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媒体报道了这个新闻,称“李戡弃台大、选北大”。其实,李戡的选择有其感情因素,这种提法对台大多少有点不公平。因为在大陆高校向台湾学生敞开大门的时候,是否要开放大陆学生到台就读,还作为议题,在台湾立法机关里打得不可开交,屡遭否决。师资、校风不输于北大的台大,面对两岸优秀学生,是输在起跑线上。
大陆认可台湾学生“学测”成绩,无疑让台湾优秀学生多了选择。对于台大或北大本身来说,开放或闭锁的影响到底如何,短时间内很难定论。不过,或许可以参考一下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近几年,每到7月,香港高校与内地名校都要进行一番“状元”争夺战。虽然这场争斗的核心只是几十名特优生,但其冲击波却已广及两地高教界。勤奋的内地生对香港本地学生的压力,香港高校对内地名校的刺激,都四两拨千斤地发挥出“鲶鱼效应”??据说,今年北大、清华已把“状元”奖学金提高数倍,这只是大家看得到的小镜头,看不到的内外兼修、铸造优质教育,才是吸引优等生的硬功夫。
不仅如此,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并由此带来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应该是最无法量化回收的投资。因此,就海峡两岸而言,教育交流对于高等教育的促动作用,只是重要意义中的极小部分。近期来说,两岸刚刚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预示两岸经贸往来将更加紧密,也就迫切需要熟悉两岸的人才。熟悉大陆的台湾人与熟悉台湾的大陆人,可以让彼此往来更得心应手,免去不必要的误会或摩擦,降低经济成本。远期来说,如果我们期待,没有包袱的后代子孙破解两岸的历史迷思,那么势必需要让下一代更多地接触,更多地了解。只有能够充分理解彼岸的情感纠纷与现实矛盾,才可能有智慧和能力解决两岸沉积已久的历史难题。而两岸教育交流,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这个角度说,不管以什么借口拒绝陆生赴台,拒绝的其实是两岸青少年近距离了解彼此的机会,并由此影响到两岸的未来发展。
据说,以笔风辛辣著称的李敖“虎父无犬子”,17岁的李戡已具有不同凡响的批判精神。北京大学有自信接收这位充满锐气的台湾学生,台湾也应有自信接收同样朝气蓬勃的大陆学子。两岸青少年多一分了解,我们对两岸未来也就多一分乐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12831.html
相关阅读:不要让高考倒计时牌打乱了考生的心态
高一年级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高中学习计划早制定
学年度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