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拔五更,一个爷们世界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新年钟声的越来越近,浙江苍南蒲城城内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事“晏公爷下殿”也渐渐拉开序幕——

这场以“拔五更”而著称的民俗,在浙南以闹花灯为主的新春祈福传统中独树一帜;

这场以“拔五更”为高潮的盛事,尽管允许不同信仰者观瞻但是坚决拒绝女性露面;

这场以“拔五更”显特色的活动,在经历数百年传承的今天依旧群情激昂全城亢奋……

这是一场有着数百年传统、极富地域特色且全国罕见的民俗活动。2007年,这场盛事被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一)古城拔五更

蒲城,东南沿海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抗倭古城。

明初,朱洪武政权为抵抗倭寇来犯,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并海置卫筑城防守。“守御千户所”则是其卫所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蒲城,即为其中一环。她最初名叫“蒲门守御千户所”,城也因此称“蒲门所城”。明隆庆初,因附近“壮士守御千户所”城被攻陷继而并入蒲门所,因此也称“蒲壮所城”,依旧隶属金乡卫管辖。

 

 

蒲城全貌

在这座全国罕见的“二所并一城”的地方,在这座至今保持当初建城规划格局的地方,在城内居民至今依旧操讲别样方言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四开始,这座所城内,锣鼓喧嚣、群情激昂、全城亢奋。

从这一天开始,城内居民似乎都有了一种期待,一种谁也无法言传却又深入骨子里的期待——城内东、西两厢的八尊晏公爷,换上全新的盔袍,如期从神龛上来到民间,开始了包括巡游、拔天申、拔五更、抢杠等环节的一系列活动,直到正月十六晚间,在接受民众燃放烟花以示祝贺驱魔成功后上殿。

 

 

荷花灯

这长达半个月人神共娱同乐的日子,在农耕社会,是无比令人期待的。今天也一样。

“拔五更”是蒲城正月“晏公爷下殿”这场民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拒绝女性的出现、因为有着激烈的奔跑、因为充满神秘与亢奋而被人们传扬。

目前所能见到的地方史料上(包括一贯以资料翔实著称的民国《平阳县志》)、民俗学资料,都都未见有相关的记载或相应的解释。因此,关于“拔五更”民俗的缘起、沿革以及叫法的来历等诸多方面,也就众说纷纭。类似“拔五更”与当地抗倭史实究竟有否联系等疑问,更是有待探索、考证与研究。

 

 

蒲壮所城南瓮城

 

蒲壮所城南跑马道

(二)晏公信俗长

民国《平阳县志》称,“平浪侯庙”,各处多有,不备载。这也是在该方志上所能看到与晏公爷相关的单薄信息。

平浪侯是朱明政权赐给晏公爷的封号。

综合有关资料,此神姓晏名戌仔,江西清江镇人。大元初以人才应选入宫。后告病还乡。死后启棺视之,一无所有,盖尸解云。父老知其为神,立庙祀之。后显灵江河湖海,凡遇风波汹涛,商贾叩头,即见水途安妥,舟航稳载,绳缆坚牢,风怙浪静……明洪武初,诏封显应平浪侯。

在蒲城,有供奉晏公爷的两处庙宇,当地民间称“东关晏公爷”、“西关晏公爷”。

 

 

西厢晏公庙

那晏公爷又是如何在此落户呢?当地的传闻这样解释,很久以早,蒲城附近的李家井村,有一打渔人,一天到海边打鱼,几次拉网不见鱼,倒是一截木头频频入网。于是打鱼人嘀咕道,“柴头柴头,你要是真想跟我回去,那也总得让我打点鱼,也好做一担挑回去啊。”果不其然,此后的他真的打了不少鱼……傍晚时分,他挑着鱼与这截木头到蒲城叫卖。

当他卖完这些鱼后,却怎么也带不走这截木头。后来当地有人提议,将他雕塑成晏公爷,因为那时候,晏公爷已显灵于江湖;也有人说,打鱼人所处的位置,以前据说也曾是一处晏公殿,只是规模不大而已……这就是西门晏公爷的来历,也是后来有“晏会爷去李家井探访娘家”的民间传闻与习俗的来源。当年这段神木后来就成了晏公爷的金身,小庙也在原有基础上几经扩建,成了现在的西门晏公殿。

经过了谁也无法确切还原真相的漫长岁月,晏公爷在蒲城的历程也几经演变,后来就有了蒲城城内分东门、西门之称的两个晏公殿,他们在灯笼上的标称为“东关”与“西关”,殿内各供有五尊晏公爷。但每年下殿的,东西两殿各为四尊,称大扇、二扇、三扇、四扇。

同在蒲城,同样是晏公,东西两殿的神,却存在不一样的分工。这样的事,估计也是极为鲜见。

对于东门的晏公爷来说,当地民间对其定位为主管农业与天气,而西关的晏公则是主管平安财富,所以当地人习惯称“东门管农业西门保太平”。于是,又出现了民间对待神灵上出现了某种偏好。比如文革结束后的十来个年头里,霞关附近的南关、北关等地的渔民,因为常年在水面讨生,平安对他们来说是头等大事,所以每年在正月十五抢杠的时候,就特别喜好西门晏公的杠。

对于东西两殿的八尊晏公来说,唯有西殿二扇留有须髯,而其余的皆不然。据了解,西门的其他晏公也曾经安有须髯,但不知为何终难保留。据说即使安上,不出一段时间就会被蝙蝠给“剪”了。后来也就不再徒劳了。

对于东西两殿的八尊晏公来说,唯有东门二扇兼有降福送子之职。他拥有一对洁白的荷花灯,在正月十三上灯时,由一对童子抬着,走在二扇前面跟随队伍巡游,直到十六晚上晏公上殿事宜结束后,随同“斛头”一起送到预约的人家里,以祈佑这户人家来年生个小子或千金。在采访中,那些首事都能一二三如数家珍似地说出谁谁谁曾经预约此灯以及有求必应的事。首事们还称西关在多年以前也制作过这样一对荷花灯,却不知为何很快就“化”了,首事们很知趣,此后也不再多此一举了。

 

 

(三)民众忒敬神

蒲城之地,早在唐朝时即是官方的戍防之地。直到民国时期,这里还曾经是昔时蒲门乡(下辖4都之地)一带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当年由平阳进入福建境内,即有一条路线经过此地。由此可见曾经的繁华。

 

 

蒲壮所城东护城河

 

蒲壮所城南瓮城

蒲城城内几条主街两旁的店铺,往往搭设伸出街面的雨棚或是塑料布用于遮阳与挡雨,不少人为了方便,就加以固定。这对百姓来说,平日里也不会构成不便,甚至也能分享到遮阳挡雨的好处。

但要是到了正月初四,从来不须旁人提醒,主人均会主动加以处理,就是因为这些“老爷”经常会路过。在当地人心目中,“老爷”路过此处,是不允许其头上有这些“不净”之物的。所以,从每年正月初四开始至十六,蒲城的十字街头(当地主要商业区)是见不到雨棚的,这也是当地一年之中此地段难得可以抬头见天的日子。当地人每当这个时候会颇有感叹地说,“雨棚拆了,天光一爿。”

体现民众敬神,最经典的莫过于“拔五更”了。

(四)男人一世界

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城内的大街小巷被民众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家各户都挂出亮堂的电灯用以照明。如果遇到下雨,沿路的主人还会撒上一些谷糠以消除积水防止路滑,避免队伍在奔跑过程中出现晏公爷在自家门口失足摔倒的事,当地人认为这是不吉利的征兆。

“拔五更”基本上是在当晚11时30分过后开始。这样的活动除了在那个疯狂的年月被迫停止过外,即使自然界再恶劣的天气,都阻挡不了这个环节的举行。当晚10时许,首事们便会将东西两殿八尊老爷的盔袍脱下,改此前的软轿(或称銮轿)为硬轿,随后进入“落公馆”阶段。每当此时,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晏公爷前些时日的笑颜已不再现,映入民众眼帘的是一脸严肃、双目怒睁……这时,城内的大街小巷便莫名地呈现出一团凝重的氛围。

这个时候,城内唯有吃“五更饭”的地方是热闹的。“五更饭”本是专为参加“拔五更”的民众准备的,但其他人去吃的话,首事们也会欢迎的,你甚至还可以带走一点,下饭的尽为素菜。

在当地的民俗里,这一餐饭是有神性的,更讲究洁净与避秽,不然就会出现比如“饭蒸不熟”等一些异常。

在吃五更饭的时候,首事们忙碌起“五更福”道场及随后进行的“拔五更”等事项,告诉参加“拔老爷”的人路线咋走、如何接杠,遇到窄巷如何处理等等。

当晚,除大扇配备6人一个班外,其余三尊晏公每尊由5人一个班的人马组成,加上扛高灯笼(一厢4对)、虎头牌、背香斗、打锣的等其他相关人员,东、西两殿总计两百余号人参与整个活动。他们届时按规定路线与地点进行“拔五更”、换班接力。

 

 

虎头牌

当接近摆“五更福”道场的时候,城内大街小巷就难见女人的身影,而是清一色的“男人世界”。从老爷“落公馆”后至“拔五更”结束,这一过程拒绝女人出现!这是从不妥协的规矩,至今依旧。

在当地,据说因偷窥而发生的几起负面事件,在几代人言语中不断相传,并强化着这种民间力量的庄严神秘与不可亵渎,以致至今仍然约束着来此参观的各界人士……当然,这一晚,城内人家也会设法不让家中的鸡鸣狗叫,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后患。所以,这些动物也会早早地或加以喂饱或移之城外。

“拔五更”的功能,主要是驱逐这10余天以来进城“看闹热”的一些邪魔恶鬼,以求一年来的平安。所以,“拔五更”队伍中有一对虎头牌(竹架制作的灯),上面画有虎头,一面写有“东(西)关四扇”、另一面写有“驱逐恶(邪)魔”四个大字并加圈。

当用于发令的铁铳声响起,位处不同地点的两个“五更福”道场晏公爷边上的男人们,各司其职,如箭一般进入程序,扛高灯笼的、背香斗的、举虎头牌的,依序立即前冲,接着“拔老爷”的人们抬着四扇(开路先锋的角色)、三扇、二扇、大扇依次接踵而至,队伍浩浩荡荡,大紧张有序,围观的民众则开始呼喊“顺啊……顺啊……”,一时间呼喊声、吹号声、敲锣声交汇在一起……壮观难以尽述。

 

 

拔五更场景

蒲城的平面图为不规则长方形,以建城时的奠基石为中心,向东延伸至十字街,经横街转到东城门为东门街,路长305米,宽4.5米;向南延伸至南城门为南门街,路长142米,宽4米;向西延伸至西城门为西门街,路长183米,宽4米;向北延伸至龙山脚下的城隍庙止为仓前街,路长149米,宽2.4米。城内街巷围绕“田”字形设计,街街相贯,巷巷相通。其他小街巷在“田”字形方格内再进行划分,并向四条街回形扩散,连通中心街与环城路,组成小城内的道路网络。

“拔五更”当晚,当东、西关的两队人马,用约25分钟的时间,跑完上述以“田”字形格局分布的大街小巷后,在一两分钟的时间差内,交汇于十字街头附近,此后基本上就进入“抢杠”环节了……

 

 

拔五更·抢杠

 

抢到轿杠

据说很多年前,当地有一人士,在漂泊大半辈子后回到家乡。他感叹道,在外面的日子,只要想起家乡的“拔老爷”,心肝像被猫抓一样,并称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习俗。

(五)火树不夜天

经过前一夜驱逐恶魔之后,第二天下午1点来钟,首事们便召集吹打班送八尊晏公爷到城内龙山的一处水井边上,为他们沐浴净身,以备当晚上殿。

结束沐浴之后,晏公爷依旧不戴盔不穿袍,一副临战状态,接受民众的进贡。这个环节当地人称为“送香”。善男信女们或亲自出马或携幼带儿,手捧香棒向晏公爷进贡。首事们在接受贡香后也会回礼一根。由于外出经商的民众渐多,他们大都提前返回各自的岗位,如今已难见昔日人来人往的送香局面了。

到了晚间六七点钟,晏公在一年中最后一次巡游全城的时候,也是堪称蒲城一年中“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时刻。轿杠已在前一晚抢走,首事们只好协力用肩顶着坐有晏公的轿子上街。这时,他们用旧衣服毛巾等将自己的头部包起来,以免被烟花烫伤,因为当晚的信众,会将缠绕有鞭炮的长竹竿架在晏公爷身上燃放,或是用土制烟花毫不顾忌地向晏公身上发射……这一晚,胜利的喜悦人神共享,这一晚,英勇的众神与民同乐。他们以这种狂欢的方式庆贺,也以这种“虔诚”的方式祈福……这是多年以前的盛景。如今都改用礼花了。

 

 

朝着晏公爷喷射烟花,祝贺驱魔成功

 

拔五更·烟花庆功

巡游之后,晏公爷便摆驾回宫。届时,首事们解开捆在晏公爷身上的“绞身红”,撕成条状抛给神龛下的人群,这就是“抢红”环节。因为晏公爷上殿后不再捆着“红”,因此这些经历沧桑的“绞身红”被信众认为是灵验的,所以抢得也相当激烈。

东关晏公爷上殿后,首事们在神殿前按神位摆四桌“福礼”,边上还架起二扇专有的“大树斛”(用年糕制成的人形祭品)、挂上荷花灯。

这一切妥当之后,即可开始问杯道场。主唱的道人用闽南语遍请诸路神仙皆应“到”后,便率领11名首事持香鞠躬,三出山门迎神,举步时面朝神像,毕恭毕敬。请神完毕,师公开始唱首事名单。唱毕即进入问杯程序,以先知今年开春以后的雨水枯丰、早晚稻及地瓜的收成。

所谓问杯,即是打卦占卜。用的?杯,系老竹头制成,长约25厘米,宽15厘米,形如猪肾,切开两半。每卦先从十分开问,每问一次摔杯一次,?杯落地,若一覆一仰即示神答:“是!”若是二片皆覆或皆仰,则示无应验,要再问九分。依次问下至六分为止。

问杯完成后,师公开始送神。然后将“荷花灯”送至预定的人家里并赠送“斛头”。这一年的“晏公爷下殿”算基本结束了。

当一年一度的活动完成后,全城的激情算是释放完毕,逐渐归位沉寂,用当地人诙谐的说法,“老爷上殿,人啊(也)上殿”。来年再如是轮转,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进行传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37182.html

相关阅读: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
2014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污染源自动监控难题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