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地理知识的两条基本线索:时间变化与空间变化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是高中地理知识的重心所在。把握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往往需要从时间或者空间这两个不同的维度做梳理。
1.时空分布交织在一起
提醒:把时间与空间这两者作出分解。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日期,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纬度变化规律)。
(2)同一地区,一年中的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季节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同一日期,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的变化。
(2)同一地区,一年中的不同日期的昼夜长短的变化。
辐射逆温的发生
(1)时间过程:日落之后,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大气降温快,开始出现逆温现象,日出前后范围达最大。
(2)空间分布:逆温现象由下而上发生,由下而上消失。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时间分配不均:一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空间变化
提醒:空间变化包括水平方向的变化与垂直方向的变化。
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1)水平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2)垂直分异规律:同一座高山从山麓至山顶自然带的有规律更替。
气旋与反气旋的有关气流
(1)在水平方向上,气旋的内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反气旋的内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2)在垂直方向上,气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气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反气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天气晴朗。
冰川的分布
(1)水平方向:分布于高纬度。
(2)垂直方向:分布于高海拔。
3.时间变化
提醒:注意时间的尺度。
太阳高度的变化
(1)一年中的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零。
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14时左右)与一天中的最低气温(日出前后)的差值。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的最高月的气温(北半球的中纬度陆地上一般为7月)与一年中的最低月(北半球的中纬度陆地上一般为1月)的气温的差值。
正地形与地形倒置
(1)正地形:在年轻的褶皱构造地区,构造起伏使得在地貌上表现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形态。
(2)地形倒置:在年代较老的褶皱地区,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二、部分地理事象的分类有着不同的划分依据
秘鲁寒流
(1)洋流按性质分类分为寒流和暖流,秘鲁寒流属寒流。
(2)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秘鲁寒流属(上升)补偿流。
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类型
(1)按降水的时间(季节)分配: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类型为夏雨型。
(2)按形成原因分类: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气旋雨,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为锋面雨和气旋雨(台风雨)。
热带作物种植园农业
(1)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种植园农业属种植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种植园农业属密集农业。
(3)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种植园农业属商品农业。
三、一些地理概念有其针对性或成立的前提
河流的凹岸与凸岸
河流的凹岸与凸岸针对的是弯曲的河道而非平直的河道。
(1)河流的曲流处,水流直接冲击的一岸形成凹岸(侵蚀),与之相对的另一岸形成凸岸(淤积)。
(2)平直的河道,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冲刷侵蚀,左岸淤积。
气旋或低气压;反气旋或高气压。
气旋与低气压实际上是一回事,反气旋与高气压实际上是一回事。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而言的。
高气压与低气压
(1)高气压、低气压是就同一水平面上作比较哪高(高气压)哪低(低气压)。
(2)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总是越近地面气压越高,越往高空气压越低。
四、一般规律与特殊现象的对立统一
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一般规律: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地表径流缺乏,水资源缺乏是当地发展生产,提高生活的重大制约因素。
特殊性:西北的局部地区水资源丰富如伊犁河谷地区,这里水草丰美。须知降水少的地区不等于水资源就一定少,比如伊犁河谷这里有高山冰雪融水,山地的迎风坡会因地形抬升作用形成较多的地形雨。
新加坡水资源缺乏
一般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区往往水资源极其丰富。
特殊现象:新加坡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可是新加坡每年须高价从马来西亚进口淡水。原因: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虽说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储水的水库很少,又不能开发地下水,因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下陷,这对一个岛国来说是灭顶之灾。为此,新加坡不得不高价从马来西亚进口淡水。
新疆的洪灾
一般规律:洪涝灾害多由暴雨引起。
特殊性:新疆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洪灾是何种原因形成?事实上,除降水原因引发洪灾之外,气温的变化也是引发洪灾的重要因素:包括初冬时节和初春时节的凌汛,包括非季风区夏季温度高因而冰川融水增多引发的洪灾,以及春季时季节性积雪融水引发的洪灾(融雪型春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43960.html
相关阅读:2014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污染源自动监控难题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