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百万拾棉花的学生都会成为家长关注的话题,最近两周,记者从许多学生和家长打来的热线中发现,城里的孩子并不适应这项劳动实践,拾棉花在一些学生和家长眼里成了一项“痛苦”的任务,从而出现了各种怪现象:家长帮孩子完成任务、学生交钱买“任务”、施“苦肉计”开病假条等。
于是,为了防止学生逃避劳动,各学校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 “迫使”学生完成“任务”。
规定:完不成任务受罚请假须出具假条
9月18日中午,在乌鲁木齐三坪农场一块棉田里,兵团技师培训学院五一农场分校汽车工程系一年级新生,17岁的王甫胡乱嚼了两口馒头和榨菜,继续拾棉花,前一天因为只拾了21公斤,不够35公斤的任务,王甫和另外二十几个同学被老师留下来,多拾了3个多小时。
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家长可以来看学生,但不能下地帮忙,即使学生有轻微身体不适,经校医检查无大碍后,也必须站在田间地头,看其他同学劳动。
据了解,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职业大学等大中专院校都有类似的规定,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甚至规定,家长只能在周六周日来看望孩子,其他时间不能看望。为了阻止说情的家长,这些学校还规定了每天的任务:30公斤至35公斤不等,如果完不成任务会有相应惩罚。
学校规定,如果不能参加勤工俭学,必须出具医院的病假条,这个“漏洞”成了学生逃避劳动的借口。
记者了解到,乌鲁木齐一家中专院校的学生为了得到病假条,干脆施起“苦肉计”,有些同学有点儿感冒,就故意不吃药、不加衣,让病情加重。
学生和家长想尽办法逃避劳动,校方便千方百计堵住漏洞。今年,勤工俭学之前,很多学校都组织了统一体检,挑出开具假病假条的学生。学生的请假条必须经校医、班主任、校长的层层鉴定后才能获批准。
新疆幼儿师范学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学校甚至规定,即使请了假不能去田间地头劳动,也要在校园内做义工,如搬课桌椅、打扫卫生等。如果以上的规定还算手下留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规定就显得“苛刻”了:如果不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劳动时间不够,很可能就拿不到毕业证。
探讨:能否不去拾棉花改革“勤工俭学”
拾棉花之所以引起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应该淘汰拾棉花这种勤工俭学的方式。
学生认为拾棉花既苦又累,还耽误学习时间,家长认为拾棉花是学校有意“为难”孩子。记者了解到,首府很多高校已经逐渐淘汰了拾棉花这种勤工俭学方式。新疆财经大学是首府最早开始组织拾棉花的院校,但从2003年起,该学校就不再组织学生拾棉花了。该学校负责人说,团场生活环境较差,学生、家长有强烈的抵触心理,这种勤工俭学方式很难起到作用。
正因为如此,首府一些院校采取了其他勤工俭学方式,如家教、促销等,事实证明,这样的勤工俭学方式学生很喜欢。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勤工俭学办公室了解到,今年全疆勤工俭学拾棉花的中学生和大中专学生已经大量减少,很多学校组织的规模也越来越小。
小学生勤工俭学不再拾棉花
往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可适当安排拾棉花劳务活动。但从去年起,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不再安排小学生拾棉花劳务活动,同时强调,不让小学生拾棉花,并不意味着取消了他们的勤工俭学活动,各地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据了解,除对大中专院校的劳动强度和天数没有作特别规定外,去年8月我区出台的 《关于加强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务活动管理的意见》中规定,新疆各中学只能组织学生从事三大类劳务活动:一是教育部门及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生产活动;二是采摘劳动,含拾甜菜、摘红花、摘啤酒花、摘西红柿、摘玉米、摘水果、摘棉花等;三是捡拾劳动,含拾酒瓶、易拉罐、废旧报纸等。
小学三年级以下 (不含三年级)不安排勤工俭学劳务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劳动时间为每学年7天,中学(含初中、高中)的劳动时间为每学年14天。严禁学校不组织劳动实践活动而直接收费的做法,或让学生自行回家的做法,严禁超强度劳动。同时,将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记入学生成绩册,作为升学、升级、奖学、助学和评定“三好学生”的依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25338.html
相关阅读: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
污染源自动监控难题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
2014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