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设问技巧探微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众所周知,无论何种教学方式,总离不开设问的。正因为大大小小的问题,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步入绚丽的知识殿堂,这不仅展示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

一、抓时机,巧设问,拓展思路

良好的开始就成功一半,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堂新课伊始,如何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思维是上好这一课的前提,而用设问拓展思路,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于是在组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设问以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一讲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一进教室,我就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进行导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太平天国运动雄浑气势,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之后,教师再提问:"为什么这一历史时期会发生太平天国运动?"的问题,就更自然了。此时学生思路已启开,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本并通过阅读材料,就有答案了,然后用历史相关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例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逐年增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日益严重。农民"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赋税负担增加了一倍以上。他们对清朝统治日益不满。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材料四: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由这因果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也提高了学生阅读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在分析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我利用太平天国的一个告示:《天朝田亩制度》而设计农民大牛、二狗、黑娃等人的讨论的情景剧,依些过程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一:大牛看到告示后为何欣喜若狂?

问题二:二狗看到告示后的感慨,你能说出《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问题三:黑娃对告示"均分产品"规定的感慨,分析《天朝田亩制度》能否实行?

对这几个小问题,看似平常,但以层层剥笋的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循善诱,使学生《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以上设问,解决了中学历史课标的知识能力要求,同时也起到了拓展思路的效果。

二、定角度,精设问,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历史教学的重要要求,历史教学中分析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时,如果有所偏颇,就很难得到准确答案。为培养学生全面慎密的分析问题能力,教学中定要精设问,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慎密思考与分析问题,从而得出准确周密完整的答案。

例三我在上选修四专题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一课时,即设问:"怎样理解具有野心家称号的克伦威尔?"并让学生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角度一:一个个人野心家和极权主义者:他的目标是主宰英国,统治世界。他推翻查理一世的政权并将其处死,不是为了废弃君主专制,而是要取而代之,建立自己的专制统治。他的所作所为是后来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原因。

角度二:坚强的反封建斗士、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多次战争中击溃了王党军队,保证了内战的辉煌胜利,他在处死查理一世问题上态度坚决,保证了英国革命的顺利进行。第二,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克伦威尔固然有掠夺的一面,但也有镇压王党叛乱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

角度三:矛盾性与两面性:从克伦威尔所处的是新旧政治交替时期的一个矛盾性人物。

这些评价既不偏颇也很全面,经过此类型问题的设问,让学生看到同一问题,因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而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只有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方能获得正确全面的解答,诸如此类问题,特别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时更是屡见不鲜的。

三、分层次细设问,面对学生因材施教

课堂提问还应难易适当,要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须把因材施教运用到设问上,就是要依据知识的层次化,因人分层次施问。例四《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时,我分三个层次设问:针对识记知识层次设计

问题一: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问题二: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问题三:阶段特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几个问题,从课本中就能直接找到答案,回答这些问题,即使虽程度较差的学生也会有成就感。

对理解型知识层次设计:

问题一: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这些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问题三: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问题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去分析相关知识点,才能归纳出答案。通过设计这些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去全面的掌握书本知识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达到较理想的教学目的。

对运用型的知识层次设计如下问题

从1914?1923年某一面粉厂经营的情况分析表,设问从表格上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历史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有何认识?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全面掌握书本知识点的同时,还要能准确的理解材料才能作答,让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去研究,以优化其的思维品质。可见,教师在课堂设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分知识层次性,从学生差异出发,实行因材施教,就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使他们的能力都得到培养,思维品质得到优化。

四、找突破,宽设问,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虽然掌握史料,但无法回答问题,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困惑教师很久的问题。我是通过找突破,宽设问,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例五,我用2011年福建高考文综试卷选做题: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各58次、3次、4次??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问题一: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

问题二: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应细致评价。第一个问题,有的学生离题大谈书本商鞅变法的背景,而不能抓住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这四个要点回答;第二个问题也是如此。总之,学生中有的答非所问,原因是不能从材料中有效地提取信息,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加培养。

课堂设问,可启发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因之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的,是值得教师教学中专门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95851.html

相关阅读: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