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知青忆挖河:刺骨的冰水没到膝盖两条腿割十多道血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野史秘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抬着筐到了河边,龙沟里的冰有一厘米厚,我卷了裤腿,带头跳下去。刺骨的冰水几乎没到膝盖。刹时,两条腿被冰凌割出了十多道血痕。不过这关过去了,后来的脏活苦活累活就都不怕了。

匡冬萍

本文摘自:《合肥晚报》2015年12月27日A12版,作者:匡冬萍/口述、程堂义/整理,原题为:《我在“淮北平原上的大寨”当知青》

今年是合肥知青下放萧县45周年。45年前,风华正茂的他们满怀豪情来到萧县的广阔天地插队落户,从此,萧县郭庄大队——这个当时全国闻名的地方就成为他们人生中的“第二故乡”。45年后回望那短短五个春秋18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艰苦的劳动锻炼,多彩的知青生活,灿烂的青春年华,至今历历在目。

口述者简介:

匡冬萍,1953年12月出生,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现任安徽中棉种业长江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董事长,1970年8月由合肥八中插队到安徽萧县丁里公社郭庄大队,1975年回城任宿县地区知青办副主任,八十年代回到合肥。

不一样的郭庄大队

1970年8月31日清晨,载着合肥市十多所学校1700多名知青的专列停在萧县火车站,然后由各公社派来的汽车、马车、平板车把同学们拉到各插队地点。一辆卡车就载着我们17位合肥知青(八中10人、二中4人、十三中3人)到了郭庄大队。

我们一到就看到当时郭庄的房子虽然破旧,但是道路还干净,干群的精神面貌非常高昂。到处是红旗飘扬、热火朝天的景象。三天忆苦思甜、村史教育后,我们被分到四个分校。当时郭庄大队叫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全大队810人,1700亩耕地,4个分校(实际就是生产队),我们三人分到第四分校。当队长把我和另一女生带到住的地方时,推门一看我吓得半死,不到八平方的小屋里有口未上漆的棺材,放上两张小木床房间就塞满了。几番劝说我俩住了进去,墙是用高粱竿扎起来的,风一吹,哗哗响。棺材面后来成了我俩堆放日常用品的桌子。由此开始了我们艰苦的知情生涯。

当时的郭庄大队可不简单。其学大寨自力更生改碱治地的壮举,挖地三尺,从几里外的山坡上用平板车人力运来红土铺垫,使两千亩的盐碱地产生了根本变化,引起了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被安徽省树立为“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其声望覆盖了安徽,蔓延向全国。被大力宣传为“一朵盛开在淮北平原上的大寨之花”、“盐碱地上稻花香”,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成专题片,《人民日报》也大版专题介绍;郭庄大队的书记更是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率团出访朝鲜,金日成隆重接待;中国农科所安徽省农科所委派小组长期在这里开辟麦、稻、棉的专项科技试验,研究、探索农业在这一地区的高产新路。

郭庄大队因此成为大寨之后与河南七里营、江苏华西等齐名的耀眼农业明星。一时间这里热闹非凡,曾经光顾这里有影响的人物有陈永贵、李德生、宋佩璋、万里等,全省农业会议八次在此召开。政府在此成立了一百多人的接待站,建立农业展览馆、宣传组等宣传接待工作单位。为了筹办郭庄展览馆,从全省文化界抽调数十名有经验的人员,其中影响较大的赖少其、鲍加、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孔小瑜等著名书画艺术家在这里工作,体验生活。其中大幅版画作品《淮北人民学大寨》就是由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等名家,在1972年至1975年以郭庄为典型背景而创作, 后作为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八幅大型陈列版画之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55141.html

相关阅读: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
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