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
——历史学家唐德刚语
“6348”是他身后的代码——这个没有名字的墓碑,静立于跑马地香港坟场。在这座古老的墓园里,无名碑显得极为特殊,天圆地方的整体设计,高耸的石柱则是墓碑,柱顶断了一截,象征逝者“壮志未酬”或“死于非命”。
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墓主人、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以及一段尘封的历史,渐渐为人们所关注。
创办进步团体“辅仁文社”
今天的香港百子里仍维持百多年前的原貌,迂回宛转的小巷,古旧的路牌,短短的石阶……而这些小巷和石阶,就是辅仁文社社员拾级通往集会处的道路。杨衢云的堂侄杨兴安说,当年杨衢云与社员们一起,就是在这里谈论革命。
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在镇南关取得大捷,而清政府却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屈辱求和。曾担任过英文教员和洋行经理的杨衢云,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感失望。此时在他心里悄悄埋下了革命的种子,立志“急起图存”,救民众于水火,救国家于危难。
1890年,杨衢云结识了从澳大利亚域多利书院毕业归国的谢缵泰。二人时常谈论政局时势,十分投洽,引为知己。是年,他们团结大批热血青年,以“革新社会”为宗旨,以“尽心报国”为社铭,以推翻满清王朝、探索国家出路为社纲,发起成立辅仁文社。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进步团体,亦称革命组织。1892年,辅仁文社迁址中环百子里1号二楼,并召开辅仁文社光复会,杨衢云被推举为社长。”
杨兴安说,虽然是社长,但杨衢云事必躬亲,积极开展活动。为掩人耳目,社员们常乔装打扮,混入广州清政府驻地打探情况。后来港英当局对辅仁文社的活动有所察觉,警察不时对文社进行搜查,并派警探暗中调查,甚至尾随跟踪,实施秘密监控。
为了使事务持续开展,辅仁文社的各种行动不得不转入地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保存实力,待机而动。
成立“兴中总会”并任会长
1892年秋天,杨衢云经尢列介绍,与孙中山相识。当时孙中山26岁,正在澳门一带行医,积极结识一些对清朝统治不满的爱国青年。杨孙二人相见恨晚,常在一起畅谈救国大计。杨衢云提请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团体,与香港的辅仁文社共策协力,孙中山表示赞赏。
“1893年,孙中山因受澳门葡籍医生的排挤,改赴广州行医。这年冬天,他邀集陆皓东、郑士良、魏友琴、程璧光、尢列等8人,聚会于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提议成立反清团体。”
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主任刘智鹏博士介绍说,次日,尢列赴香港,向杨衢云告知会议情况。从此,杨衢云与孙中山经常接触,在反清革命的宗旨上取得一致,但对将来革命后建立什么样的政体则存分歧。“虽然两人一时未能取得完全一致,却为后来广州、香港两股反清力量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13785.html
相关阅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