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归纳总结提高思维能力
谈到化学,同学们常有这样的议论“易学易忘”。化学反应千变万化,虽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记忆是思维的起点,记忆丰富的素材为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础,能力的提高又可为深入理解记忆和驾驭这些材料创造优越的条件。怎样加强记忆呢?一般情况下老师讲过一章或一单元后都要小结,但学生可以在老师小结之前自己做本章或本单元小结。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可按自己的记忆方式列表.对比.串线.织网......可以分章小结,也可以分专题小结。例如学完卤素可归纳出下面网络:
这张网络图包括了Cl2的化学性质,Cl2、HCL的实验室制法,Cl2、Cl?的检验等等。
对于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可以通过列表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有机化学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区别与联系可列表比较:
千头万绪的化学知识自有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和规律。例如与强酸强碱均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类别及反应规律,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等等。这一个个的小专题把一些零零散散知识归纳起来,使其初步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层次化。当然学生的总结很可能不够全面,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不断完善。通过自我总结,这些知识在大脑皮层中会留下深刻的良迹,不仅头脑中储存了大量的有规律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寻找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寻找知识规律的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由“死学”变为“活学”,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
二、多思巧练,提高解题能力
解答化学题,除了准确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有科学的解题方法。多想出智慧,多谋取善断,多思巧练才能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1、 精选习题,触类旁通。目前各种复习资料多不胜举,内容各异,题型有别,如果选择不当或者跳入“题海”,那将会事倍功半。那么练什么呢?学生除了练习课本上的习题外,还须利用课余时间,从课外书籍中摄取大量的知识营养,选择练习题时既要注意数量,也要注意质量。
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宜的练习题。
②要善于选择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做一题通一类。
③尽量根据自己所学内容的范围选择一些综合性习题,前挂后连,既练习了现阶段的内容,又复习巩固了以前的知识。
④选看参考资料的优秀例题帮助熟悉题型,学习好的解题方法。
⑤重做平时考试的错题,找出自己知识的漏洞,尽快弥补。
⑥增强自我检查意识,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些试题,摸清自己的水平,找出不会做的题、做错的题,解题步骤出现繁琐、速度慢等情况,找出思维上的差距,总结出正确简捷的解题思路。
2、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解题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活动中形成的,有的同学习惯于照教师讲过的例题生搬硬套,这种模仿式的解题方法会抑制思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有昨于锻炼学生积极思维,向广处联想,向深处钻研,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它的前提来自于学生的勤奋。例如把教师讲过的典型题的已知条件变成未知条件,或者增删某些条件,题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题意不变,把选择题变成填空题,把有具体数字的计算题改成抽象的字母题等等。比如电解质深液这一章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和PH等于7,学生可以把它改成PH=2的醋酸与PH=12的NaOH溶液,PH=2的盐酸与PH=12的NH3?H2O,PH=2的H2SO4与PH=12的NaOH,PH=2的某酸与PH=12的某碱液等体积混各溶液的PH值是什么情况。这样的变换加大了题目难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逆向思维,拓宽思路。学生常常习惯于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向思维,有时碰到一些问题会误入歧途。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锻炼自己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认识问题,一路不使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联想汇集有关概念、公式、定律、原理和方法,随机应变地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攻克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便如:将2.8克镁铝合金深于250毫升2摩/升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后加入250毫升烧碱溶液,若使所得沉淀的质量最多,烧碱深液的摩尔浓度最大是多少?
很多同学往往想到先设Mg为x摩,Al为y摩,这样题目就很难解出来。如果从结果出发,不难看出生成沉淀的量最大,所加烧碱除中和过量的盐酸外,应刚好把Mg2+Al3+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因此nNa+=nCl- nNaOH=nHCl从而得出NaOH物质的量最大不能超过HCl物质的量,否则Al(OH)3会发生溶解。NaOH的摩尔浓度最大不能超过2摩/升。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计算,但思维方向不对,就会费事误时。
逆向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学生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加之敏锐的思维方式,两者产生共鸣,才能找到解题的关键。
例如从某物质A的水溶液出发,有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试推断出物质A、B、C、D、E、F的分子式。此题提出A→F六种未知物相互转化的8个信息方框,如果从头开始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答案,必须把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结合起来,依据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气体C通入NH3水和气体D通入C的溶液均得到A,推出A是铵盐,再结合A跟KOH溶液反应生成气体D,推断D是NH3气,A跟浓H2SO4反应生成气体C,C可能是SO2、CO2等,这里有思维陷阱,避免误入歧途的关键是A转化为B加入KOH后又变成F,得知F是硫酯盐,进一步确定C为SO2。本题答案A是(NH4)2SO3或NH4HSO3,B是(NH4)2SO4或NH4HSO4,C是SO2,D是NH3,E是H2SO3,F是K2SO4。
多思巧解可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惰、呆板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科学性,解题能力的提高也寓在其中了。
三、通过做“新情境”题目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主要包括迅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结合新信息迅速调用已有知识并把二者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但要注意两点。
1、正确处理做“新情境”题目与落实双其的关系。新情境题目的设置不是空中楼客,高不可攀登,它是将学生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新信息结合在一起,然后设计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路,并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例如94年高才第34题:合成分子量在2000-5000范围内具有确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993年报导合成了两种烃A和B,其分子式分别为C1134H1136和C1398H1278,B的结构跟A相似,但分子中多了一些结构为C≡C?的结构单元。B分子比A分子多了_____个这样的结构单元(填写数字)。
试题给了两种烃的分子式,C、H原子数之多,学生平时并没有见过。但是只需要从题中提示的信息找出结构单元C≡C?CH原子数是C8H4,而两种烃分子式碳原子数之差为264,264÷8=33,用氢原子之差计算也可以得此结果。由此可见,此题意在考查学生接受题示信息进行简单迁移的能力,突出了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所以说“新情境”题不一定都是难题,不能跳入“题海”去做大量偏难怪的题而忽略了双基。
2、排除干扰,总结规律。“新情境”题突出一个“新字,题目中常常出现中学课本中没见过的内容,它具有题材新颖构思别致等特点。有的题目篇幅很长,有的信息虚张声势。所以有些同学一看见这类题目就心里紧张,感到束手无策,产生了畏惧心理。解决的办法除增强自信心外,就是要通过做题总结规律;接受新?联系旧知识?推出结论。平时要养成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遇到题时才能够简缩已知信息,捕捉隐含信息,去掉干扰信息,抓住关键信息,不被表面字句太多而迷惑,迅速找出解题思路。通过练习找到了做此类题的感觉,自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畏惧情绪也就会消除。这样你就从学会课本知识走向”会学“新的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的层次。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决定了人的聪明才智,这是提高能力的先决条件,但非智力因素对能力的提高也影响很大,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能力的内驱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味是提高能力的刺激素,坚强的意志是提高能力的重要保证,同学们要紧紧把握住培养自己学科能力的大方向,将来一定能成为四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12216.html
相关阅读:高中学习计划早制定
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
学年度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高一年级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不要让高考倒计时牌打乱了考生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