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与背景
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生理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所以教学情境设计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根据问题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挑战中享受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一般通过实验、呈现理论揭示的现象和事实、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而实验创疑具有引发思维的特点,因而就成为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的最常用方法。
二、情境描述
在学习“钠”的性质一节时,可用实验创设“疑”境:
首先展示钠的试剂瓶,打开瓶塞,让学生闻一闻液体的气味,并观察钠是处于液面上,还是液面下?
问题1:钠为何要保存在煤油里?为何能保存在煤油里?
其次,用镊子夹取钠,用滤纸擦去其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灰暗的表面,露出钠的“庐山真面目”,让学生观察切面的变化。
问题2:为何用镊子夹取钠而不用手拿?钠为什么可用小刀切割?切开后钠的真面目与表面有何不同?
然后,将钠投入预先滴有酚酞的水中,要求学生能观察出:“浮”、“球”、“游”、“熔”、“红”等主要现象。
问题3:为什么钠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反应时能熔成小球?为什么钠球能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溶液为什么能变红?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有关知识后,再提出问题:若把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反应原理是什么?这时,便有学生脱口而出:有红色的铜单质析出,会发生置换反应。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补充做该实验,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大家观察到钠球浮于液面上游动,并且不断地变小,产生蓝色沉淀。众目共睹的现象否定了前面的回答,产生了矛盾。
问题4:钠比铜活泼,为什么没有析出红色的铜,而生成蓝色浑浊,并有气体生成?
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觉得很奇怪,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问题讨论
(1)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的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验创疑是教师制造“刺激”的最有效手段,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最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案例中化学实验现象的刺激使学生产生了“无意注意”,而教师创设的问题又使学生产生“有意注意”,在两种注意的双重作用下,使学生进入了激昂的学习状态,自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上述问题1至3,通过展示与实验,学生不断地观察现象,也不断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透过现象看本质,自然地得出结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钠呈银白色、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钠在常温下易被氧气氧化;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放热。因此,钠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使之与空气和水隔绝。
(2)通过实验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新的热情和思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充分发表学生们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尽可能设计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如本例中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了知道结果,学生便会认真地去做实验,仔细观察现象,从实验现象上得出其结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又能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兴趣得到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问题4,学生们最终明白:钠失电子,必然有一种元素得电子,既然没有红色的铜析出,而产生气泡,说明是氢元素得电子产生氢气。即2Na+2H2O==2NaOH+H2 ,同时生成的氢氧化钠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 ,总反应为:2Na+2H2O+CuSO4== Na2SO4 + Cu(OH)2 +H2 。
那为什么Cu2+的得电子能力比H+强,结果不析出Cu而析出H2呢?这是因为水溶液中水分子的微粒数远远大于Cu2+的微粒数,钠很活泼,遇水就反应,所以Cu2+就不能得电子了。
学生们由此可知,钠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应不是简单的置换反应。此时,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其它像钠与氯化铁、氯化钾等盐溶液反应的情况,归纳出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的一般规律。
四、诠释与研究
以“疑”入境,创设新鲜、有悬念的教学情境,其价值在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叩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促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单一思维向多元化思维、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发展,从而获取成功的喜乐。
问题情境的设置,最好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同学大胆质疑,说错了没关系,说不好不要紧,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而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现象,加大分析力度,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创新的智慧火花经常闪现在幼稚可笑的发问中。学生主动质疑,产生了急于探究的心理倾向,能更好的进行感知探究,使学生由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转而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这也是素质教育根本所在。
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根据学生实际,紧扣教材,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兴趣的品质特点也不同。教师应以人为本,针对学生的个性,发掘潜力,培养兴趣,发现他们学习化学的闪光点,给予鼓励,给予希望,给予学习化学的长久动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59513.html
相关阅读:不要让高考倒计时牌打乱了考生的心态
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
高中学习计划早制定
高一年级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学年度高考化学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