为"寅月"。这样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序,第五个月即为"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二)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该节日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起源于中国,最早为古代百越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是崇拜龙图腾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故在古代百越之地的春秋时期以前,就已经有了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因忧患国家灭亡,在这天抱石跳入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才一直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但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以端午日纪念伍子胥、曹娥投江等说法。据统计,在我国端午节的名称叫法就多达二十余种。如: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当五汛。
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
二、端午节的历史起源
端午节的历史起源传说有很多,归纳起来大约有这样几种主要说法。
(一)浴兰节说
古人盛行五月采摘兰草,并以兰草汤沐浴除毒的习俗。汉代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大戴礼记·夏小正》和屈原《九歌·中君》中,分别有"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浴若英"的记载。南北朝时南朝的梁国人宋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由此可见,浴兰节说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迄今已逾二干多年。可以说,五月五日的端午节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了。
(二)"恶日"说
史上汉代人认为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初五出生的婴儿不论是男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成人则男孩害父,女孩害母。甚至还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说法。这一习俗在汉代王充的《论衡》、应劭的《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都有记载,而且从战国时期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即便是汉代以后,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出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就被寄养在宫外。可见我国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从先秦以后均将此日定位不吉之日。于是,在五月初五日家家插菖蒲、艾叶以驱鬼,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以避疫和人们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也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三)纪念历史人物说
1、纪念楚国大夫屈原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楚怀王的大臣。因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子兰等贵族强烈反对,且去职被赶出京城,流放到沅、湘流域。流放期间,他先后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城,屈原面对国破家亡,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怀沙》这篇绝作后,抱石投入汨罗江而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楚国百姓得知后,哀痛异常,纷纷跑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还在汩罗江上,来回划着船只打捞其遗体。在一直无法打捞到屈原真身的情况下,人们纷纷向江水中投入饭团、鸡蛋等食物,意欲让江中鱼龙虾鳖吃饱了,不再去吞食屈原遗体。此后,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有了竞渡龙舟、吃粽子、吃鸭蛋的习惯了。
2、纪念战国名将伍子胥
五月初五纪念春秋时期楚人伍子胥的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据传伍子胥名员,楚国人。因父兄均被楚王所杀,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伍子胥将已死的楚平王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后吴越之争时,越国大败请和,吴王夫差允之,伍子胥力谏吴王夫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且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本为忠良的伍子胥死前对邻人说:"我死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吴国京城东门之上,让我看到越国军队入城消灭吴国。"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伍子胥尸首裹于皮革之中,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就有了端午节纪念伍子胥一说。
3、纪念孝女曹娥
此?出自东汉《曹娥传》。曹娥是东汉时期上虞人,其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遗体。当时,年仅14岁的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嚎哭,过了17天后,在五月初五日投江,并于五日后抱出父亲遗体。
4、祭祀龙图腾
由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都与龙有关,且竞渡龙舟赛时,吴越之地百姓还有纹身断发"以像龙子"的习俗,加上古代有民间五月初五"五彩丝系臂"的风俗(这也应当是"以像龙子")。所以闻一多先生在其《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五月地区"龙"的部落举行祭祀图腾的日子。
(四)源于夏至说
此说首先出自黄石先生《端午礼俗史》中,后被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提及。他认为:一是权威性的《荆楚岁时记》中没有五月初五吃粽子的节日风俗记载,反把吃粽子记于夏至节中,同时隋朝杜台卿在所著《玉烛宝典》中把竞渡划入了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竞渡并非为了打捞投江者遗体;二是端午节中一些其他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习俗,也都与具体纪念哪个人无关;三是《岁时风物华纪丽》一书中,给端午节的释义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所以端午节又被称为"天中节"。
三、端午节的传统食俗
《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关于端午时食的记载。大约因为枭这种恶乌不易捕捉,因此端午日吃枭羹的习俗便没有被传续下来。但在稍晚的东汉时候,就出现了以糯米为主料的饭团子代替枭羹的时食,即以后的粽子。一直到了晋代,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据《风土记》记载:"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可以佐证的是,时至今日,皖南的休宁县各地仍然时兴包裹这种"淳浓灰汁"泡米的粽子。不过,在这一时期,另一种被称为"龟"的端午节食也出现了只是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了。至于《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被人们附会在屈原投江的传说中,经过干百年的流传,最终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整个神州大地上,更多的地域省份或是民族分支,古往今来,都把过端午节吃粽子作为了一个大同小异的节食习俗。如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所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是端阳。"当然,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叶包糯米,但内合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据不完全统计,著名的粽子有桂圆粽、板栗粽、红枣粽、蜜饯粽、豆沙粽、水晶粽、莲蓉粽、肉粽、火腿粽、蛋黄粽、酸菜粽、肉松粽、辣粽等。这些粽子还因包裹的形态不同,可以分为三角粽、四角粽、枕头粽等等。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受地域和民族习惯的差异影响,即使在普遍都有于农历五月初五时食粽子的习俗,但就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应时食俗来说还是略有地域性区别及地方特点的。
(一)大陆各省食俗
我国大陆尤其是南方,端午节食俗流传保存比较完善,过节的气氛也比北方浓厚。在众多的地方端午节食俗中,最突出的是每个家庭都要包粽子全家人同食。长江流域还盛行喝雄黄酒辟邪。
1、华东地区
(1)江苏省的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定要买石首鱼即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市却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高邮县则较为特殊,有端午节食"十二红"(指油爆虾、炒红茨茶、朱砂豆腐等12种红色菜肴)的习俗。
(2)安徽省的古徽州地域各县普遍在端午节吃食应时夏季食品绿豆糕、蚕豆等。比较特殊的是休宁县的城乡四域都仍然保持着端午节包食古时流传下来的"灰汁粽"的传统习俗。
(3)江西省的新昌县盛行吃清水煮大蒜辟邪的习俗。南昌地区要煮茶叶蛋、盐水蛋,蛋壳还要涂上红色。
(4)山东省的邹平县端午节这天,为了辟邪,每人早起后都要饮酒一杯。
(5)福建省的建阳县百姓人家均于端午日制作食用酱。福建晋江一带,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糊状煎成。
(6)浙江省一带有端午节吃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这"五黄"的习俗。浙北也流行吃豆腐传统。
2、华南地区
(1)四川省的绵阳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方,有端午节吃食类似饺子的包面,即用面皮包馅煮食的传统习俗。
(2)湖北省的秭归县有端午节一定要饮用蒲酒的习俗。
3、西北地区
(1)山西省的古代潞安府一带的人家有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食用的习俗。
(2)甘?省的静宁州流行端午节采摘玫瑰花用蜂蜜腌制为饴食用的习俗,镇厚县端午节还有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市长称为"享节"的习俗。
4、华北地区
(1)河北省各地多有市井小贩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供大家买食,可全年不误食苍蝇的习俗,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赵县还有地方官府在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的习俗。
(2)河南省各地,端午节这天,每家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早餐食用大蒜、鸡蛋、烙油馍成了他们端午节的传统食俗。
5、东北地区
端午节同样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的重要节日。这一天最具代表性的食俗是家家都要食用散发着清香的"打糕"。"打糕"实际上就是捋艾蒿和糯米饭一起放在独木凿成的大木槽中,用长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糯米糕。制作工艺大体与汉族的打年糕相同,只是汉族人打年糕用的是石臼和石杵。
(二)台湾食俗
台湾各地各族仍然保留着大量我国传统的端午习俗。他们习惯于把端午节称为端阳节、五日节或五月节。主要食俗为吃粽子、饮雄黄酒、喝午时水(台湾习俗认为端午当天正午,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刻,因此饮用午时水可以强身健体、祛除百病,且最著名的汲取"午时水"的地点是台中县大甲镇铁砧山上的剑井。)
台湾流行"食五月粽,破裘不愿送"的俗谚,是说只有过了端午节,才算真正进入了炎热的夏季。所以,端阳这天,台湾的主要食俗与大陆一样,每个家庭都会包粽子食用。端午节对商家来说,则是营销民俗文化的好时机。每每这时,商家都会挖空心思为卖粽子而设法吸引买家的眼球,什么稀奇古怪的粽子都有,而且台湾的很多民众也都乐意展示自己创意式的粽子。
虽然台湾流行端午节吃粽子,但也有例外。台南地区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同福建省的晋江地区一样,也是吃"煎堆"(也称煎锤)的应节食物。据说,此俗与郑成功有关,估计是当年郑成功解放台湾时,把福建晋江人端午节吃"煎锤"的习俗也带过去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22103.html
相关阅读:盘点:当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贵的书籍
刘秀兄弟刘?结局是什么 刘秀的祖先是谁
朱高炽诚孝张皇后简介 朱高炽元配张皇后生平介绍
朱元璋为什么又叫朱重八?
刘正彦是谁?刘正彦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