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选修人物史的教学设计思考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前不久,市优质课评比,有几节上的是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美国国父华盛顿》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其中一位老师在上《华盛顿》时,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简单导入,引出华盛顿在美国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后,设问:为什么他会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到底做了什么使美国从上到下都对他如此尊重呢?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子目标题,概述华盛顿的主要事迹:1、领导独立战争;2、主持制宪;3、首任总统。再结合海外学者张光的话:"在美国数十位历任总统中,华盛顿和林肯是受后人崇敬的两位最伟大的总统。然而,两人造就自己历史英名的行为模式却不尽相同。林肯依靠'有所为'而成就英名。……华盛顿的历史英名造就,主要靠的却是他终身一贯的'有所不为'……"(张光《谁造就了华盛顿不朽的英名》)。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并阅读课本,概述华盛顿"有所不为"的行为,即1、拒绝当国王;2、辞去大陆军总司令职位;3、不当终身总统。最后教师总结:在华盛顿有所为的过程中,面临困境他选择了坚持;在他的有所不为的过程中,面临权力的诱惑,他选择了放弃。其实不管是选择了坚持,或是选择了放弃,他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为了美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正因为这样,他赢得了美国人民深深的热爱,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所以才会出现总统山、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城、华盛顿大学等众多的纪念行为,所以才会使他获得了美国国父的称号。……华盛顿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风范永在,永远留在美国人民的心中。那么,华盛顿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另有一位老师,上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该教师根据教材四个子目(第一目为阅读内容),要求学生分四组分别以必修I、II、III及选修4为资料,找出邓小平在文革结束后的活动,并编成活动年表。再归纳邓小平活动的两个重要年份--1978年和1992年中的重大事件,由此得出结论"为什么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第一节的教学设计围绕人,重点是人,通过人的活动,寻找人的精神。该教师通过"华盛顿做了什么",在做的过程中"选择了什么",在选择中"美国人民得到了什么"这样一种人物解读过程,对课本的第二、三、四子目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把华盛顿的活动分为"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两块,以课文为主要教学素材,配以细节展现与分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材料中提取信息,把文本解读(包括史料)和历史结论的得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历史人物的活动、贡献及体现的精神品质等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和理解。而第二节的教学设计似乎也围绕人,但重点是事,围绕人物的重大事件,不仅有本节教材中的事件,还回顾了必修I、II、III中的相关事件来丰富人。虽然从中认识了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显然缺乏对邓小平创新精神的提炼与认识,缺乏对邓小平不断追求真理和求实品质的追寻。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缺乏立体感,缺乏共鸣。这两节课较典型地反映了目前选修人物史教学的两种不同倾向,究竟作为选修课的历史人物的教学设计该关注什么?教什么才符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才体现历史人物教学的本质要求?

第一,选修课的教学要突出什么?选修课与必修课,在教学设计的侧重点上应该是不同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因而在教学目标、教学功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与必修课有所不同。就教学目标而言,必修课侧重共同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的根基。选修课则侧重拓展学科视野,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就教学功能而言,必修课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保障基本学力,培养基本素质,奠定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选修课则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就教学内容而言,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内容比较稳定。选修课则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有较大的弹性,且须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就教学方法而言,必修课应循序渐进、线性推进、注重课堂讲授,讨论探究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选修课则可跨越推进,以非线性的方式加以实施,专家讲座、学生自学、讨论、实践,形式更为灵活。选修课的这些特点要求在教学设计时要遵循:(1)教学要求应该比必修课更高一点。既要考虑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也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兼顾学生参加高考的实际(选修4是ⅠA模块,列入高考文综测试)。《邓小平》一节的设计显然就没达到该节课标的要求。(2)教学内容的取舍可以更大胆一点。选修课是高二文科学生选择的课程,历史人物所处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大多在必修中已学过。因此选修课内容的处理,不必面面俱到,按部就班;应该大胆取舍,精心整合,为学生自主研习和探究留下更大空间。如《华盛顿》一节中,教师就以"有所为""有所不为"来概述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了大胆整合。(3)选修课的专题特色应当更鲜明一点。选修课程都是一种专题学习,是对必修课程的具体、丰富和延伸,因而教学中应该加强专题意识,以更好地营造教学情景,增强课堂教学的张力,提高教学的效益。如《邓小平》一节,尽管必修I、II、III中都有相关的历史事件,但在选修4的教学中,显然就要放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专题背景下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探索。(4)选修课的"历史现场"应当更真实更丰富一点。选修课教学不是必修课的简单展开或稀释,而是为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历史意识的发展。因此,应当有更多的细节,应当更舒展地推进,以期帮助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邓小平》一节的教学设计,只梳理了邓小平在文革结束后的重大活动,而缺乏对这一人物的细节补充和由细节而产生的对伟人的亲近和对伟人精神的崇敬,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显然难以达成人物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第二,作为选修课的历史人物教学该突出什么?

浙江省普通高中2007年秋试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历史人物教学越发突出。高度重视人物史教学,多方引导学生了解中外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正确评价其是非功过成败得失,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大特点。与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相比,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中,设置了专门的人物史教学即选修4。显然,作为专题的人物史与在必修教材中出现的历史人物教学的定位应该是不同的。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编者的话"中写到:"……了解各历史时期、各种文化背景下、各个地区人的思想与实践,对它们加以分析,从而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成为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研究与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选择适合于自己并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生活道路,也有指导作用"。这给我们的人物史教学定位指明了大方向:《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作为选修课设置,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物的思想与实践的了解,从而正确评价人物、真切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人物史教学设计时应着重围绕三点:

首先:要寻找历史人物的灵魂,对历史人物准确定位,把握人物特点。

选修4共列22位历史人物,分属六个单元,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掌握时应有不同侧重,如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教学时可侧重把握其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及影响,以及东西方思想家在思索的问题本身、思考角度等方面有那些共同点和差别等。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教学时可侧重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教学时可侧重他们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基础和努力的艰辛,学习他们对科学事业的执着与献身精神,更要特别关注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态度。而对于相同或相近历史背景的同类历史人物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人物。比如同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为什么同是资产阶级革命,同样掌握最高权力,却有的建立独裁,有的建立民主?这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有什么关系?与他们的个人品质、思想以至性格有什么关系?等等 ,需要结合历史材料,进行解读和设问,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人物,更准确地定位历史人物。

其次:要宏观(人物一生轨迹)与微观(细节)结合解读历史人物。

作为选修课的历史人物,其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因而在必修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教学中多已有述,重复讲述这些重大事件显然不是课程设置的初衷。但若离开这些大事,人物也就无以支撑。为此要对

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裁剪,以人物统领事件,围绕人物的"灵魂"概叙事件,以宏观把握人物的"光辉人生"。同时要寻找历史人物的细节,通过细节材料,带领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历史人物的一生本来丰富多彩,但教材限于篇幅却总粗枝大叶,从而使历史人物缺乏立体感。这就要借助于历史材料,通过资料的还原与再现,帮助学生走近历史人物,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理解他们的人生选择和精神风貌,体验他们的成功与失败,追寻巨人之所以成为巨人的路径与奥妙,从而让历史人物"立"起来、"活"起来。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言:"研究历史要如同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和雕刻一样,去理解对象。要和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去神游冥想,以期达到真了解"。鲜活生动的细节与形象直观的资料才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才能照亮岁月使历史变得真切。

第三:人物史教学的归宿点应是价值观的教育。

历史人物的教学是一项新的课题,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式、教学的资源开发均有待于在新课程实验中逐步地形成认识和操作思路。目前,究竟怎样的人物史教学设计才算是好课,怎样的人物史教学才有效--三维目标的落实有效?考试的检验有效?抑或是追寻历史教育的本质有效?这些都还有待于广大历史教师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我的这些粗浅的看法,意在抛砖引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798515.html

相关阅读: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