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地理,前段时间热映的《寻龙诀》,又引起了人们对于盗墓风水的关注,这其实就与地理有着很大的关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这方面的地理知识有哪些?
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中,看到日来月住、昼夜更替、寒暖睛雨、男女老幼等种种两极现象及其变化,便很自然地产生了阴和阳这两个观念。他们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雨、温凉、水火等运动弯化,都是由构成世界万物的气在运动过程中一分为二的结果,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并由于阴阳的运动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由此可见,阴阳论成了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之一,所以《素问?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在古人眼里,阴阳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譬如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神化无穷。"(《朱子语类?卷九十八》)阴阳互含,说明阴阳是互相的,阴阳作为事物对立面的关系不是绝对的,阴极阳生,阳尽阴至,在对立中达到平衡,且两者是可以转化的,所谓"中日则昃,月盈则食"就是这个意思。阳代表着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风水家深谙阴阳论,将其用之于风水学,把山称为阳,水称为阴,山南称为阳,把山北称阴,水北称阳,水南称阴。于是地形要"负阴而抱阳",背山而面水;把温度高、日照多、地热高等统称为阳,而温度低,日照少、地势低等统称为阴。从生活的经验中人们体会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而风水师选择必"相其阴阳",寻找"阴阳合和,风雨所?阴阳平衡的风水宝地,只有这些地方才能"阴阳序次,风雨时至,春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国语?周语》),才具备人们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环境物质条件。可见,风水学中的阴阳相地,是一种直观体验的总结和一整体思辨的结果,它包含了选择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植被、生态、景观等诸要素,并以传统哲学的"气"、"生气"、"阴阳"等概念来阐释其好坏吉凶,确定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生息,如此而已。
地质条件的考虑
土壤的选择
这里所说的土壤,是指风水学"龙穴"所处明堂的基地土壤,亦即建筑的基地。在古代,择地定穴位后,为慎重起见,要开挖探井验土,这个探井就称为金井。验土以"土细而不松,油润而不燥,鲜明而不暗"为佳,深浅度数,随地酌定,见浮土已尽,土色已变,或五色咸备,或红黄滋润,便认为是得到地气,这是风水中的"辨土法"。《相宅经纂》卷三"阳基辨土法"曰:"于基址中掘地,周围阔一尺二寸,深亦如之,将原土筛细,复还坑内以平满为度,不可安实,过一夜,次早起看,若气旺,则土拱起,气衰,则凹而凶。"考虑到土壤结构对建筑的承载力,古人还总结出了称土法,《相宅经纂》卷三"称土法"曰:"取土一块,四面方一寸称之,重九两以上为吉地,五、七两为中吉,三、四两凶地。或用斗量土,土击碎量平斗口,称之,每斗以十斤为上等,八九斤中等,七八斤下等。"有的风水书也讲到称土法为"入土实一斗,称之,六七斤为凶,八九斤吉,十斤以上大吉。"以此来推断土壤的密实性和地基承载力。前章讲到郭璞相地营建温州城等的故事,就记述了称土法辨土法用实践的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气候多变,土壤多种。按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大致可分为砂土类、壤土类、粘土类三种,它们的含水量和耐压性均有差异。要透彻土壤的性质,还要对土壤的形成和结构作一简要介绍。我们常见的土壤是坚固的岩石在持续不断的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它是由颗粒(固相)、水(液相)和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体系,不同土壤的三相组成成不一,因而在土的轻重、松密、干湿、软硬等一系列物理性质和状态上有不同的反映,这些物理性质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土的三相组成比例关系,决定了土粒比重、含水量、孔隙率等的大小,这些指标是基工特性的重要参数。一般说来,土壤比重(单位体积的重量)越大,孔隙率越小,就越密实,承载能力就越大,适宜做建筑地基;对同一种土壤来说,含水率越高,承载力就越小。土粒的比重决定于土的矿物成分,它的数值一般为2.6~2.8,砂土和粘土比重在其范围之内,而有机质土为2.4??2.5,这类土含有大量的动植物腐殖质,颜色暗黑,土质松软;而泥炭土的比重就更低了,仅为1.5??1.8。后两类均不能做为建筑的地基。
风水中说的斗士六七斤的凶土大概就是机质上了,而八九斤的吉土可相当于砂土或粘土,十斤以上的大吉土,相当于密实的碎石土了。看来古人的土壤称重法虽不那么科学,但在当时来说却是行之有效的,而吉凶的观念的本质内涵也就是指承载力大小和透气渗水性好坏,并无迷信可言。
水文因素的考虑
水是自然界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其对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人类更是须臾离不开它。但选址不当或使用不善,它也可促成无情的洪水吞噬庄稼和房屋,或者引起污染,破坏生态系统。所以建筑的选址中如何处理水的问题也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了。
风水学中,择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先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受到了风水家的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凡寻龙至山环水聚,两水交汇这处,水交则龙止。由于水流的弯曲缓急千变万化,风水家也将水比作龙,称水龙",堪舆书《水龙经》说是专门讲水系形势与择地之关系的,其汇总了上百种关于阴宅和阳宅的吉凶水局,以供人参考。
在无山脉可依的平原地区,风水家择地便是以水代山,"行到平原莫问纵(山脉),只看水绕是真龙"。《水龙经》便专门讨论了水龙寻脉的要旨和法则。
"然水有大小,有远近,有浅深,不可贸然见水便为吉。"
当审其形势,察其性情,别其吉凶,以作取舍定之标准。"风水家取舍水的标准,主要是以水的源流和形态为依据的,"水飞走则生气散,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
认为为水要屈曲,横向水流要有环抱之势,流去之水要盘桓欲留,汇聚之水要清净悠扬者为吉;而水有直冲斜撇,峻急激湍,反跳倾泻之势者为不吉。
风水理论中对水的认识除了考虑了灌溉、渔盐、饮用、去恶、舟楫、设险之利处,还很注重对水患的认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水的刚柔两面性,水淹、冲刷、浸蚀等水害使人们总结出了许多合理选址和建筑防御水患等措施。较典型的例子是在河流的屈曲处选址。即是河流弯曲成弓形的内侧之处,其基地为水流三面环绕。这种形势称为"金城环抱",按五行,金象圆,且金生水;水亦为险阻,环抱之水故金城"、"水城"之称。风水学中又称其为"冠带水"、"眠弓水",是风水水形中的大吉形势,所从皇家如故宫中的金水河、颐和园万寿山前的冠带泊岸,到民宅前的半月形风水池和众多位住宅均由此衍出。
这种水局之所以被认为是吉利的除了近水之利外,主要在于其基地的安全、不断扩展和环顾有情。由现代水文地理学可知,河流在地形地质的限定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形成了弯曲婉转的状态,弯曲之处便有了许多河曲之处,由于水力惯性的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曲的凹岸,使其不断淘蚀坍岸,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既无洪涝之灾又可扩展基地,发展住宅。同时,冠带状的水流曲曲如活,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而反弓水被认为退散田园守困穷",十分不吉利。这种认识和实践由来已久,如河南安阳的殷商建筑遗址,便多设于河流的凸岸而后世则多不胜举。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是符合科学道理,故可多为今日选址所借用。如可选择河流凸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之处建房等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就这水源来说,不外有三种,其一是井水,井址的选择应考虑到水量、水质、防止污染等因素。尽可能设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方便取水处。要求井位地势干燥,不易积水,周围20~30米内无渗水厕所、粪坑、畜圈、垃圾堆场和工为废水等污染源。
其二为泉水,常见于山坡和山脚下,水质良好和水量充沛的泉水不仅是适宜的水源,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所以住宅周围有山泉者,当为吉利之住宅。
风水书也说:"有山泉融注于宅前者,凡味甘色莹气香,四时不涸不溢,夏凉冬暖者为嘉泉,主富贵长寿。"其三为地面水,如江河湖泊和蓄存雨水等,此类水污染情况较井水和泉水严重,所以水的饮用取水点尽量选在聚落点河流的上游,排污点设在下游。如有条件饮用的水最好在岸边设砂滤井,净化水质提高水的清洁卫生程度。
就水质方面来说,以观察品尝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时,当掌握水应清沏、透明、无色、无臭、无异味、味甘等。有条件的应当作化学生物试验,检查水的软硬度、矿物含量和细菌含量等。看来,对水环境的考虑不外注意水势、水源、水质三方面而已。
大家在读过了这一篇有关地理风水的文章之后,是否对地理的学习产生兴趣了呢?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发现的奥秘。高考的知识只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高考来学习更多的、与生活有关的知识,所以大家不要有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乐观地面对未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83595.html
相关阅读: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
2014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
污染源自动监控难题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