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以下是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请考生认真练习。
(太原模拟)中新网11月13日电 截至目前,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已造成2 275人死亡,80人失踪,约60万人无家可归。海燕在我国沿海登陆后,也给我国南方多地带来了大到暴雨。读海燕中心位置移动经纬度示意图,完成1~2题。
1.台风海燕在我国登陆后移动方向大致为()
A.由正西转向西北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西北转向东北 D.由西南向东北
2.此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的主要灾害是()
A.海啸 B.山体滑坡
C.泥石流 D.强风、暴雨
解析:第1题,由图知大约11日前,台风中心向西北移动,11日后,则转向东北。第2题,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狂风、暴雨等。
答案:1.C 2.D
3.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解析:选B。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从其海拔、经纬度来判断,乙地位于东北平原,春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低温冻害时有发生,影响农作物生长。因此B项正确。
考向二 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4.(高考天津卷)如图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解析:选C。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是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考虑的主要因素。震级大小、震中距和震源深度均能影响烈度大小,但不是制定抗震标准的主因。故选C。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2)如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如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雨涝区的分布规律主要从变化趋势角度总结,产生雨涝区的原因与地势低平、降水的分布及强度有关。第(2)题,A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其多涝的原因与上游植被破坏、中游围湖造田等原因有关,针对原因对上游、中游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第(3)题,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降水丰富,为湿润地区,但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会导致地表水大量流失,加上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水流急,水分存留时间短,导致干旱灾害频发。
答案:(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
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和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地理网希望对考生复习地理有帮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75402.html
相关阅读:2014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污染源自动监控难题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