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把握时间,认真学习,为将来的路奠定基础,为学子整理了“中国历史人物简介:季方”一文:
中国历史人物简介:季方
季方(1890-1987),乳名有根,学名伯行、佐周,字正成。江苏省海门县人。1890年4月22日生于江苏海门县悦来镇一个农家。其父与三叔耕种十余亩土地,兼做些小买卖,一家方得温饱。
季方9岁始入蒙馆,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后又读四书五经,学写诗对句。16岁赴崇明岛应童子试中选,但到太仓应州试时落榜。
不久,清朝废科举,兴学堂,季方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1906年,南京新军在江苏各县征兵。季方应征入伍,被编入新军第九镇第十七协步兵三十三标第三营前队当副兵。三个月后被送到江苏陆军小学学习。1909年春,季方从陆军小学毕业升入陆军第四中学。1911年春,陆军四中毕业后升入保定军官学校,为入伍生。辛亥革命爆发后,入伍生队被解散,季方南下到上海,参加了沪军都督陈其美领导的“北伐敢死队”。不久,又到南通组建独立营,任教练长,兼任南通师范学校兵式操教员。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窃权上台。季方于1912年秋天回到了保定军官学校,成为正式生。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孙中山发动讨袁“二次革命”。季方离开保定军校,南下到江西九江,投奔李烈钧部,后被调到长江七省讨袁军总司令部任警卫营营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季方于1914年回到家乡,不久又到南通警备营当连长。1916年春夏之际,因准备响应蔡锷讨袁护国起义,事泄被捕,判刑十年,监禁于苏州陆军监狱。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下令释放政治犯,季方获释回家乡,任海门中学兵式操教员,兼地理教师。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发生,震撼世界,也震撼了中国。季方开始投入探索救国热潮。1919年春天,季方辞去教职,来到上海,进入“中华模范地方自治讲习所”学习。讲习所结业后,季方返乡组织了“海门地方自治研究会”,试图从研究入手,将所学到的理论逐步付诸实行。因抨击南通当局,县政府下令逮捕,逃亡上海。不久,孙中山在广州举起第二次护法战争的旗帜,季方于1921年在上海由茅祖权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22年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总务部书记。此时,孙中山已决心以俄为师,酝酿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吸收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以增加新鲜血液。季方对国民党充满了新的希望。
1924年初,季方接受邓演达的邀请,参加了黄埔军官学校的创办工作,被聘为少校特别官佐,派在训练部学生总队长办公室工作,负责处理日常文件,与邓演达朝夕相处,受邓的影响很深。他对国民革命充满信心,以巨大的热情投入黄埔军校的创办工作上。1925年初,季方被调至第一教导团任营长。第一次东征开始后调任第二教导团二营党代表和代营长。5月,东征军奉命回师广州平息驻防广西的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反革命叛乱,季方被调至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任主任副官。
1926年3月,季方的结发夫人张怀德因病去世,季方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将爱妻殡殓后照常投入军校紧张的工作。3月20日,蒋介石一手策划“中山舰事件”,海军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及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被排挤出军校和第一军。季方从中看到蒋介石的奸诈,感到灰心和失望,使他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的信念发生动摇,思想上感到十分痛苦和彷徨。他既憎恶蒋介石,不愿与之为伍,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不知何去何从。为了逃避现实,摆脱痛苦之极的心境,就借送妻枢返籍之名请假回家,离开了黄埔军校。
不久,季方接到催促他返校准备北伐的电报,他又重新鼓起信心回到军校,投入协助邓演达筹备北伐军总政治部的工作,并被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任命为总政治部上校组织科长,随后参加北伐。在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广州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决定迁都武汉。季方被任命为新编第二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北伐军在两湖和江西战场节节胜利,取得巨大进展。
新编第二十二师在浙江丽水、缙云、永康一线打了几个小仗,一路势如破竹,于1927年2月18日占领杭州。后被任命为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他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作出了贡献。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季方与赵舒一同潜离上海到了武汉,准备参加第二次北伐,被任命为武汉国民府军委会教导营营长。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季方任由教导团和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合编的第四军教导团参谋长。随军开抵九江,正遇八一南昌起义,教导团被缴械。他愤而离职到达上海,与谭平山等酝酿成立新党,以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1928年春季,谭平山、章伯钧、朱蕴山等人鉴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国民党名声已臭,决定成立新党中华革命党。他们在上海召开新党成立大会,推选尚在国外的邓演达为新党的总负责人。季方也参加了这次大会,并被选为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中华革命党成立后,虽然做了一些宣传工作,建立了一些地方组织,但其活动范围较小,又缺乏统一领导,并没有很大的发展。季方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一家小书店作为该党创办的《突击》和《灯塔》两个刊物的总代办处,以扩大该党的影响。
1930年5月,邓演达从国外回到上海,决定将中华革命党改称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季方积极协助邓演达进行党的改组工作。8月9日,在邓演达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其中提出:“中国革命是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平民政权。中国革命的前途是非资本主义的。”这次会议选举了该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干事会。邓演达当选为总干事,季方为25名干事之一,并任中央总务委员会主任和军事委员会副主任,积极从事爱国反蒋民主活动。该党实际上是一个企图走第三条道路的政党,故一般人称其为“第三党”。
1931年8月,邓演达在上海不幸被国民党宪兵逮捕。季方同黄琪翔、朱蕴山等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营救,终未奏效。11月29日,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处死。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向全党发布《中央通告》,报告了邓演达遇害经过,并号召以各种形式抗议蒋介石的罪行和追悼邓演达的活动。
邓演达牺牲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由黄琪翔总负责,季方继续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31年11月,到北平创办北辰中学,并于1932年8月,团结平津部分同志在北平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各省市联合办事处,进行恢复组织的工作,继续进行反蒋的活动。1932年秋到西北考察,归途中被国民党当局扣押,后逃脱。
1933年11月,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联合李济深、陈铭枢和“第三党”的黄琪翔、章伯钧等在福建成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季方从北平赶到福州,参加了以黄琪翔为主任的军事委员会参谋团,任高级参谋。
福建事变失败后,季方化名张君达回到上海过隐居生活。1934年初夏,季方被国民党宪兵捕获,关押于南京宪兵司令部,经一些好友多方营救后终被保释出狱。1934年下半年溯江而上,经武汉到宜昌投奔老友陈诚。后因不愿意为蒋介石卖命而告别陈诚,决定“息影田庐”。1935年春,他在江苏灌云县大汪购置一片荒地,组织起一个名为“大汪新村合作社”的实验新村,并以“求仁子”的化名,编印刊物,宣传人生修养,其主旨是“革除众生无谓的痛苦、烦恼,创造人群共同的乐利、幸福”。
在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下,1935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临时代表会议,将党名改称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季方被选为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春夏之交,季方的新村合作社幻想破灭,毅然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战场。他到上海参加“华东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简称“武抗”),这是一个承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联络和组织江苏地方武装抗日。同年,他由王绍鏊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季方加入中共后,仍以“武抗”的公开身份进行抗日活动,奔波于海门、启东、南通之间,联络和改造地方杂牌部队。1939年春,季方受江苏各界旅沪人士推举,到重庆向国民政府报告敌后抗战情况。不久,他又以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的身份返回上海,以合法名义往返于长江北岸的兴化、泰州、海安、曲塘等地,巧妙地周旋于韩德勤及李明扬、陈泰运等蒋介石嫡系与非嫡系部队之间,动员他们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联合一致抗日。同时,也加强与当地爱国绅士联系,争取他们的协助。他在坚持团结、抗战及反顽斗争中,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新四军的东进抗日起了积极的配合作用。
1940年10月进入解放区,季方以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指导员身份在掘港镇召开国民党系统的党政军联席会议,提出与新四军民主合作、团结抗战的主张,并决议成立苏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以统一军事行动。会议公推季方为指挥。苏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成立后,表面上使南通、如皋、海门、启东等地区的地方武装集结在指挥部的名义下,实际上各有各的打算。为了贯彻同新四军共同抗日的主张,季方动员苏四区各界人民团体联合电请新四军对苏四区的政治、军事、财政实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陈毅命陶勇率新四军第三纵队进入苏四区,与季方为首的游击指挥部一道,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配合下,接收各县政权,推行抗战法令,进行民主改革,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打开了苏四区抗战的新局面。随后,苏四区游击指挥部改组为新四军华中军区第四分区司令部,季方被任命为军分区司令员,使苏四区成为巩固的根据地。
1944年春,季方调任苏中行政公署副主任,实际主持苏中行署全面工作。苏中行署下辖两个专区,15个县,工作范围很大。行署驻地在宝应县油坊头,经历了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1945年8月,终于迎来了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普遍希望国内和平民主,蒋介石国民党却悍然发动了内战。为了迎接新的斗争,中共中央决定将淮南、淮北、苏中、苏北四个地区的行政公署合并成立一个苏皖边区政府,季方被任命为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他与边区军民一起积极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工作。
1946年秋季,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为配合山东野战军夹击沿津浦路北犯徐州之敌而主动北撤。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把200余名区县以上行政干部转移到山东地区,编为华中行政干部学校,任命季方为校长。季方带领这批干部,边学习,边行军,到达山东后转交给山东人民政府。然后,他就赴胶东半岛八路军老根据地参观学习。1947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会议,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季方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47年8、9月间,华东军区在渤海军区建立高级军官教导团,负责收容、教育被俘的国民党军官1000余名,对他们施以教育和改造。季方被任命为华东军区高级军官教导团团长。
1948年春天 高中学习方法,华东高级军官教导团改变为华东解放军官教导总团,季方被任命为总团团长。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这个教导总团日均接收战俘五六十个。其中大部分士兵经过教育都及时补充到解放军中去。
1949年7月底,季方接到中共中央的通知,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工作。他到达北平后,开始同中国农工民主党恢复组织关系,并进行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党务整顿工作。新政协筹委会召开后,季方作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的代表之一出席会议。9月17日,新政协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季方以华东解放区代表的资格参加会议。10月1日,季方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49年11月,中国农工民主党在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季方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1951年11月,在第六次全国干部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局委员兼中央副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季方被任命为交通部副部长。
后来又担任江苏省副省长。1954年9月,季方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7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补选他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以后,又连续当选为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季方离开政府部门回到中国农工民主党主持中央领导工作。1958年4月,他被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代理主席。
1958年12月在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主席团主席。1979年10月,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季方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83年12月,被选为第九届中央主席。1987年,中国农工民主党九届三中全会后,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1987年12月17日,季方因病逝世,终年98岁。
中国历史人物简介:季方由整理提供,愿考生学业有成。更多关于高中历史考试内容请关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4604.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