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邹承鲁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邹承鲁(1923年5月17日?2006年11月23日),生于山东青岛,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后到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师从凯林教授研究生物化学,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后,在上海生化所从事酶的研究。他对呼吸链酶系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两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上世纪50年代后期,邹承鲁参加了中国胰岛素人工合成工作,在三个小组中负责A链和B链的拆合,从而确定了合成路线。他建立了蛋白质必需基团的化学修饰和活性丧失的定量关系公式和作图法,被称为邹氏公式和邹氏作图法。他的学术成果曾经多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三等奖。(新华网)邹承鲁,一个说真话的人中科院讣告说,邹承鲁一生淡泊名利,学识渊博,远见卓识,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在其生平介绍中,更是罕见地评价他是“刚直不阿的斗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翟中和说:“他的品质是我们的楷模。” 邹承鲁几次提出想吃冰激凌都被女儿拒绝了,因为他有糖尿病。最终还是给他买来了。吃完这杯甜美的冰激凌后,83岁的邹承鲁心满意足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11月23日凌晨5点22分,著名生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邹承鲁在北大医院安详离世。生化界泰斗一生淡泊名利邹承鲁被誉为中国生化界的泰斗,他最广为人知的成就是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主要贡献者成功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一重大成果,使他成为中国生化科学界的权威。 中科院讣告说,邹承鲁一生淡泊名利,学识渊博,远见卓识,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在其生平介绍中,更是罕见地评价他是“刚直不阿的斗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翟中和说:“他的品质是我们的楷模。”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邹承鲁的声名开始从学术领域扩展到公众空间。他将严厉的目光投向科学界的学术腐败,以院士之高位自揭学界家丑,批判不良学风。这种改变却引来微弱非议??研究上做不出什么名堂,只好靠学术打假出名。女儿邹章平说,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了解我爸爸,他这一生还需要名吗? 1946年,西南联大化学系毕业后,邹承鲁在招考英庚款公费出国留学生的考试中,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并师从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生物化学家Keilin教授。研究生期间,他已在Nature(英国《自然》杂志)单独署名发文。剑桥几年,他共发表论文7篇。 尽管获奖无数,但邹承鲁却淡泊名利。他说,做研究的时候就没有想得奖的事情,为得奖而工作,不可能成为好的科学家。科学界斗士刚直不阿敢说话2004年在北大医院接受治疗的邹承鲁曾对记者说??我已经老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怕挨整。无非是以后不给我这奖那奖的,我这一辈子得的奖已经够多了,真的不需要了。 说此番话时,他刚刚和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饶毅、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实验室主任鲁白联名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严词抨击人治下的中国科技体制。文章认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这是邹承鲁在晚年向中国科学界投下的最后一颗重磅炸弹。和其他两位身在海外的学者不同,邹承鲁当时在国内孤身面对看得见的赞扬与看不见的责难。 早在1957年,34岁的邹承鲁就提出“应该由科学家管理科学院”。在那个年代,他的“错误理论”还包括:不应该歧视有海外关系的人,允许研究生和导师相互选择。 女儿邹章平说,外祖父和父亲同有留英经历,同为科学家,但两人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委婉,后者张扬;一个含而不露,一个直来直去。邹章平所说的外祖父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1948年邹承鲁和同在英国剑桥留学的李林结合,在英国伯恩茂斯海边,李林的父亲李四光主持了二人婚礼。 这段姻缘成就了日后科学界独有的一家三口皆为院士的传奇佳话。李林是中国知名的固体物理和材料科学家,2002年5月先邹承鲁而去。花甲院士痛击学术腐败198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不久,58岁的邹承鲁便首次在科学界提出“科研道德”问题。“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可是有的人却弄虚作假,用以追逐名利。个别人甚至不择手段剽窃他人成果,就更令人不能容忍。” 邹承鲁打破了中国科学教育界导师署名的潜规则。他曾说:“最可恶的是仗势署名。我当这个实验室的主任,这个实验室所有的文章都把我的名字写上,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并且写在最显著的位置,仗势欺人,这是一种欺人的方式。” 2001年,那场著名的“核酸风波”中,邹承鲁提出核酸营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他还公开指责生化学会一位副秘书长为核酸营养品作商业宣传。 2003年中国科协年会,邹承鲁总结了中国科学工作者违背学术道德的七宗罪:伪造学历、工作经历;伪造或窜改原始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两投甚至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 身为院士的邹承鲁坦言中国院士选举最大的毛病就是不透明。去世前20天,邹承鲁完成了最后一篇文章《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文章说,“学术腐败问题已经蔓延至院士群体。” 这个有性格的老人“不识时务”的举动,使他在公众中赢得“科学界真理斗士”的名称。科学圈外人因此知道了邹承鲁,也因此知道了科学界并非净土。

一位以“敬仰邹先生的后辈”自称的年轻人发来唁电:学术打假斗士去世了……希望他一路走好,也希望中国的学术腐败有所遏制!华人科学家饶毅曾说,在中国社会讨论学术界不良风气的背景下,邹承鲁这些人的存在,说明中国科学界好的传统仍然在继续。 如今邹承鲁走了,他留下的精神空位谁又能填补?(《南方周末》)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85912.html

相关阅读:学年度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
高一年级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不要让高考倒计时牌打乱了考生的心态
高中学习计划早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